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对我市三家医院74位助产士发放问卷,调查助产士心理健康情况、心理压力来源,并分析助产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调查发现,我市助产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其中“工作环境较差(空间小)”、“医生对助产士过分挑剔”、“与管理者发生冲突”、“社会缺少对自己的尊重”是助产士心理压力主要来源。助产士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中的上级支持、同事支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相关。回归性分析发现家庭支持、上级支持与心理健康为负向相关;文化程度与心理健康为正向相关。结论缓解助产士心理压力,减少工作量,尊重助产士,提高同事、上级支持力度可缓解助产士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来对儿童孤独症进行的治疗。方法选取我们医院(在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诊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45例患者来进行临床各方面指标观察,进行对比分析。多元化拼版式模式结果研究组儿童在基础的基础认知,交流互动方面以及CAR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好,其中交流互动以及CA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语言表达方面几乎没有差别(P>0.05)。讨论主线为社会功能的综合干预模式对于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多元化拼版式模式,在语言表达上几乎没有差异的同时,基础认知要高于后者,尤其在交流互动和CARS上更是明显提高。说明前者用社会功能这条主线,准确的对患儿的根本解决点实施分层有效的治疗,依次把问题按照顺序一一进行解开,比后者的目标模糊,逻辑不清等方面解决的效果更好,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建医院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培训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新建医院9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总评分是171.50±22.06分,社会支持评定得分是42.26±6.97分。护理管理者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水平因婚姻、学历和职务的不同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建医院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和社会支持为中等水平;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增强主观社会支持,可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核心能力。
简介:本研究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用《社会支持量表》《正负生活事件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7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性别、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休闲活动、幸福感总分分别与正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P〈0.01);工作与社会适应和经济或身体变坏呈正相关(P〈0.05);家庭环境与正性事件总分呈正相关(P〈0.05);幸福感总分与负性事件总分呈负相关(P〈0.05);③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环境、幸福感总分均与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社会领悟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恋爱与家庭外支持呈正相关(P〈0.05);工作与社会适应和家庭内支持、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5);休闲活动与家庭内支持呈正相关(P〈0.05),与家庭外支持、社会领悟支持总分呈正相关(P〈0.01);④家庭外支持、正性事件总分、独生子女3个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其联合解释值为37.3%。本研究表明,可以从刺激增加正性生活事件的发生和提供更多的家庭外支持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积极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新疆宁养肿瘤患者心理情绪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新疆肿瘤医院2015年1月—12月间接受宁养服务的的85例肿瘤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分别为心理社会干预组(n=42)及常规宁养疗护组(n=43),对心理社会干预组在给予常规以镇痛为基础的宁养疗护的基础上,还给予团体心理社会支持活动共十次,以及个体的心理干预。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量表(DT)、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肿瘤患者在焦虑、抑郁、心理及躯体痛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两次测评后有效数据心理社会干预组31人,常规宁养疗护组30人,心理社会干预组提示焦虑量表及DT量表在实际、交往两个维度方面得分高于常规宁养疗护组,其他如抑郁量表,DT量表的情绪、躯体两个维度方面两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可以在肿瘤患者病程中减少焦虑情绪,给予患者与他人实际的社会支持,提高其与他人、亲友交往的情况,部分减轻患者心理痛苦,但改善抑郁、整体情绪等其他状况不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松弛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松弛疗法,对比两组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松弛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社会功能,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2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分为6组,各20例。A组给予帕罗西汀、B组给予文拉法辛、C组给予米氮平、D组给予利培酮联合帕罗西汀、E组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帕罗西汀、F组给予丁螺环酮联合帕罗西汀。比较6组治疗前后SDSS评分、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等变化。结果6组治疗前SDSS评分、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且P>0.05;而治疗后,各组SD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F-36社会功能因子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采用不同药物方案治疗后均可有效改善其社会功能,但改善时序和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心理社会治疗和一般工娱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60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心理社会治疗组(即研究组80例)和工娱治疗组(即对照组80例)。在入院及治疗6周后,所有患者使用PANSS、SDSS、WCST等专业工具开展评定。在开展抗精神病药物加到治疗量2周后,两组患者分别用心理社会治疗和工娱治疗进行干预。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WCST、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6周后PANSS减分率大于对照组(t=-6.20,P<0.01),正确反应数(CR)显著大于对照组(t=7.86,P<0.01),持续错误数(PE)显著小于对照组(t=-2.57,P<0.05),出院后SDSS显著低于对照组(t=-3.72,P<0.01)。结论心理社会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明显优于一般工娱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社会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对不良事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评估护理。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社会功能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00%<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观察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评估护理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社会功能,促进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