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侵袭转移相关的微小RNA(miRNA),探讨miR-181a对SACC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选择1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细胞株(SACC-LM/SACC-83),采用miRNA芯片技术分析细胞株中miRNA的表达差异,初步筛选出与SACC侵袭转移相关的miRNA。再通过过表达或沉默细胞株中miR-181a的表达,进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miRNA芯片结果显示,高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细胞株miR-181a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SACC-LM细胞转染miR-181amimics后体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t=-5.235,P〈0.05);SACC-83细胞转染miR-181aLNA后体外侵袭迁移能力有所提高(t=7.713,P〈0.05)。结论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细胞株中存在多种miRNA的差异表达。miR-181a的表达降低可能导致SACC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增强。
简介:我国政府有计划地发展口腔医疗机构,已形成我国口腔医疗机构的二种类型六种基本形式:二种类型是口腔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口腔科,六种基本形式包括口腔医院、口腔门诊部、牙科诊所;包括综合医院口腔科、城镇门诊部和乡镇卫生院牙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牙科。这些口腔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口腔科,不仅担负地区内口腔医疗任务,还担负着社区口腔保健任务。我国现行的口腔医疗服务体系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我国口腔医疗服务长期以来是以医院机构口腔科服务为主要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将以口腔医疗机构服务为主要发展模式。
简介: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为评估不同直径的铸造纯钛桩和玻璃纤维桩对根管治疗后牙齿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0颗新近拔除的上颌中切牙,根管治疗后将样本完全随机分为5组(n=10):A组:1.35mm铸造纯钛桩;B组:1.5mm铸造纯钛桩;C组:1.375mm预成玻璃纤维桩;D组1.5mm预成玻璃纤维桩;E组:树脂修复。采用万能材料测试机对样本的抗折强度进行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断裂模式分析。结果:5组样本的抗折强度如下:A组404.22±73.92N,B组488.17±78.68N,C组280.32±45.23N,D组317.53±50.87N,E组222.76±38.67N。其中C组与D组组问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铸造纯钛桩主要表现为不可修复的根中或根尖损伤,而预成玻璃纤维桩主要表现为可修复的根颈部损伤或桩折。结论:铸造纯钛桩核修复上颌中切牙表现为较高的抗折强度,可承受较大载荷,而玻璃纤维桩核修复对牙根的破坏小,有利于患牙的再治疗。
简介:全瓷修复以其超常的优良的、光透射性来满足患者对美观修复的高度要求。用金属作桩核修复根充治疗后的牙,会因金属的不透色性产生暗的色泽影响。而选用美观的全瓷系统,CosmPost氧化锆预成柱及可铸造的LPSEmpressCosmo-Rohling作核,可产生与天然牙透明性相同的桩核修复。
简介:2007年,我们将迎来中国现代口腔医学100周年华诞,100年来,无数的中外学者为中国口腔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牙医学博士林则先生1907年第一次将近代西方牙医学技术带到中国西部成都的华西坝,到今天21世纪中国口腔医学事业蓬勃发展;从四川成都四圣祠街中国第一家牙科诊所到今天遍及全国各地的口腔医院及诊所;从20世纪初对国入最原始的口腔疾患的诊疗到今天现代高新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从1921年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走出的中国第一位牙科毕业生,到今天全国口腔医学院校每年毕业2000余名口腔医学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从1946年由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创办的中国第一本中英文杂志《华大牙医学杂志》,到今天一系列的口腔医学杂志的创办;从1934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授予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毕业生博士学位,到今天的众多国外留学生到中国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学习深造,这些都是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籍教师和华西校友共同努力的结果。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说明口腔医生在选择固定局部义齿(PFD)或单个种植修复时如何评价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这些不同看法是否与医生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医生的社会人口性质、工作情况和态度。材料和方法随机对2059位瑞典全科牙医进行问卷调查,回复率为76%。问卷中提出一个临床病例,请医生们在固定局部义齿(PFD)和单个种植修复中作出选择。