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参考冠状动脉支架断裂分型、发生率与发生时间、发生机制和防治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3例症状性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支架断裂均与支架内再狭窄和闭塞有关,2例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术后症状减轻,1例患者服药观察,病情无加重。结论椎/锁骨下动脉狭窄支架术后可发生支架断裂,应定期复查:支架断裂可引起症状加重,目前治疗应个体化。

  • 标签: 动脉狭窄 支架 支架断裂
  • 简介: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脱髓鞘病,多为复发性病程.并选择性累及视神经和脊髓,视神经炎和横惯性脊髓炎相继或同时出现,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肢体瘫痪。此外,也有文献报道,视神经脊髓炎也可以累及脑干,导致顽同性呃逆和呕吐,并且该症状多出现在疾病早期。本文报道1例以呃逆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并结合文献复习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呃逆 延髓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巨大床突旁动脉瘤合并脑膜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予以患者一次手术入路切除凸面脑膜瘤,并行左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双搭桥及左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治疗床突旁动脉瘤,疗效满意。结合文献复习,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患者以女性多见,首发症状多由脑肿瘤引起,多数患者可以同期行脑膜瘤切除及动脉瘤夹闭术。结论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膜瘤属于偶发性,根据患者首发症状、两者相对位置、动脉瘤破裂风险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有条件者争取同期一次手术入路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脑膜瘤 合并 治疗策略
  • 简介:目的总结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方法,治疗下丘脑错构瘤伴癫痫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毁损靶点位置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下丘脑错构瘤伴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患者女性,9岁,痴笑癫痫8年,继发复杂部分性发作3年,MRI提示下丘脑错构瘤.局麻下行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结果术后一周有尿量增多,无其它手术并发症.术后痴笑发作消失,复杂部分性发作减少.结论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对于下丘脑错构瘤伴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毁损靶点定位应包括错构瘤中心及错构瘤边缘乳头体丘脑束部位.

  • 标签: 立体定向 错构瘤 癫痫
  • 简介:目的探讨溴隐亭治疗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例溴隐亭治疗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肿瘤均广。泛侵犯颅底,在溴隐亭治疗后1个月内发生脑脊液漏。1例经停药及脑室外引流处理后脑脊液漏停止.另一例经停药、经蝶手术修复漏口及腰大池置管外引流后脑脊液漏停止。在脑脊液漏好转2周后均继续予以较小剂量溴隐亭治疗,随诊3年和9个月无脑脊液漏复发,血泌乳素水平渐下降,肿瘤渐缩小。结论溴隐亭治疗合并颅底破坏的垂体泌乳素腺瘤时有并发脑脊液漏的可能。停药、手术修复漏口及肺脊液外引流是治疗此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继续小剂量溴隐亭治疗可使肿瘤缓慢缩小并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的可能。

  • 标签: 溴隐亭 脑脊液漏 侵袭性垂体泌乳素腺瘤
  • 简介:目的探讨蝶窦内脑膨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l例蝶窦内脑膨出并自发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因左侧鼻腔反复流出清亮液体就诊;头颅MRI示左侧蝶窦侧壁骨质缺损,蝶窦内含脑组织信号影及脑脊液信号影;入院后行左侧翼点入路硬脑膜修补术;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对于蝶窦内脑膨出发病机制目前并不明确,与侧颅咽管形成、蝶窦过度气化、颅内压增高等多个因素有关;术前准确诊断瘘口位置非常重要,同时应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蝶窦内脑膨出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 临床特征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例脑积水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现腹腔源性感染及多发感染并发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4例术后晚期感染者均为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其中2例患者表现为粘连性肠梗阻、1例患者为多发腹腔内脓肿,1例患者为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均合并颅内感染。经拔除脑室-腹腔分流管、抗生素治疗后感染均得到控制,后期行二次分流手术,疗效满意出院。随访6个月以上,4例患者均无感染复发。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晚期感染,尤其腹腔源性感染临床相对少见,并常合并颅内感染。其治疗过程复杂,持续引流及系统性抗生素治疗是关键。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腹腔感染 颅内感染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血管内技术治疗的3例患者共3枚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多个关键词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有2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1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3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未发生手术相关永久并发症;7~12个月的临床随访,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临床症状加重。Pubmed数据库文献检索共得到1篇相关文献,报道了1例患者采用了血管内治疗技术,未发生任何技术相关永久并发症。结论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生与颈内动脉闭塞关系密切,其血管内治疗技术上是可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有待于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评价。

  • 标签: 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disease,LDD)虽有其特殊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但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现报告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于2010年10月14日收治的一例复发性LD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 小脑 后颅凹 手术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1例右侧顶枕部和胼胝体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WHOⅡ~Ⅲ级)患者,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大体标本观察肿瘤为灰白色破碎组织块,质地柔软,约3.00cm×3.00cm×0.50cm大小。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细胞呈界限分明的两种排列,一种为部分细胞呈圆形和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局部血管内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呈菊心团样结构,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肿瘤细胞呈广泛的“假栅栏状”排列,中心为神经毡岛样结构。另一种为肿瘤细胞呈“旋涡状”排列,伴钙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巢蛋白强阳性表达,神经元核抗原表达阴性,神经毡岛样结构周围部分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表达阳性,中心部位突触素强阳性表达;星形细胞瘤区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p53阳性细胞数目为25%~50%;神经毡岛样结构区域Ki-67抗原标记指数〈5%,星形细胞瘤区域约为10%。结论伴神经毡岛样结构的胶质神经元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浸润性星形细胞瘤相似,但“假栅栏状”结构与文献报道略有不同,可能与多个神经毡岛样结构融合有关。肿瘤染色体检测与星形细胞瘤相似,均表现为染色体7q、9p缺失,提示其本质-生物学行为仍为星形细胞源性而非神经元源性肿瘤.

