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从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受的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40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270例。分别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和静脉通道血液为样本进行检测。统计两组患者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据,并将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采取末端毛细血管血液样本检测指数明显高于观察组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血样检测指数,组间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应严格按照采血规范进行操作,因静脉通道血液受到外界干扰较少流动畅通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较少1,应尽量采取静脉通道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阴道念珠菌病采取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并将其进行对比,选择合理检验手段。方法收治的阴道念珠菌病者入院检验时间在2015年2月~2016年12月间,共240例,皆采取手工法、显色法、凝聚法及CTB染色法(白带涂片多项检查快速染色技术)加以检验,比较不同检验方法所获取的效果。结果手工法检验出阳性共47例,检出率为19.58%;显色法检验出阳性共82例,检出率为34.17%;凝聚法检验出阳性共147例,检出率为61.25%;CTB染色法检验出阳性共227例,检出率为94.58%。结论对于阴道念珠菌病的检验,采取CTB检验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手工法、染色法和凝聚法,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检出率高,可优先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婚前梅毒检查,了解婚前梅毒感染状况,为梅毒感染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我院婚前医学检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参与婚前检查的检查者之中查出梅毒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检出早期梅毒的进行分析治疗,采用青霉素滴注的方法。并要求其在治疗后的1、3、6、9以及12个月后回院复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检测出早期梅毒的检查者有80例,约占总检查人数的4‰左右,其中男45例,女35例,婚前梅毒患者在检查者中占据比例虽然不是很高,但仍需引起注意,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转阴者高达64例,占80%,其余病例仍在回访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婚前医学检验是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孕前实行梅毒检测,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有效措施,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对杜绝传染病的传播,实现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临床细菌检验结果,提高准确性,探讨一些有效措施,保证以后临床细菌检验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细菌检验情况,主要是检验的正确性。结果尿液检验正确率为92.72%,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6.25%,痰液样本检验正确率为95.00%,粪便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2.61%,生殖道分泌物样本检验正确率为84.35%,由此可见,创伤组织样本检验正确率最高,粪便组织最低。结论临床细菌检验工作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临床检验技术、标本采集、运输等过程均可影响细菌检验质量,因此,严格掌握样本采集规范,保证样本运输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样本操作章程进行样本保存,从此保证细菌检验的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P檢验联合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检验在儿科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64例,并作为观察组,根据携带病原体的不同将其分为病毒感染组33例和细菌感染组31例,另外选取同一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儿童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然后由本院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CRP和白细胞计数检测,统计分析各组CRP水平、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水平,统计记录各组患病阳性率及阴性率。结果三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菌感染组中,单纯采用CRP检测的阳性率为64.52%,单纯采取白细胞计数检测的阳性率为51.51%,但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90.32%,三种检测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式。结论CRP和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联合检验在临床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上医生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2月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样本700例,将其根据不同质量控制方法完成平均分组,每组3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研究组实施加强质量控制,对两组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合格率以及差错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1.43%和28.57%,研究组分别是94.29%和5.71%,研究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论加强质量控制不仅可以确保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值得临床工作不断推广和采纳。
简介:目的:探讨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不同肝脏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70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单氨氧化酶(AMO)、胆碱酯酶(CHE)、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同型半胱氨酸(Hcy)、线粒体型AST同工酶(m-AST)、前白蛋白(PAB)、总胆汁酸(TBA)、5′-核苷酸酶(5′-NT)等14项生化指标,观察不同肝病组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与正常对照相比,除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LC)组GPDA无显著差异,肝细胞肝癌(HCC)组中PAB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肝病组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阳性率不同,各组阳性率前5位的指标是:急性黄疸性肝炎(AIH):ALT〉AST〉m-AST〉Hcy〉AMO;慢性迁延性肝炎(CPH):AMO〉ALT〉AST〉m-AST〉Hcy;CAH:AST〉AMO〉m-AST〉ALT〉Hcy;重症肝炎(FH):Hcy〉TBA〉m-AST〉AMO〉AST;LC:AMO〉CHE〉PAB〉5′-NT〉Hcy;HCC:AFU〉GPDA〉γ-GT〉ALT〉m-AST。将前5位的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诊断阳性检出率均有提高。AIH组和FH组,阳性检出率100%;CPH组阳性检出率由66.7%提高至77.8%;CAH组由79.3%提高至86.2%;LC组由84.0%提高至92.0%;HCC组由85.0%提高至95.0%。结论:采用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能充分利用各项目的特异性和互补性.弥补单一生化指标检测的局限性,提高阳性检出率,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常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把检验质量提高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我中心健康体检的500例血液样本资料,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误差率、导致误差出现的原因并且提出提高检验质量的措施。结果500例血液样本资料中有35例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占7%;漏诊率为4.4%,误诊率为2.6%;导致检验标本存在误差的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不合理,其次分别为送检不及时、溶血、试管选择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其他原因。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较多,每一环节如果不加强质量控制均会导致误差。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全面培养和监督并且加强对受检人员的宣教工作,从而把检验质量全面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细菌检验及药物敏感(药敏)检验的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1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实施细菌培养及药敏检验,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耐药性。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菌株数为206株,检出146株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70.9%(146/206),检出60株革兰阳性菌,检出率为29.1%(60/206)。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革兰阳性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常见致病菌,且不同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敏感性也存在差异,需引起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