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对胆管癌术后合并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胆管癌手术且合并术后腹腔感染的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胆管引流联合注射用头孢曲松及甲硝唑注射液并辅以其他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联合甲硝唑注射液进行治疗,余治疗措施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抗感染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免疫水平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BC、ESR、CRP、PCT、TNF-α、内毒素水平,以及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BC、ESR、CRP、PCT、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CD4~+水平及临床症状(发热、乏力、腹痛)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分别联合甲硝唑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胆管癌术后合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抗感染效果,并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胆管癌 术后 腹腔感染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术后常并发电解质紊乱,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血浆心房利多肽(ANP)、醛固酮(ALD)在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发生低钠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2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3、5、7天的血浆ANP、ALD的水平。结果:垂体腺瘤患者术后ANP明显增高,术后第1、3天与术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D术后逐渐下降,至第5天降至最低值。低钠血症组患者血浆ANP水平在术后第1、3、5天明显高于非低钠血症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血浆ALD水平在术后第1、3、5、7天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P、ALD是影响垂体腺瘤术后低钠血症的重要因素。低钠血症组血浆ANP水平增加显著,是促进低钠血症形成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垂体腺瘤 低钠血症 心房利钠多肽 醛固酮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帕米脾酸二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效果。方法:自1996年3月~11月,应用国产帕米肼酸二治疗了2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结果:全组23例患者共用药治疗29疗程,止痛有效率高达72.4%,活动能力改善率68.9%毒副反应少见。结论:国产帕米膦酸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治疗 帕米膦酸二钠 骨转移癌疼痛 国产 患者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甘氨双唑放疗增敏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6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16例行甘氨双唑增敏放疗,20例行单纯放疗。放疗方案:DT40Gy/20次或30Gy/10次。放疗增敏组甘氨双唑800mg/m2,每周3次。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毒副反应。结果甘氨双唑放疗增敏组的有效率为87.5%,单纯放疗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增敏组颅内中位PFS为9.9个月,单纯放疗组为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脱发、头痛、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放疗增敏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脑转移 甘氨双唑钠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剂
  • 简介:目的:评价国产氯屈膦酸二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6例伴有骨痛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试药组(国产氯屈膦酸二组)和对照组(骨膦组)。结果:止痛有效率试药组为82.8%,对照组为85.2%;活动改善率试验组为65.4%,对照组为66.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止痛有效率和活动能力改善率均无显著差异,均毒副作用轻微。结论:国产氯屈膦酸二能较好地控制骨转移癌性疼痛,改善活动能力,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氯屈膦酸二钠 治疗 肿瘤 骨转移 疼痛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帕米膦酸二对不同程度病情的累及股骨近端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累及股骨近端的多发性纤维结构不良者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8~61(平均24)岁。手术+术后帕米膦酸二治疗组11例,其中肿瘤刮除植骨内固定术8例,不刮除病灶单纯行内固定者3例;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治疗组13例。术后或第一次治疗后,每3个月按疗程应用帕米膦酸二,共2年。所有病例于治疗前及每次给予帕米膦酸二前检测骨代谢指标骨钙素和I型胶原C端肽,并行影像学检查。采用VAS评分系统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24例共接受了205次帕米膦酸二治疗。所有病例均获24~55个月的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治疗后第2年血清骨钙素水平(80.195±64.75)μg/L较治疗前(147.198±104.86)μg/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I型胶原C端肽水平(0.672±0.61)μg/L较治疗前(1.396±0.6)μg/L也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术后应用帕米膦酸二的11例中仅有1例出现病情恶化,再次骨折,其余10例内固定均牢靠,7例骨量增加,3例病情无变化。单纯应用帕米膦酸二治疗的13例仅有1例病情恶化,其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量增加、溶骨区减少、骨皮质增厚。所有病例治疗后疼痛逐渐减轻,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为优,手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33±1.1)明显小于治疗前VAS评分(7.25±1.7);单纯药物治疗组:末次随访VAS评分(1.17±1.5)小于治疗前VAS评分(5.8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所有病例髋关节功能明显恢复,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为良,手术+药物治疗组�

