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介入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儿科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收的100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又给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然后其治疗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术后36h内疼痛评分、X线曝光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进行介入治疗时,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既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90例婴幼儿先天性病术后监护体会的分析总结,从而得出提高婴幼儿先天性病术后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分别回顾调查医院内2010年10月到2015年10月90例婴幼儿先天性病术后监测方法,90例婴幼儿进行心脏矫正手术后,送去重症监护病房监测,检测婴幼儿的心电图及血压、体温等其他各项身体系数,给予呼吸机辅助婴幼儿呼吸。结果90例婴幼儿患者中有87例存活,3例死于严重的于并发症,存活率高达96.67%。结论婴幼儿年龄小,术后监护远远不同于成年人,正确使用呼吸机加强婴幼儿的自主呼吸,随时监测心脏的功能并且将心脏功能水平维持在一定的高度,根据婴幼儿身体情况输入必需的营养物质等等,从而得出提高婴幼儿先天性病术后的生存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总结72例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探讨有关的治疗问题.方法回顾1984年至今72例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其中行囊肿切除、间置空肠十二指肠吻合15例;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57例,所有病例均行紧贴囊壁剥离法切除胆总管囊肿.对手术方式,手术后近、远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因严重肝硬化死亡外,余71例均痊愈出院,在57例肝总管Roux-y型吻合术中,随访6个月~5年,1例出现腹痛、黄疸、发热,余56例,经B超检查,未见胆管狭窄及扩张.X线钡餐检查,未见有钡剂反流人胆道.结论紧贴囊壁剥离法切除胆总管囊肿,肝总管Roux-y型吻合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好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于CT进行比较。结果15例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分为三型:(1)胆总管囊状扩张症11例;(2)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Caroli病)3例;(3)肝内外胆管囊状扩张症1例。结论超声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可以了解肝内外胆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迅速做出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 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将近些年相关文献从发病机理、诊断、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早发现,早诊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安全便捷,疗效满意,且患儿家长易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从2020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行先天性缺牙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口腔修复治疗,B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效果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A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两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满意评分、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有很大不同,能够明显看出A组先天性缺牙患者满意评分更高,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更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更理想,不但咀嚼功能和语言功能更强,而且可以保障临床疗效,为可行的治疗方式,值得广泛利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天性心脏病患儿心电图的临床特征并做出相应评价。方法 选择,在我院经临床确诊为先心病的患儿68例,对其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先心病患儿在性别、年龄、先心类型等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 68例患儿包括男患儿41例,占总例数的60.3%,女患儿27例,占总例数的39.6%,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先心病的发生率与性别无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脏负荷加重,心脏肥厚扩大异常比例特别高,各个年龄段ECG异常存在显著性差异,心电图显示异常的比例越高,各年龄组见数据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1),先心病类型不同,其心电图的异常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 心电图检查临床诊断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值得临床 广泛应 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通过实施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5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先天性缺牙,样本数量58例,患者均实施口腔修复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并对比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咬合能力以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治疗后58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咬合能力和咀嚼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结论:对先天性缺牙患者通过实施口腔修复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并能够有效改善其语言、咀嚼等相关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通过实施口腔修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5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先天性缺牙,样本数量58例,患者均实施口腔修复治疗,统计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并对比治疗前后的语言功能、咬合能力以及咀嚼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8例患者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治疗后58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咬合能力和咀嚼功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P<0.05;随访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5%。结论:对先天性缺牙患者通过实施口腔修复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及安全性良好,并能够有效改善其语言、咀嚼等相关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MSCT容积扫描在评估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面神经管各段影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10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病变组)和无颞骨病变患者(对照组)MSCT资料各18例(26耳),两组均常规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在MPR图像斜矢状面、斜横断面测量面神经管各段长度、宽度、前后膝角度进行测量,并比较两组差异。在MPR和CPR图像上观察面神经管是否遮盖前庭窗。结果病变组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长度分别为(3.38±0.44)mm、(10.07±1.23)mm、(9.25±2.44)mm,第1膝及第Ⅱ膝角度分别为65.10。±9.14°、103.52°±8.79°。对照组面神经管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长度分别为(3.72±0.30)mm、(11.4±0.55)mm、(9.92±1.67)mm,第1膝及第Ⅱ膝角度分别为65.62°±6.30°、112.10°±5.84°。病变组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鼓室段长度、第Ⅱ膝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面神经管乳突段长度、第1膝角度测量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PR与CPR显示面神经管遮窗的发生率均为46.15%(1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测量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面神经管各段长度及角度,并对面神经管病变进行准确评估,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节段固定术治疗完全分节的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术治疗了12例完全分节的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7~17岁,平均11.3岁。观察并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站立位脊柱X线片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侧凸的顶椎偏移。结果:随访10-3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64.1%,随访中无明显丢失。后凸由术前平均320矫正至190,随访中无明显丢失,顶椎偏移由术前4.5cm矫正至1.2cm。无脊髓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术是治疗完全分节的胸腰椎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