构建15个选项,请牙医们在直观量化表上标示出他们认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提出不同意见。这些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3个主要因素为:“时间”、“健康”、“舒适”。以这些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最重要的项目是:“治疗预后”和“患者的意愿”。虽然牙医之间存在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各组医生之间的差别小。与女医生相比,男医生认为“健康”和“舒适”更重要。“患者信息”所示的患者态度变化与“时间”因素呈明显的正相关,与“舒适”因素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医生之间差别很大,但各组医生之间差别较小。“患者信息”的改变与“时间”和“舒适”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医生相关变量的改变小。结果进一步说明医生对种植修复知识了解有限。心理学方法可能对修复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表现出的个人差异作出更多的解释,但用问卷方式不易做到。
简介:目的:评估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的留存率、成功率(无并发症)和边缘骨吸收,并评价悬臂长度对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效果影响。方法:检索截止2016年5月1日在Pubmed和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英文临床研究文献,从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提取种植体留存率、种植修复成功率和边缘骨吸收等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的题目和摘要263条,最终纳入16篇文献。6篇文献报道了种植体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meta分析显示是否带有单端悬臂梁对其成功率、种植体留存率和边缘骨吸收均无显著影响。10篇文献报道了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其种植体留存率为97%~100%,种植修复成功率为52%~98%,平均边缘骨吸收为0.23~1.73mm。没有文献报道悬臂长度对种植修复有不良影响。结论:种植体支持的单端悬臂修复体是一个可预期的治疗选择。当种植体支持的局部固定义齿悬臂梁〈9mm,种植体支持的全口义齿悬臂梁〈15.6mm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评价脉冲Nd:YAG激光治疗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例患者至少有4个以上≥6mm的牙周袋并且分布在2个以上口腔区域内,在接受基础检查和龈上洁治术后,随机分成3组。A组(15例):单纯接受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15例):SRP+1次激光照射治疗(Nd:YAG激光,输出功率2W,照射时间40s);C组(15例):SRP+2次激光照射治疗(Nd:YAG激光,第1次照射输出功率2W,照射时间40s;第2次照射输出功率1W,照射时间20s)。每组各选择40个位点。统计在基础检查,治疗2、4和12周时各组的PD和AL。结果从第2周时,3组的PD均明显减小。而AL的改善在第4周时可以明显观察到,且C组的效果最为明显,并一直延续到12周。结论SRP基础上辅助2次不同能量的激光治疗对慢性牙周炎PD和AL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独SRP使用。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RNA-1(miR-1)在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对神经嵴的影响。方法:通过显微注射miR-1反义核苷酸(MO)抑制miR-1的功能,在胚胎发育96h时,观察下颌骨的发育,软骨染色观察颅面部软骨的发育状况。TUNEL和磷酸化组蛋白H3(pH3)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嵴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结果:在miR-1被敲低后,下颌发育不足,软骨染色显示下颌骨和舌骨形态结构异常。神经嵴细胞的凋亡异常增多,增殖能力降低。结论:miR-1参与调节了颅面部神经嵴细胞的发育,miR-1对于神经嵴细胞的活性具有调控作用,导致颅面部发育过程中神经嵴来源的下颌骨发育缺陷。
简介:目的: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periodontalligamentfibroblastcells,HPLFs)对成骨细胞(Osteoblastcells,OBs)细胞数量和碱磷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建立人OBs与HPLFs共培养系统,通过细胞计数及生化检测法观察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对成骨细胞细胞数量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结果:3d和5d时,共培养组OBs细胞计数分别为4.5×10。及8.5×1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分别与对照组OBs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transwell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相比,在3d时,两组OBsAL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5d及7d时差异尤其显著(p〈0.01),transwell共培养组OBsALP活性低于对照组。结论:人HPLFs能增加OBs的细胞数量,但抑制OBsALP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