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常见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医院在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8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进行评估,对比手术前,手术后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及关键指标在不同时间点(术后7d、30d、90d)的变化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后发现,患者使用的封堵器保持稳定位置,未发生任何移位或脱落,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分流情况。且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7d、30d、90d心功能各项指标与手术前相比有显著提升(P<0.05);术后7d、30d、90d,室间隔缺损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与手术前相比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彩色超声多普勒在常见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4 月~2019 年 9 月期间被我院肾内科接纳的肾囊肿患者 144 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72 例)及治疗组(72 例)。一般组行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行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探究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低于一般组(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多于一般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感染、血尿、排尿不畅、尿瘘)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安全性较高,单孔腹腔镜肾囊肿手术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几率较低,对患者预后恢复有利,故可用于临床治疗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研究为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患者予以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到2021年4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80例肾囊肿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患者数量: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采用予以究快速康复护理。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疼痛感评分、生活质量水平、自理能力水平、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最后对数据予以分析。结果 康复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等指标数据均低于常规组。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数量低于常规组。其中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5.00%(2例);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几率:27.5%(11例)。康复组患者在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的疼痛感明显低于常规组。在护理前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护理后,康复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自理能力水平高于常规组。康复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其中,康复组满意度:39例(97.5%)。常规组满意度:32例(80.0%)。结论 在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中,为患者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好,康复速度更快,预后水平良好,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更低,应当在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积极推广。
简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MDS患者骨髓基质微环境功能的异常与其发病有关。间充质干细胞是造血微环境的重要成分,本研究拟探讨低危MDS患者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采集低危MDS患者的骨髓标本,分离、培养和扩增MSC,观察细胞形态,进行免疫表型、成骨分化能力鉴定,检测其增殖能力及对体外造血的支持功能;用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MSC中相关细胞因子及化学趋化因子的表达,并与健康供者的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培养低危MDS患者的MSC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表达SH2(CD105),SH3(CD73),Thy—1(CD90),CD34及CD45均为阴性,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体外扩增能力与与健康供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外支持造血功能较后者显著减低(P〈0.05)。实时定量PT—PCR显示SDF—1在低危MDS患者MSC中显著高表达(P〈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的功能异常与低危MDS患者骨髓微环境的造血调控失常相关,这为MDS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讨。
简介:本研究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在体外培养的衰老过程中细胞生物学特征及衰老相关基因的变化特点。体外分离培养UC-MSC,取第3代(对照组)和第15代(衰老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增殖检测、流式表型测定和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分析,并选取重要基因进行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验证。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衰老组细胞形态变大,增殖速度减慢,但CD44和CD105等细胞表型阳性率无变化;衰老细胞组的核糖体小亚基组成相关基因显著上调,上调的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类固醇合成、半乳糖代谢、自身免疫病和退行性疾病;下调明显的是细胞骨架,DNA、mRNA结构的结合以及蛋白质功能等相关基因,与细胞黏附功能和细胞增殖周期等相关。结论:第15代的UC-MSC出现细胞代谢与增殖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细胞衰老。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结构化护理方案在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采取俯卧位的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结构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根据诺顿评分细分为压疮高危(诺顿评分≤ 16)结构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及压疮低危(诺顿评分 >16)结构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手术当日、术后 1d、 2d和 3d的诺顿评分及术后 3d内压疮的发生率。结果结构化护理组和高危结构化护理组术后第 2d和第 3d的诺顿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常规护理组、高危常规护理组及低危结构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术后 1-3d的诺顿评分与术前无显著差异;结构化护理组和高危结构化护理组术后 3d内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和高危常规护理组,而低危结构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的压疮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能升高压疮高危病人的诺顿评分,并降低压疮发生率,但对压疮低危病人无显著效果。