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20岁。主诉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间断性疼痛6个月,于2009年9月10日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长时间坐位或身体屈曲时症状加重。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成年人 病例报告
  • 简介:1病例资料男,43岁,因胸背部持续性刺痛2个月加重10d,伴双下肢无力、麻木逐渐加重、大小便功能障碍5d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2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0年。入院前10d当地县医院肺部CT检查示双肺上叶、右肺下叶陈旧性结核;胸8椎体水平椎管内异常稍高密度影。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显微手术
  • 简介:重度头颌面合并伤是颅脑外伤中时常遇到的一种十分严重的合并伤.它是在颅脑外伤的基础上合并颌面骨的骨折及大量出血.患者多因昏迷、呛咳反射减弱、失血性休克导致误吸、缺氧及脑灌注障碍,容易造成神经、呼吸、循环系统间的相互影响,迅速加重病情,直接危及生命.脑灌注压(CPP)高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是非常有利的[1].

  • 标签: 重度头颌而合并伤 休克 窒息 血容量 中心静脉压 缺氧性脑水肿
  • 简介:自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共收治颅脑损伤并发慢性脑积水(脑积水发生于脑外伤后3W至21个月)21,19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取得满意效果,治疗有效率89.5%,现就颅脑损伤后慢性脑积水产生的原因及治疗加以分析。

  • 标签: 颅脑损伤 慢性脑积水 分流术
  • 简介:我院伽玛刀中心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应用国产旋转式MASEP伽玛刀(gammakniferadiosurgery,GKS)治疗颅内病变2400,其中脑转移瘤780,占32.5%。属于多发性脑转移瘤(≥2个病灶)578,占脑转移瘤的74.1%。为了更好地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对脑转移瘤治疗的效果,并对随访的610脑转移瘤伽玛刀治疗后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 标签: 伽玛刀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颅内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颅内皮样囊肿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且囊肿易破裂,术后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积水等各种并发症。结论颅内皮样囊肿一般预后良好,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防治术后并发症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 标签: 颅内皮样囊肿 治疗
  • 简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mascale,GCS)3-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情危重,死亡率高。如何提高其救治水平一直是神经外科致力探索的重点之一。我院2001年3月~2006年8月对35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治疗 预后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5岁.4岁时阴茎、睾丸增大,逐渐出现阴毛,生长发育快,身高明显高于同龄儿童.CT及MRI检查示鞍上占位,CT为等密度占位,MRI为等信号影.

  • 标签: X-刀 治疗 下丘脑错构瘤 CT MRI
  • 简介:目的研究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MRI、MRA、DSA特征.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的42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中约25%为进展性,发病3~5天内进展者多见.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脂血症、吸烟.眩晕为最常见(85.7%),以及构音障碍50.0%,意识障碍47.6%,共济失调42.9%,肢体瘫痪66.7%(偏瘫52.4%、四肢瘫14.3%).多部位梗死多于单部位梗死,后循环近段、远段同时梗死或远段梗死者,预后不良,基底动脉主干阻塞预后差.结论应提高对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的认识,及时识别,尽早治疗.

  • 标签: 进展性卒中 神经恶化 后循环梗死
  • 简介:神经鞘瘤(Schwannomas)是椎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外。髓内神经鞘瘤(IntramedullarySchwannomas)是罕见的椎管内肿瘤,仅仅占神经鞘瘤的1.1%,占髓内原发肿瘤的0.3%~1.5%。现报告1高颈段髓内神经鞘瘤,并通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文献复习对髓内神经鞘瘤的诊治分析如下。

  • 标签: 神经鞘瘤 文献复习 髓内 椎管内肿瘤 颈椎 髓外硬膜下
  • 简介:患者,张某,男,27岁,因精神失常3年伴失眠、妄闻、行为怪异6月,于2000年3月入本院治疗,诊断:"未定型精神分裂症".经用氯氮平(最大量375mg/日)治疗43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坚持用药,至11月已减至50~75mg/日.11月末,因婚姻问题与父母发生冲突,即自服氯氮平约40片,在家睡眠48小时后苏醒,醒后即感左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不能躺卧,腹痛次日至本地中心医院就诊.查体:上腹肌紧张、压痛(+),余(-),腹透、肝胆脾双肾B超、血常规、尿常规等辅助检查均正常,排除躯体疾患,疑与用药有关.入院后给予肌注安定10mg,阿品托1mg无效,给予暗示治疗无效,遂试用海俄辛0.3mg肌注,约半小时后腹痛明显缓解,但仍隐痛,次日腹痛完全消失.

