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小儿脑瘫提供借鉴。方法128例小儿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7例(26.56%)、有效41例(64.06%)、无效6例(9.38%),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显效11例(17.19%)、有效33例(51.56%)、无效20例(31.25%),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6,P〈0.05)。结论应用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疗效突出,可显著改善患儿运动机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卵巢功能各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均明显提高,且E2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患者FSH、LH要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组间、组内对比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虽然两组患者均发生了并发症,但观察组患者仅发生1例肠梗阻与1例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低至6.5%,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2.6%,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卵巢囊肿中,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维持患者卵巢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更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值得推广与借鉴。
简介:目的比较观察腹腔镜完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医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TEP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67%(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相比,采用TEP手术治疗腹股沟疝不但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t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是一种自猪脑中提取的酸性鞘糖脂,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神经组织等结构中,是细胞原生质膜正常组成部分[1]。外源性GM1可透过血脑屏障,临床上可用来修复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以及继发性神经退化,抑制兴奋性毒性产物对神经元的损害,促进CNS机能快速恢复[2,3]。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行全麻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应用单次亚麻醉剂量艾司氨氯酮对其术后早期情绪的影响。方法: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全身麻醉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全麻,研究组在麻醉诱导前静注0.3mg/kg的艾司氨氯酮,观察两组的情绪指标和术后恢复质量。结果:利用SAS、SDS以及QOR40三个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以及术后恢复质量,术后对比结果均显示,研究组的各项指标表现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行全麻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处理时,采用单次亚麻醉剂量艾司氨氯酮不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早期阶段的情绪状态,并且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年报,1999年死于肺癌的人数达119.3万(男性86.0万,女性33.3万),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2.1%,居癌症死亡的首位.根据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的报告,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占城市恶性肿瘤之首位.因此,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成为肿瘤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CT、MRI、PET影像学的进展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肺癌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肺癌早期常缺乏临床症状,致使40%的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40%的患者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也就是说肺癌的早期诊断目前仍无突破性进展.
简介:肺癌的靶向治,是一种可精准定位、高效打击的新型的肺癌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治疗,但其要求必须要具备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才能选择由该突变基因状态作为导向的治疗方法,也只有此类患者才可能从肺癌靶向治疗中获益,同时体现出靶向治疗的优越性。肺癌是多因素、多阶段而发病,现已有研究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基因突变情况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很多针对不同微店的靶向药物被发明生产并进入临床。其中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最常见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该类患者就会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常用药物包括埃克替尼(凯美纳)、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法替尼和厄洛替尼(特罗凯),以上药物是通过阻断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信号传导通路而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当出现耐药情况时,且经检测可明确是由特定的耐药基因导致,还可选择针对该耐压基因的治疗。还可在肺癌患者体内检测到c-MET基因扩增、原癌基因K-ras突变、BRAF基因突变、EML4-ALK基因重组等,都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因此,基因检测在对肺癌进行诊断中,应同明确组织学病理类型外同等重要。掌握基因状态,发现靶点,才能保证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精确,更高效,更及时的治疗。本文在治疗肺癌常用的药物、靶向治疗的适用人群、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弊端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