因此,在神经外科俯卧位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皮肤护理中,应根据诺顿评分选择护理方案,对高危患者采取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对低危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以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同时降低临床护理负担。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四肢长骨骨纤维性结构不良(FDB)影像学表现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四肢长骨FDB患儿的临床资料.32例患儿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14(9.2±3.1)岁.其中32例行X线检查,30例行CT平扫及3D重建,14例行MRI平扫.在X线、CT及MR图像上观察FDB病灶的形状、位置、边界,有无合并病理性骨折等,并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描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患儿共35个病灶,其中单骨型27例,病灶累及股骨15例,胫骨7例,腓骨1例,肱骨2例,尺骨2例;多骨型4例中,病灶累及同侧股骨和胫腓骨2例、左股骨和枕骨1例、尺骨和桡骨1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病灶累及右股骨、髂骨、耻骨.1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骨折部位:股骨近段7例、中段1例,胫骨2例,肱骨中段1例.术后病理学显示正常的骨髓组织被异常增生的纤维组织替代.影像学呈磨砂玻璃样改变时,病理表现以成熟坚韧的纤维组织为主;影像学呈囊状膨胀透亮改变时,病理表现以生长活跃的纤维组织为主,伴间质黏液样变性、囊性改变;影像学呈丝瓜瓤样改变时,其病理表现多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及新生骨小梁分布混杂.结论儿童四肢长骨FDB,好发于股骨及胫骨,影像学表现以囊状膨胀性改变和磨玻璃样改变为主要特征,病理特征为正常的骨髓组织被大量的纤维组织替代.不同特征的影像学改变有其相对应的病理学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小血管病的结构影像学特征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随机选择12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患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均是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通过结构磁共振视觉评估法进行检查,以分析腔隙性脑梗死、脑小血管病以及白质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的大脑半球左侧腔隙性脑梗塞分布率是64.3%,与B、C两组(20.5%、30%)均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A、B两组患者的多发病灶率(71.4%、66.7%)均与C组(50%)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A、B两组患者的腔隙性脑梗塞主要集中于额区、基底节区、丘脑等区域,发生率分别是49%、98%、39%与36%、135%、59%,C组是16%、54%、20%,差异性明显(P<0.05).A、B两组患者的脑白质病变发生率分别是85.7%、88.6%,C组是57.5%,差异性显著(P<0.05).A组患者中,2、3级白质病变患者占有比例分别是27.8%、41.7%,B组分别是28.2%、43.6%,C组患者分别是21.7%、21.7%,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影像学.关键词脑小血管病;结构影像学特征;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81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03-02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取盆底三维超声诊断的意义。方法:研究妊娠期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及同期正常产妇,范围:2021年7月-2023年7月,120例资料,60例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60例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实施盆底三维超声诊断,对比盆底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缩肛运动状态、Valsalva动作图像中,对照组患者耻骨直肠肌角度更小、厚度更厚,盆底裂孔面积更小、肛提肌裂孔周长以及肛提肌裂孔左右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取盆底三维超声诊断妊娠晚期压力性尿失禁有利于明确患者病情状态,为疾病后续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接受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后对其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行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和对照组(30例,行常规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ABC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ABC量表评分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应用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康复护理中,能提升患儿的康复效果,对促进患儿的康复有积极影响。
简介:神经突触是神经网络的关键性结构,免疫网络主要是无形网络。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免疫细胞在有些功能状态下形成白细胞突触,称为免疫学突触(immunologicalsynapse,IS),构成局部暂时性结构网络,实际上是动态结构,有人将其分为synapse和kinapse。研究表明,不同白细胞的IS不尽相同,炎症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IS有其特点。在有些病毒感染的白细胞中也观察到类似结构,称为病毒学突触(virologicalsynapse,VS),是病毒在细胞间传播的一种机制,它不仅提高了传染效率,还逃逸了抗体的中和作用,导致持续性感染。最近法国学者报道了呈花瓣样的多聚突触(polysynapses),即花瓣样的多个细胞膜纳米管道,病毒能从一个感染细胞同时传播给多个邻近细胞。本文作者显示了早期工作中观察到的感染EB病毒的人白血病细胞系J6—2中的类似结构。作者结合工作中的体会评述白细胞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探讨其生物学意义。
简介:摘要: 肺系疾病在临床中的表现复杂多变,而中医对肺脏结构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笔者 通过中医对肺脏的结构分层及其相关性研究,将其划分为:肺卫、肺窍、肺脏、肺络、他脏,以对肺病进行更加清晰的辨证。
简介:[摘要 ]未育的女性是富于体形曲线美的。生育后的妇女,体形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许多女性无从下手,而且在此期间为了哺乳,又无节制的进食。这些都对产后恢复造成了障碍。通过合理膳食加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更快更好的恢复到生产前的体重和形体。科学、合理的形体保健,有助于产后子宫复旧、生理功能的恢复、预防产后并发症,可恢复腹部肌紧张度、防止哺乳后乳房下垂、调节体内脂肪分布,减少脂肪堆积,重塑健美体形。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学特性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下调丙酮酸激酶2(0,1,5,10,20umol/L)作用膀胱癌T24细胞,用噻唑蓝(MTT)法研究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凋亡的影响;用Transwell实验研究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能力有着抑制作用;对膀胱癌T24细胞有着促进凋亡的作用,下调丙酮酸激酶2对膀胱癌T24细胞的侵袭能力有着抑制的作用。结论:下调丙酮酸激酶2抑制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