  • 标签: 氯氮平 治疗 急性腹痛 大剂量 诊断 痊愈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愈后.方法回顾分析16骑跨横硬膜外血肿的受伤机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结果16病人均手术治疗,15痊愈,1死亡.结论外伤性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的预后较好,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 治疗 诊断 临床资料 颅内血肿
  • 简介:目的探讨脑震荡患者的心理状况特征。方法对186脑震荡患者进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并与常模(正常人阳性症状均分)比较。结果脑震荡患者SCL.90总分(137.71±39.48),总均分(1.53±0.44),阳性项目数(32.90±19.41),躯体化症状因子分(1.57±0.52)、强迫症状因子分(1.79±0.50)、焦虑症状因子分(1.50±0.49)、敌对症状因子分(1.63±0.57)、恐惧症状因子分(1.57±0.51)、偏执症状因子分(1.62±0.51)、精神病性因子分(1.49±0.43)明显高于常模(129.96±38.76、1.44±0.43、24.92±18.41、1.37±0.48、1.62±0.58、1.39±0.43、1.48±0.56、1.23±0.41、1.43±0.57、1.29±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1.67±0.54)也高于常模(1.65±0.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震荡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应早期就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 标签: 脑震荡 心理障碍 90项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经显微手术切除的松果体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6中19采用Poppen入路,7采用Krause入路。全切15,次全切除5,大部分切除6。随访3个月~7年,肿瘤未见复发17,复发2(1再手术),植物状态生存1,死亡2(术后因瘤卒中死亡1,术后2年死亡1),4失随访。结论显微手术是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Poppen入路是一种较理想的入路。

  • 标签: 松果体 肿瘤 显微外科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颅内肿瘤手术后脑梗塞的发生原因、机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总结25经CT和/或MRI证实的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的发生时间、发生年龄、发生部位及其与颅内肿瘤位置的关系.结果25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平均年龄50.5岁,其中21出现在术后24h内;22发生于颅底和深部肿瘤手术后;15位于基底节区.恢复良好20、症状改善3、死亡2.结论颅内肿瘤术后脑梗塞是由于血管损伤、脑牵拉伤、脑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脑灌注压下降、脑血管闭塞所致.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可以明显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 标签: 颅内肿瘤 脑梗塞 手术 预后
  • 简介:1对象与方法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小脑幕脑膜瘤30,其中男13,女17;年龄33~69岁,

  • 标签: 脑膜瘤 小脑幕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7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结果16术后症状、体征均改善或消失;1昏迷患者术后1周意识渐渐清醒。术后1d复查头部CT示血肿基本清除。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过程中,及时复查头部CT,易于发现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是治疗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有效措施。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临床特征 钻孔冲洗引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探讨诊断要点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综合措施,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维持氧饱和度正常,防治脑水肿,早期(〈12h)亚低温治疗,同时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大剂量纳洛酮(0.4mg/kg)治疗。早期(〈12h)持续侧脑室外引流术,高压氧及促醒治疗等。结果根据GOS(伤后3月)评分,良好9(20.9%),轻残12(27.9%),重残8(18.6%),植物生存2(4.7%),死亡12(27.9%)。结论DAI病人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积极的综合处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诊断 治疗 措施
  • 简介:目的报告94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初步结果.方法用Fischer公司生产的ZD定向仪,在CT扫描直接定位下确定靶点.用N-50射频仪,双极射频针插入并毁损Vim核,温度75℃,时间90s.毁损术后常规行MRI检查.结果89一侧毁损,5双侧毁损.震颤和肌强直缓解率达100%,但对运动迟缓无效.近期复发率6.4%.并发症:癫痫发作1.1%,嘴唇和手指麻木17.0%,暂时的轻度的构音障碍33.0%,一过性呃逆6.3%运动迟缓加重2.0%.结论丘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震颤和强直有显著效果,它是消除帕金森病震颤的最佳手术选择方式.术后应采用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及进程.

  • 标签: 帕金森病 丘脑毁损术 PD 手术方法 丘脑 VIM核
  • 简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切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断裂和毛细血管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脑损伤,多数病情危重,是颅脑损伤后植物生存、重残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病死率高达50%,恢复良好者不到25%[2],

  • 标签: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分析 原发性脑损伤 毛细血管损伤 神经轴索断裂 A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