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疗程1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12周后胰岛功能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P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着治疗的进行均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逐渐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及腰臀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促进胰岛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应用益生菌型肠内营养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NP组、传统肠内营养(瑞素)组、益生菌组和瑞素+益生菌(联合)组,每组20只。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1.5ml/kg体重方法制备ANP模型。另经胃留置空肠营养管。各组于术后12、24、48、72h分批处死大鼠,取血检测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淀粉酶水平及T细胞亚群,取胰腺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MIF的表达。结果制模后各组MIF、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制模后72h,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血MIF水平分别为(117.59±1.86)ug/L、(108.39±1.99)ug/L和(95.33±1.96)ug/L,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2799±161)U/L、(2482±140)U/L和(2146±572)U/L,益生菌组和联合组均较瑞素组显著下降(P〈0.05),联合组又较益生菌组显著下降(P〈0.05)。制模后各组CD3^+、CD4^+细胞和CD4^+/CD8^+值较对照组下降。制模后72h,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的CD4^+/CD8^+值分别为0.93±0.12、1.31±0.13、1.51±0.10,益生菌组和联合组均较瑞素组显著回升(P〈0.05),联合组又较益生菌组显著回升(P〈0.05)。对照组、ANP组、瑞素组、益生菌组和联合组MI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6%、95%、65%和60%,益生菌组和联合组较ANP组和瑞素组显著降低(P〈0.05)。制模后72h联合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较瑞素组和益生菌组轻。结论益生菌型肠内营养能有效调节ANP大鼠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埃他卡林(Ipt)对大鼠无创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利用清醒无创心功能血流动力学计算机监测系统,对比研究Ipt对正常血压大鼠和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心率、心脏收缩、舒张和泵血功能的影响。结果Ipt0.5mg/kg静注可降低SHRsp心率、室缩波、抑制心肌收缩力指数,延长左室射血期和心肌电机械收缩时间,降低心输出量,延长左室舒张期。Ipt相同剂量对正常血压大鼠心功能参数却无明显影响。结论Ipt可抑制SHRsp大鼠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延长左室舒张期时间,但不影响正常血压大鼠心脏功能,提示Ipt对心功能的影响与血压状态密切相关。
简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sdysfunctionsyndrome,MODS)是严重创伤或感染后同时或序贯出现≥2个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如何提高其存活率是当今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发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CRRT)是治疗MODS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总结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以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患者(6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70)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及1个月时的血脂水平、炎症指标(hs-CRP、IL-18)水平、肾功能(Cr)情况以及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为75.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1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肾病(CI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高龄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钠尿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心衰(心功能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10mg阿托伐他汀组(A组)、20mg阿托伐他汀组(B组)和对照组(C组),3组均给予抗心衰基础治疗,A组加服阿托伐他汀10mg/d,B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时测定血浆BN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6min步行试验,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3组患者治疗12周时心功能指标、血浆BNP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种剂量治疗组血浆BNP、血清hs-CRP水平均降低,LVEF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治疗组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治疗组间血浆BNP水平、血清hs-CRP水平、LVEF及6min步行距离无差异。结论:冠心病心衰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即可以降低BNP水平及血清hs-CRP水平,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微炎症可能是该药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采用超声心动技术评价双腔起搏器设置不同房室间期(AVD)时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和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改变。方法36例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在常规设置AVD和根据体表心电图优化设置AVD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常规设置AVD相比,AVD优化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每搏量、左室射血分数和心排量显著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血流速度时间积分显著增加,Tei指数显著减小。此外,AVD优化后组织多普勒指标室间隔、左室前壁、下壁基底段收缩期峰值速度(Sm)显著增高,左、右心室壁基底段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显著增高,右室游离壁基底段的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和Am均显著高于左室壁各基底段。结论双腔起搏器最佳AVD设置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功能,这些变化可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
