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及血液透析治疗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MHD患者作为MHD组、选择21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AFP、CA199和CA125,进行比较分析,并将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MHD组和对照组比较,CA199、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D组透析前、后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D患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低通量膜透析不能清除肿瘤标志物。
简介:背景与目的:Homer1是一种与凋亡有关系的信号分子,其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Homer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化方法、Western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omer1蛋白在3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和SHG-44)、6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和5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G-44和U87细胞中Homer1a染色呈强阳性,在U251细胞中弱阳性染色,肿瘤细胞的阳性染色都呈颗粒状分布于胞核、胞浆、胞膜及突起结构。3株细胞系中Homer1b/c染色呈阴性;Homer1a蛋白在人脑胶质瘤及正常人脑组织中的阳性率及免疫反应评分(IRS)分别为61.8%、4.35±3.99和1.2%、0.09±0.35(P均〈0.01);Homer1a蛋白阳性率和IRS与脑胶质瘤Ⅰ~Ⅳ级病理级别间呈"U"型关系,其中Ⅰ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Ⅳ和Ⅱ、Ⅲ级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Ⅰ和Ⅳ级、Ⅱ和Ⅲ级间差异显著(P〈0.05),良、恶性脑胶质瘤之间Homer1a蛋白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Homer1b/c在人脑胶质瘤标本中不表达。(2)Homer1a蛋白及其mRNA在SHG-44和U87细胞中高表达,在U251细胞中低表达。Homer1b/c蛋白及其mRNA在3株细胞系中均无表达;Homer1a蛋白表达水平与Homer1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结果,mRNA表达情况和蛋白表达情况一致。结论:Homer1a蛋白和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有表达,并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Homer1b/c不参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ROS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332例肺腺癌组织和55例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ROS1蛋白的表达,分析ROS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lymphomakinase,ALK)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ROS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0/332)和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1蛋白阳性表达在不同年龄。性别肺腺癌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烟史及TNM分期有关(P〈0.05),ROS1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分别为19个月和4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复发率分别为30%和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OS1蛋白在肺腺癌组织中低表达,ROS1对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和复发转移有一定影响,检测肺腺癌患者ROS1蛋白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对一例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巨检:楔形肺组织大小3cm×2cm×1cm,切面暗红,可见一直径0.5cm大小的结节,界清。光镜特点:瘤细胞为长梭形,呈束状、交织状排列,胞浆淡染,胞核梭形、类圆形,两端钝圆,染色质较粗,轻度异型,未见核分裂像。瘤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周边部为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瘤组织内可见上皮细胞衬里的裂隙,周围可见受挤压的肺泡结构。免疫组化特点-梭形瘤细胞SMA、Desmin、Vimentin、ER(个别细胞)、PR阳性,CK7、CK20、CD31、CD34、HMB45均阴性。结论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来源于子宫平滑肌瘤的良性肿瘤,非常罕见,诊断时必须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才能做出诊断。
简介: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并对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使用SPSS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血清中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1.93±19.98)μg/L、(5.56±1.17)ng/L、(96.68±12.35)g/L、(9.85±1.09)μmol/L和329.42(299.70~459.06)μg/L;健康对照组相对应的表达量分别为(21.35±7.38)μg/L、(2.52±1.28)ng/L、(140.07±7.71)g/L、(19.95±4.25)μmol/L和95.72(76.56~131.42)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血液病男性贫血患者中hepcidin、IL-6和Hb的表达量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中度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轻度贫血患者,Hb和血清铁表达量低于轻度贫血患者(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与Hb、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与IL-6、铁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并与贫血程度相关,提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讨论减少乳腺癌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美化切口的方法,为二期乳房成形术奠定基础。方法:对136例分别位于乳房各个象限乳腺癌患者,采用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改进操作及技术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结果:切口Ⅰ期愈合125例(91.91%),皮瓣部分轻度坏死9例(6.47%),中重度坏死2例(1.47%),皮下积液24例(17.65%),肩关节活动障碍6例(4.41%),术后观察8年局部复发2例(1.47%),肺转移1例(0.74%),骨转移2例(1.47%)。结论:应用横切口及改良横切口行乳腺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切口愈合满意,美观,易行二期乳房成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患者的心理影响明显降低。可作为乳腺癌根治术首选切口方式。
简介: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21例胃溃疡组织、30例不同时期胃癌组织中MCM5的表达。结果MCM5高表达于胃癌细胞核,胃癌组织中的MCM5表达率为63.3%(19/30),胃溃疡组织中MCM5表达率4.7%(1/2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胃癌患者的MCM5表达明显高于Ⅱ-Ⅲ期的表达(P〉0.05),Ⅱ-Ⅲ期的表达明显高于Ⅰ期(P〈0.01)。结论MCM5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新的胃癌增殖标志物。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70例Ⅰb2期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行PVB或TP或TC方案化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后再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宫颈局部肿瘤变化及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14例和45例,总有效率为84.3%。3年局部复发率为31.3%,3年远处转移率为25.4%,3年总生存率为79.1%。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30.0%(21/70),周围神经毒性10.0%(7/70),胃肠道反应80.0%(56/70),肌肉关节痛12.9%(9/70),脱发87.1%(61/70)。手术平均出血量410mL,手术平均时间160min。术后输尿管尿瘘2例,尿潴留12例,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1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可耐受,不影响后续的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轻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探讨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rkheadboxprotein3,Foxp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组织芯片中45例癌组织及7例正常卵巢组织的Foxp3表达。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卵巢癌Foxp3表达的差异;卡方检验分析Foxp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Foxp3表达与卵巢癌预后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Foxp3阳性着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Foxp3表达与FIGO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Foxp3低表达者(H-score≤90)中位生存时间(OS)为61.83个月,显著高于高表达者(H-score>90)的25.03个月(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术后未化疗(HR=6.603,95%CI:1.147~32.057)、FIGO分期较高(HR=3.861,95%CI:1.427~10.417)为预测卵巢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卵巢癌组织中Foxp3表达与FIGO分期相关,并可以作为卵巢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PHLPP1蛋白在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157例胃癌原发灶和96例淋巴结转移灶中PHLPP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HLPP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癌旁正常胃黏膜、胃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PHLP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7%、61.8%和3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LPP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显著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术前CEA水平无关。PHLP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总体5年总体生存率为68%,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34%(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N分期、PHLPP1蛋白低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7)。结论胃癌组织中PHLPP1蛋白缺失表达可能对胃癌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PHLPP1蛋白阴性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不佳的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miR-15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2例宫颈癌组织样本,其中Ib期患者23例,IIa期患者29例、IIb期患者10例,正常宫颈组织1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50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和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iR-150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宫颈癌组织miR-150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50mRNA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相关,与宫颈癌Ib期患者相比,IIa期以及IIb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50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癌IIa期与IIb期患者的miR-150mRNA表达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50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癌基因调控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
简介:目的探讨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RAB22A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AB22A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4.9±1.1vs1.1±0.3,P〈0.01)。不同年龄、肿瘤大小以及不同ER、PR、HER-2表达状况乳腺癌患者中RAB22A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淋巴结转移数患者RAB22A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RAB22A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低表达患者差(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AB22A和淋巴结转移数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RAB22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与乳腺癌转移和不良预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