  • 标签: 肿瘤 神经上皮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 简介:目的结合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诊断与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例以头痛、左侧肢体无力,伴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不典型性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女性患者,35岁。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肢体无力及记忆力减退,但不伴发热、癫痫发作。病程进展过程中相继出现阵发性四肢抽动、右侧下肢无力、小便失禁、多食、体质量增加、停经、体温波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吧唑等抗炎药物治疗无效,随着颅内压逐渐升高,脑疝形成。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测仅蛋白定量显著升高。脑电图提示右侧前额颞区慢波。MRI呈以右侧大脑半球、额顶颞叶、半卵圆中心及基底节为主的大片长T1、长T2信号,并不均匀疏松团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并累及左侧大脑半球。病理学检查呈现大片状坏死,脑组织及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大量格子细胞渗出,胞质丰富,内含大量六胺银和PAS染色阳性的细小颗粒状物质。排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脱髓鞘病变及炎性假瘤等疾病。结论中枢神经系统Whipple病极为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病理学检查仅能提示特殊感染,治疗困难,误诊率及病死率高。早期进行组织活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可以明确诊断,经规范的抗生素治疗,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 标签: WHIPPLE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临床表现及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3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2、56和23岁,头昏1例,额叶血肿1例,硬脑膜下出血1例,3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前颅窝底DAVF,3例均经开颅手术灼闭瘘口,全部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前颅窝底DAVF较为少见,手术灼闭瘘口安全、有效,是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前颅窝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肿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的1例腰椎管巨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资料。先由骨科医生根据C型臂透视定位,从左侧12肋后部向脐行倒八字切口手术,显露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并切除;然后,由神经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将椎管内肿瘤切除。结果术后MRI检查示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术前症状完全消失;复查MRI示椎管内无强化影像。结论多学科联合,前外侧腹膜后入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椎管内外沟通性巨大哑铃型良性肿瘤,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腰椎 哑铃型肿瘤 显微手术
  • 简介:单基因遗传性脑小血管病是脑小血管病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是一组累及颅内直径〈300μm血管的动脉血管病,以单基因遗传方式发病,病理学表现为小血管纤维素样变性、淀粉样变性、出血和狭窄或闭塞,而非粥样硬化性改变。由于临床发病率低,典型病例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实践,应用探究式学习方式结合文献检索复习方法,学生能够较好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督促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

  • 标签: 遗传性疾病 先炙胜 探究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马尾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伴节细胞神经瘤分化的马尾副神经节瘤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7岁,临床表现为右足底麻木并渐进性双下肢麻木。MRI检查显示L4~s1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s1节段硬脊膜部分缺损未闭合,硬脊膜受压,肿瘤约5cm×3cm×3cm大小,位于神经根,形状不规则,血运丰富,压迫马尾囊及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观察肿瘤由副神经节瘤和节细胞神经瘤组成,副神经节瘤为实性细胞巢结构,细胞呈器官样排列,部分为实性片状、癌巢样或条索样、假“菊形”团样、血管外皮瘤样及乳头状排列;节细胞神经瘤可见典型节细胞,背景为神经纤维、许旺细胞等,形成节细胞神经瘤图像,两种成分单独或混杂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巢状成分的肿瘤细胞胞质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以及“一突触核蛋白和嗜铬素A,肿瘤细胞巢周围胞质可见表达S-100蛋白的支持细胞,Ki-67抗原标记指数〈5%;节细胞成分表达a-突触核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并不同程度表达细胞角蛋白,但不表达神经元核抗原。结论该例患者肿瘤组织中伴有节细胞神经瘤成分,含有多种组织学和细胞学形态,伴骶椎隐裂,临床罕见。细胞角蛋白表达阳性可能是马尾副神经节瘤不同于其他部位副神经节瘤的重要病理学特点之一。

  • 标签: 副神经节瘤 节细胞神经瘤 角蛋白质类 马尾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PCNSL)的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PCNS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PCNSL,患者依方案行化疗治疗,随访1年未见病变复发。结论PCNSL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发病隐匿,对放化疗敏感,临床需与多种颅内肿瘤相鉴别。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与治疗
  • 简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虽然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能正确诊断并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极高。部分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或主要表现的患者.容易被误诊为脑炎或脑血管病而延误治疗。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例婴儿性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患者行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即主要以切除患者中央区和颞叶为主,并行额叶及顶枕叶的白质离断,术后随访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例患者的癫痫发作均完全控制,较术前无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严格把握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对婴幼儿性偏瘫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发作可起到良好的疗效。

  • 标签: 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 癫痫 婴幼儿性偏瘫
  • 简介:目的提高对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autosomal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的认识.方法对2003年4月7日收治的1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皮肤活检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偏头痛、记忆力下降,头部MRI检查可见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皮肤活检电子显微镜显示小血管内皮下出现嗜锇酸颗粒.结论对出现反复发作性偏头痛的中年人,MRI检查示皮质下白质或基底节区长T1、长T2异常信号,应高度怀疑为CADASIL,需进一步行皮肤活检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 标签: 皮质下梗死 白质脑病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MRI检查 皮肤活检 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