简介:目的:观察人胚胎成纤维细胞(FBs)对糖尿病足FB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糖尿病创面FBs10例,分别与孕中期人胚胎皮肤FBs3例(实验组)、正常人皮肤FBs5例(对照组1)于transwell小室培养体系中间接共培养,并设立空白对照(对照组2)。绘制共培养体系中糖尿病足FBs生长曲线;观察共培养7d后糖尿病足FBs形态;共培养至第4、7d后,将各组糖尿病足FBs分离培养2d,测量和对比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和TGF-β1含量;检测共培养第3、5、7d,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胚胎FBs制作三维培养应用于8例糖尿病足溃疡,比较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时间,做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糖尿病足FBs比2个对照组增殖活跃,形态更接近于正常。经胚胎FBs处理4、7d,糖尿病足FBs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TGF-β1明显增高,相对2个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羟脯氨酸4、7d:与对照组1相比P=0.023、P=0.007;与对照组2相比P=0.007、P=0.003;TGF-β14、7d:与对照组1相比P=0.000、P=0.000;与对照组2相比P=0.000、P=0.000)。实验组糖尿病足FBs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在共培养第3、5及7d无明显变化,2个对照组则明显增高。8例临床糖尿病足溃疡应用胚胎FBs三维培养治疗后创面均愈合。结论胚胎FBs能显著促进糖尿病足FBs增殖,延缓老化表型出现,同时上调羟脯氨酸、TGF-β1的分泌,可能与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4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及其心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显著短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从而有效改善其心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含量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择COPD患者150例,根据检查结果,将未合并肾功能损害的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正常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Ⅰ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Ⅰ期组;将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Ⅱ期患者50例设为肾功能Ⅱ期组。检测比较三组患者血肌酐(Scr)和尿素氮(Urea)水平以及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对CystatinC、Hcy与CRP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Ⅰ期组、Ⅱ期组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肾功能Ⅱ期组患者各指标水平高于肾功能Ⅰ期组(P〈0.05)。患者血清CystatinC含量、Hcy含量与CRP含量呈正相关(r=0.840,r=0.333)。结论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比较,COPD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CystatinC、Hcy、CRP含量明显升高,CystatinC、Hcy含量与CRP含量呈正相关,CRP含量可以早期反映出患者肾功能变化,可能可作为判断COPD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
简介:目的通过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分析其与心功能及心电图表现的相关性,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的治疗作用。方法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据此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3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心功能检测,常规12导心电图测量QTcd值。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随访半年。结果(1)治疗前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显著大于β1阴性组[(66.01±5.47)vs(63.07±5.64)mm;P〈0.05)],左室收缩末径大于β1阴性组[(54.24±8.43)vs(50.72±6.12)mm;P=0.052)],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β1阴性组[(32.16±9.00)vs(36.64±8.2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提高(P〈0.01)。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β1阴性组无差异(P〉0.05)。(2)治疗前β1阳性组心率显著高于β1阴性组[(94±14)vs(87±16)次/min;P〈0.05)],β1阳性组QTcd值显著大于β1阴性组[(71.14±34)vs(58.33±14)ms;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及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β1阳性组QTcd值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β1阳性组心率和QTcd值与β1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心功能较差且QTcd值长,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小QT离散度,提示β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阳性者可能临床预后差。
简介: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尿酸性肾病患者血尿酸、肾功能、肾形态、肾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尿酸性肾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使用别嘌呤醇或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2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肾形态和肾主动脉(MRA)、肾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血流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血UA、Scr、BUN、β2-M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MRA、SRA、IRA中段的Vsmax、Vdmin明显提高、RI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Vsmax、Vdmin显著高于对照组、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使用别嘌呤醇或苯溴马隆降尿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尿酸性肾病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肾血流状态,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程,降低尿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了58例发病24h以内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病例既往均无明显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于入院即刻、24h及1周测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1年的病死率、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及心力衰竭住院率,并于1年后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NT-proBNP峰值均高于正常,高峰见于入院24h。一年随访中病死率、所有心血管事件住院率和心力衰竭住院率分别为6.9%、20.7%和13.8%。