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元明清时期,格鲁派在蒙古上层的挟持下,依托寺院、活佛、信众及属寺与供奉道场不断发展壮大。贡本(塔尔寺)地处“汉藏黄金桥”中间站,是藏、蒙、汉及其他民族相互交流的纽带,特别是贡本接纳和供奉许多蒙古活佛,与蒙古信众确立了牢靠的供施关系,并在蒙古地区创建属寺和加强与其他寺院的宗教互动。广施福泽。
简介:云南直苴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保留着大量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在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大量的冲突和调整,已形成了一系列的内生机制,并以顽强的生命力维系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当地彝族的生产和生活.在西部大开发中,挖掘整理这些经过生产实践而来的宝贵思想,并加以一定的指导,可为少数民族地区生态重建提供操作性较强的生产、生活模式.
简介:摘要“民间信仰”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出现已久,民间信仰具有宗教性、草根性、多元性的特点,它深深存在于中国的乡土文化中,是中国传统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青华山现存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是尚未登记的民间信仰场所,这些信仰场所供奉的神灵主要是道教神灵,只是对神灵的神职出于自身的需求做了改变。在由于地缘因素所形成的信仰群体中,既有基于宗教信仰而和谐共处的一面,也有由于庙会经营和信仰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冲突。
简介: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蒙古族穆斯林是蒙古族中比较特殊的一支,其法定民族身份为蒙古族,却坚守伊斯兰教信仰,文化方面又体现了蒙古族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融合。因此,本文通过对该群体的民族归属、宗教信仰、社会文化三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层面分析蒙古族穆斯林民族、宗教、文化三者认同和谐共存的原因,探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现象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文化认同、现实利益、现实格局等方面存在的异曲同工之妙。
简介:19世纪上半叶,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为到达拉萨使西藏的民众皈依天主教,成为首批进驻汉藏边缘滇西北一带的西方人。1854年,罗勒拿(CharlesRenou)以“汉商”的名义,在紧邻云南北部边境的西藏察瓦龙境内的崩卡谷地主持传道,对当地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当地民众对法国传教士及新宗教的反应,揭示了滇西北边地复杂的族群关系、地方政治、经济和宗教形势。
简介: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省宗教研究所所长马建钊副研究员陈延超马建钊副研究员,回族,1955年生,广东海丰人。198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民族史、民族学和宗教的研究工作,是华南地区从事这些研究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
简介:是西方文化、基督教文化向东方、向中国的传播,跨文化的文化传播有无宗教与哲学层面的交流与融合,无论是主张以西方文化替代中国文化
简介:2013年4月27日,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宗教事务局)机关召开大会,宣布对刘明同志的任职决定。会议由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宗教事务局)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大方同志主持。
简介:本文总结了2007年黑龙江省的民族工作,介绍了2008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的基本思路。
简介:哈尔滨市的31个少数民族的人口有21万,占全市人口的5.5%。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农村多于城市,占57%。哈尔滨市的少数民族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农村经济。2.民族贸易。3.民族用品生产企业。4.个体工商户。5.民族宗教局所属的经济实体。6.外来少数民族的经商活动。7.对外经济贸易往来。8.民族工作部门扶持起来的以少数民族职工为主的工厂。这八个方面的少数民族经济涉及到各个民族、多种所有制和各种行业。但重点还是农村经济和城市民族贸易两大块。
贡本(塔尔寺)与蒙古人宗教信仰关系探析——以信众、活佛和寺院为视角
论云南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以直苴彝族村为例
道教与民间信仰基于地缘的和谐与冲突——以青华山宗教信仰与庙会为中心的考察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民族认同、宗教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调适与共存
“商人型传教士”的新型宗教: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滇西北的早期活动(1846—1865)
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省宗教研究所所长马建钊副研究员
中西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与文化转型──兼评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
刘明同志担任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主任(局长)
高举旗帜 把握主题 继续开创黑龙江省民族工作新局面——在2008年黑龙江省民委主任(宗教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少数民族经济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