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卷》编后记桂雍一本装帧精美、品位高雅的《林散之草书中日友谊诗卷》终于与读者见面了。作为责任编辑的我,除感谢之外,还有几件小事值得追忆。一、江上得信息1993年初冬,全国第四届书法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后,代表们大都由重庆乘大轮...

  • 标签: 林散之 诗卷 书法理论 编后记 桂雍 启功
  • 简介:梅耶荷德与东方的关系,尤其是与中日传统戏剧的关系,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把这个关系搞清楚了,不仅有助于了解梅耶荷德戏剧美学的形成,而且可以把梅耶荷德当成一面镜子,反观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戏曲自身,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观照中国戏曲,因此是很有意义的。

  • 标签: 传统戏剧 中日 东方艺术 中国戏曲 戏剧美学
  • 简介:第五届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如期顺利召开。回顾过去的四届会议,感慨良多。在中日两国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原定每两年举行一次研讨会的愿望实现了。中日两国音乐的比较研究,保持和发展得如此稳定、如此之好,是很不容易的,在其他学术领域也是不多见的。我们不仅形成了一支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而且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扩展,研究的内容在不断深化。据我粗略统

  • 标签: 学术成就 第五届中日音乐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 中国 日本 音乐交流 乐谱
  • 简介:2007年9月8至11日,在武汉音乐学院召开了“第七届中目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共收到提交参会的论文79篇,参会的正式代表78名,其中目方代表26人,中日学者共宣讲论文74篇。会议期间,除论文宣讲外,还举办了“我有嘉宾琴瑟友之——名家古琴专场音乐会”,与会代表还参观了代表荆楚文化的荆州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这次会议视野开阔、内容充实,被中日学者誉为展示了“中日音乐学术的新气象”。

  • 标签: 第七届中日音乐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 音乐比较 武汉音乐学院
  • 简介:从哈萨克民族乐器与键盘乐器在律制、演奏形式等方面的共同点入手,分析两类乐器室内乐实践的优势,结合伊犁师范学院大学哈萨克民乐团的实践经验,从乐器的组合方式及声部特点、演奏曲目的选择、指挥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探析哈萨克民族乐器与键盘乐器室内乐的实践方式。对弘扬哈萨克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积极推进少数民族音乐现代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哈萨克民族乐器 键盘乐器 室内乐 实践研究
  • 简介:2017年5月27日下午,四川音乐学院“2017‘川音杯’大学小型器乐作品作曲比赛”决赛暨颁奖音乐会在聂耳音乐厅成功举办。经由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初评和复评,共有11部作品入围决赛。在决赛暨颁奖音乐会上,由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戈尔教授,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系主任杨晓忠教授,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副系主任郭元教授,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昌英忠教授和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黄旭副教授组成的终评评委组现场打分,最终评定出6个获奖作品。

  • 标签: 四川音乐学院 颁奖音乐会 器乐作品 作曲系 大学生 决赛
  • 简介:四年来.由高校学生组成的民间团体凭借着他们纯朴真挚而激情洋溢的舞台表演.和恭谨虔诚一丝不苟的艺术精神,博得了广大话剧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让更多人目睹了当代大学的精神和风采,并日渐关注高校话剧和校园文化。这其中每年举行一次的上海市大学话剧节,作为上海市大学社团文化节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为高校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上海市 话剧 改革开放 原动力 创作
  • 简介:3月13日至4月26日.上海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系统地展示了中国自出现文字以后数千年间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尤其突出了中国书法史上大篆、小篆、隶、行、楷诸体演变至成熟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日本所藏战国时期的《石鼓文》宋拓本(包括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均是世界上保存字数最多、最好的拓本),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大篆的代表作品;传为秦代李斯撰写的《泰山刻石》(165字本)则是小篆的典型代表;

  • 标签: 中国 上海博物馆 《泰山刻石》 代表作品 国立博物馆 《石鼓文》
  • 简介:中日文化交流在唐代达到高峰.唐代中日音乐交流为民族文化交流提供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范本.本文通过对唐代中日两国之间音乐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揭示了日本民族改造外来音乐文化并使其"本土化"的历程;并就中国雅乐与日本雅乐的异同及与唐代燕乐之间的关系,做了音乐形态方面的比较和梳理.