死亡病例、所有心血管事件住院病例和因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研究入组时的NT-proBNP峰值均高于其余病例。发生心血管事件病例研究入组时的HS-CRP峰值也高于其余病例,但仅在死亡病例中有统计学意义。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研究入组时的血NT-proBNP峰值与1年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值(r=0.383,P=0.003)及左室舒张末期直径(r=0.280,P=0.035)呈线性相关关系。结论高NT-proBNP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再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并且与远期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80岁的高龄患者肺部感染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97例>80岁的肺部感染并发MODSE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所患慢性基础疾病及受损器官情况。结果97.94%的病例患有>3种慢性基础疾病,最多者患有10种慢性基础疾病。12.37%的病例处于衰竭前期,87.63%的病例处于衰竭期。45.36%的病例受损器官≥4个,最多者受损器官达到6个;受损器官以肺、心、肾、外周循环、胃肠等较为常见,肺受损病例最多、占87.63%;在受损器官中,肺、心、胃肠、外周循环等器官>90%处于衰竭期。首衰器官涉及肺、心、肾、胃肠等4个器官,以肺居首位;原有功能不全的器官首衰率高于原有功能正常的器官(P<0.05)。结论>80岁的高龄患者肺部感染并发MODSE,具有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多、受损器官多、器官受损程度重等特点。首衰器官以肺居首位,其他原有功能不全的器官也有较高的首衰率。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TCONS_00023867(longnon-codingRNATCONS_00023867,lncRNATCONS_00023867)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qRT-PCR)技术检测人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5种胰腺癌细胞系(Capan-2、△sPC-1、BxPC.3、MIAPaCa-2、PANC-1)和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HPDE6c-7中TCONS_00023867的表达水平;分别在Capan-2和PANC-1细胞中转染TCONS_00023867过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PEX-3。利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blot检测p53的蛋白表达。结果LncRNATCONS_00023867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远低于癌旁组织(△Ct值13.64±0.55vs8.64±0.38,P〈0.001)。过表达TCONS_00023867后,胰腺癌细胞系Capan.2、PANC.1实验组(OverTCONS_00023867)平板克隆球数分别低于空质粒PEX-3组(181.3±4.667vs227.3±9.207,P=0.0112)、(86.O±4.933vs167.2±2.603,P=0.0001);Capan-2、PANC-1细胞增殖能力弱于空质粒PEX-3组;Capan-2、PANC-1的迁移能力分别低于空质粒PEX.3组(57.6±6.809vs124.6±8.548,P=0.003)、(47.40±7.061vs105.20±10.28。P=0.0017);Capan-2、PANC-1侵袭能力分别低于空质粒PEX.3组(46.0±5.033vs120.7±7.055,P=0.001)、(64.0±8.327vs118.0±11.53,P=0.0192);Westernblot实验表明实验组(OverTCONS_00023867)Capan-2、PANC-1中p53的表达量分别高于空质粒PEX-3组(2.192±0773vs1.007:t=0.0188,P=0.0001)、(1.816±163vs0988±0.01216,P=0.0072)。结论lncRNATCONS_00023867在胰腺癌中低表达;过表达TCONS_00023867可能通过增加p53蛋白水平进而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简介:目的评价园艺疗法(HT)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老年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轻-中度AD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HT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多奈哌齐联合尼麦角林口服治疗,HT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HT。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患者进行评估。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6个月MMSE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组患者治疗3、6个月语言功能、记忆力、回忆力及MMSE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组患者3、6个月语言功能[(6.89±1.46)vs(5.21±2.36)分,(8.82±1.22)vs(6.80±1.49)分]、记忆力[(3.47±0.48)vs(2.04±0.65)分,(4.02±1.06)vs(2.92±0.86)分]、回忆力[(2.73±0.59)vs(1.03±0.78)分,(3.24±0.72)vs(2.24±0.92)分]及MMSE总评分[(20.82±1.35)vs(16.78±1.46)分,(24.02±2.20)vs(18.92±2.15)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患者治疗3、6个月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GQOL-74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组患者治疗3个月社会功能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02±7.51)vs(63.28±9.52)分,P〈0.05],治疗6个月社会功能[(69.33±6.94)vs(64.19±11.25)分]、心理功能[(57.12±13.07)vs(52.12±9.08)分]、躯体功能[(72.38±8.32)vs(66.85±10.08)分]及GQOL-74总评分[(68.46±9.34)vs(63.95±10.11)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联合常规药物�
简介: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探讨其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关系。方法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估15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随访16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及心脑血管病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估计累积生存率,生存率的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153例受试者中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56.86%;随访16个月间,各种原因死亡24人,其中心脑血管死亡15人,占总死亡人数的62.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血磷、认知功能障碍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认知功能障碍、透析累积时间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正常者相比,认知功能障碍者累积生存率及心脑血管疾病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将可能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的预测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