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第一条为加强自治区重大活动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保管和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简介: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
简介:计划经济、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对中国快速实现工业化之历史贡献卓著,是历史的一种面相;与此同时,在统购统销和农业合作化的压力下,中国农民的生活日渐不自由和艰难,口粮不足一直威胁着他们的家庭生计。在“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下,“人口多劳力少”的农户生活变化尤为明显。1956—1958年,某些农民除了抢粮、闹粮和退社等正面、主动的抗争之外,还有一些消极的、退让式的抗争行为,主要包括了自杀与外流。此时,无论是地委、县委或乡社干部,以及社员,就已经在面对农村不断出现的非正常死亡现象。面对这一系列农村制度变革,农民一直在试图抗争,只是抗争的手脚被严重束缚。任何企图组织大规模集体抗争的行动,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口粮与资金的短缺。大规模的集体抗争没有出现,根源不全在社会控制,也在于这种“釜底抽薪”式的社会结构。反思这段历史,对于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是有所帮助的。
简介: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仅半个月,共产国际的政治策略便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欧洲战争的性质问题上,由共产国际七大认定的反法西斯战争,转而定性为分别以德国和英法为首的两个战争集团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即使各弱小国家所进行的反侵略战争也被视为帝国主义战争,直到1941年4月才勉强承认希腊和南斯拉夫的战争是正义的。在对待战争的策略问题上,先是将共产国际七大确定的反法西斯策略转变为反对上述两个战争集团,继而提出主要是反对英法侵略集团,后又重回反对两个战争集团,但要求英法德意四国共产党只反对本国的帝国主义者。对于那些被占领国家的共产党,共产国际的策略要求是既不允许对占领者采取公开的暴力行动,也不允许与占领者合作。直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共产国际才重新回到七大所确定的策略路线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