  • 标签: 音乐文化交流 音乐形态 中日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交流 “本土化” 音乐交流
  • 简介:作为近邻的两个东方国家——中国与日本.其文化传统一直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反映在绘画上.日本绘画长期受到中国画的影响。近代以来.日本绘画逐渐摆脱中国画的影响,开始吸收现代绘画营养以寻求突破口,走上了一条全新的建构之路。作为现代概念的“中国画”与“日本画”,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的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文化背景,现代绘画的挑战、自我认同的迫切性,都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是在创作道路上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两国绘画在20世纪的变革之路比较后指出.尽管中日两国绘画在革新之路上.其民族心理上都具有强烈的文化自我认同感.但是,二者所经历的实践之路却相殊甚远:20世纪中国画革新走的是一条“反复轮回”之路,并未将一个统一的现代化的艺术形态作为追求目标,缺乏坚定有力的思想指导,艺术家个体的自由创作随社会浪潮沉浮.显得盲目和无所适从;而日本画所走的则是一条民族化新画风的建构之路,具有清晰的自我体位确认特征.故而在艺术形式上形成了高度统一的现代审美风格。

  • 标签: 中国画 日本画 变革思潮 传统与现代 轮回 反复
  • 简介:1999年,中国内地的电影频道开始制作电视电影,迄今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电视电影已然成为了国产影视片的重要门类,而且随着影视产业和传播媒体的变革正在经历新的整合与扩展。自2002年起,北京大学电影节开始设立电视电影奖项,每年遴选十部左右的优秀影片参展,因而,某种程度上,大学电影节也有幸见证和参与了电视电影最重要的成长发育期,

  • 标签: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电视电影 电影评奖 综述 特定 评价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近现代中日中小学音乐教育各个发展时期的梳理、研究,探讨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规律及得失.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借鉴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经验和教训,揭示两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和共同规律,探求其发展趋势.

  • 标签: 中日中小学 音乐教育 比较研究
  • 简介:2002年11月12日至18日,第十七届中日电影剧作研讨会在中国江苏同里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日本剧作家协会主办。中日两国电影剧作家先后观摩并研讨了2部中国电影《天上草原》(编剧:陈枰,导演:塞夫)、《生活秀》(编剧:远音,导演:霍建起),2部日本电影《对不起》《东京垃圾女》。日本电影剧作家认为,《天上草原》的风景非常漂亮,场面壮观,非常有震撼力。在日本很难拍出来,望尘莫及。影片表现出的人与自然的融合,令他们非常钦佩。光是马的眼神就令人震撼。影片中的这个城市的孩子受到创伤,被送到草原去,由此表现在与大自然亲近中的生命过程。而日本的孩子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则与自然隔绝,更多是打电子游戏。看这部影片时老想起日本的孩子。影片中的这个汉族的孩子在草原生活了一段时间才恢复说话能力,说的第一句话是蒙语,令人

  • 标签: 中日电影 中国电影 剧作家 日本电影 研讨会 影片
  • 简介:文章从创作主体、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者三个方面,对中日动画生产过程中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在创作风格和产业运营两方面,对当代中国动画工作者进行的建议和启发。

  • 标签: 中国动画 日本动画 生产 比较
  • 简介:1977年10月17日,杉村春子女士率领日本戏剧家代表团第二次访华之行即将结束。在一次晚宴上,我初次见到了黄佐临、丹尼夫妇。因为当时正值“文革”刚刚结束,中国话剧处于复苏时期,中、日艺术家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恳谈,每每提及“文革”时的遭遇,在场人士无不声泪俱下(包括著名电影演员赵丹)。谈到1975年千田是也先生率领日本戏剧家代表团首次访华曾到过上海时,杜宣先生含泪回忆说:

  • 标签: 黄佐临 艺术大师 戏剧交流 使者 中国 话剧
  • 简介:一、概况《东南文化》1990年1~3期发表南京艺术学院阮荣春先生文章,该文5万多字,分六章系统地研究了印度和中国佛教造像的起源,他认为,汉晋时期由中印度经长江流域至日本存在一个受秣菟罗造像风格影响而形成的早期佛教造像南方传播系统(简称为"南传系统")中国早期佛教造像先兴于南

  • 标签: 佛教造像 秣菟罗 汉晋时期 魂瓶 传播系统 早期佛教
  • 简介: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是一个民族的设计观念和设计风格的源泉,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也是不同设计风格的根源所在。本文主要研究了中、日两国民族文化心理差异及其对标志设计上的影响,总结出日本设计的多元化对中国标志设计的启示。

  • 标签: 民族心理 民族文化 中日文化 标志设计
  • 简介:山西绛州李行道,是元代平阳戏剧圈的重要作家,他的《灰阑记》不仅是元代包公戏中的佼佼者,也是最早传人日本、欧洲的作品之一。在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存在着看法不一甚至观点相左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灰阑断案”故事的根源在印度,在以色列,还是在中国?(二)中、日、德这些类似的故事属于异质变化?还是影响交融的结果?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 标签: 故事 中日 异质 《灰阑记》 包公戏 学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