  • 标签: 骨纤维发育不良 股骨 修复外科手术 内固定器 帕米膦酸二钠
  • 简介:目的:观察β-七叶皂苷注射液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作用及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β-七叶皂苷注射液治疗。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结果: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vs14.3%,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缩短,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β-七叶皂苷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并且能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注射液 结直肠癌 粘连性肠梗阻 胃肠功能 分子标志物
  • 简介:目的:观察尔芬治疗癌症中度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按时给药,尔芬与可待因进行交叉、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尔芬与可待因比较,中度以上缓解率为90%对66.7%,统计学处理疼痛强度差两组比较P<0.001,中度以上疼痛缓解度比较P<0.001。结论:尔芬较可待因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可维持6~7小时,但疗敏谷峰现象亦明显。

  • 标签: 舒尔芬 治疗 癌症 疼痛 可待因 镇痛效果
  • 简介:尔小体是女性体细胞中非活性状态的X染色体,在平衡基因及对性别的决定上具有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尔小体在很多疾病中发生了异常表达,尤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就尔小体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X染色体 巴尔小体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阿瑞匹预防胃癌术后患者行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所致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2周期的胃癌术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化疗第一周期使用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二联方案预防呕吐,第二周期使用阿瑞匹+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三联方案预防呕吐。记录患者化疗开始后7天的恶心呕吐情况;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化疗第一周期后有67.6%患者呕吐达到完全缓解,化疗第二周期后有85.3%的患者呕吐达到完全缓解(P〈0.01)。在延迟性呕吐预防效果的比较中,二联方案呕吐控制率为70.6%,加入阿瑞匹后提高到92.6%(P〈0.01)。第二周期化疗后VAS评分(92.3)明显高于第一周期化疗后的89.2(P〈0.01)。结论胃癌术后患者使用阿瑞匹+帕洛诺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良好,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阿瑞匹坦 奥沙利铂 胃癌 术后化疗 呕吐 化疗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持续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妇科肿瘤全麻术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均在术后应用持续静脉镇痛。A组用药:芬太尼150μ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50mg+芬太尼100μ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持续输注量2mL/h。观察术后6、12、24、48h时两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S)、Ramsay镇静评分(RSS)和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镇痛结束后记录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治疗期间各时间点疼痛VAS、PHS及R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痛结束后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搔痒、呼吸抑制、嗜睡及异常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肿瘤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毒副反府轻.县一种安伞、有效的镇痛方法。

  • 标签: 舒芬太尼 氟比洛芬酯 术后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妇科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尼美利(Nimesulide)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干预作用,揭示其抗癌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等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率以及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检测尼美利对胃癌细胞COX-2、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尼美利抑制胃癌细胞的IC50μM/L。增殖抑制率达到80.31%,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100-200μM/L的尼美利作用48h后,细胞被阻滞于S期,凋亡率分别为5.69%,10.58%;光学显微镜观察到凋亡典型的形态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尼美利作用后能降低COX2、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尼美利能显著抑制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的生长,此作用可能与降低COX2、VEGF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尼美舒利 凋亡 中效原理 COX2 VEGF
  • 简介:目的对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应用阿瑞匹三联疗法进行预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受具有中高度催吐风险化疗方案治疗的癌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信封法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48例予传统托烷司琼预防,观察组52例给予阿瑞匹三联疗法进行预防。观察两组患者从化疗开始至第1次发生呕吐的时间,呕吐预防效果,生活质量,以及阿瑞匹三联疗法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第1次发生呕吐时间(4.55±1.20)h晚于对照组(2.21±0.5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呕吐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92.21±10.36)分高于对照组的(76.32±8.21)分(P〈0.001)。两组患者均有头晕、乏力、便秘、焦虑等不良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高度催吐风险的化疗方案导致的恶心呕吐癌症患者给予阿瑞匹三联疗法进行预防,可延长患者第1次恶心呕吐发生时间,预防效果显著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恶心呕吐 化疗 阿瑞匹坦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