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编《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江苏省发改委承担其中《灾后重建志》江苏省援建四川绵竹部分编纂任务。余受邀为顾问。初稿完成后,2011年3月14日至21日.余随编纂组行6人,前往绵竹参观调研。先参观汉旺镇地震遗址,后参观援建后的新绵竹,再座谈志稿,交换意见。参观中,感慨万千。特以图展示观瞻,以小序纪实,以诗歌抒情,略表心怀。

  • 标签: 绵竹 四川 诗说 汶川特大地震 抗震救灾 灾后重建
  • 简介:许久未见饶公,正思念中,饶清芬、施志咏为安排个小聚。丁亥重阳后四日,2007年10月23日,英皇骏景酒店四楼咖啡厅。上午11点30分至12点45分。甫入座,饶公即询问近况,不知当下正研究什么课题?饶公精神爽朗,与年前并无多少区别,只是清瘦些。握起手来,仍然那么有劲。其时,清芬递过份材料,从网上下载的文章。有云:

  • 标签: 国学大师 代序 神明 文学 网上下载 咖啡厅
  • 简介:、引言2010年春,因为11月份将要举办第16届亚洲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缘故,广州市上至政府高层公务人员,下至中小学生,全都被动员了起来,群情高涨,街头巷尾亦出现了不小变貌,呈现出派繁荣、祥和的景象。

  • 标签: 传承与保护 客家话 奥林匹克运动会 广东 2010年 公务人员
  • 简介:提起川藏线,人们脑海中立即就会显现出那座座连绵不断重叠的山峦,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江河;想起巍巍群山云雾缭绕的横断山脉;想起神秘莫测的川藏北纬三十度;想起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想起康定跑马溜溜的山和红军长征时抢渡的泸定大渡河;想起65年前为西藏和平解放边修路边进军的英勇第十八军将士……

  • 标签: 西藏 印象 连载 红军长征 和平解放 川藏线
  • 简介:“九因”是陈那逻辑学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完全可靠的科学基础上提出的套独创性的分析方法。九因说的基本思想依据因与同品、异品的关系.归纳出困的所有情况,作为分析基础。然后对每种因进行具体分析,从中筛选出正确的因,揭示出因明推理的本质;通过九困的分析找出哪些是错误的因,揭示出错误因的根源。九因的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严密的,为因明推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九因”是陈那的《正理门论》、《集量论》、《集量论释》(陈那的自注)、《因轮论》等论著里论述过的。

  • 标签: 逻辑问题 错误 科学 推理 情况 独创性
  • 简介:低年级写教学是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基础,它是学生写作的启蒙,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步。在写兴趣的有效激发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捕捉灵动的话题,引领低年级写“踏歌而行”呢?

  • 标签: 写话教学 低年级 话题 踏歌 作文教学 学生写作
  • 简介:语言学理论认为,同种语言由于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同地域的人群因地域的相对独立或完全独立而导致在语音、语汇和语法诸方面产生定的差异甚至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地域的分支或变体,使不同地域的人群虽然同操种语言但他们所说的话各有特点或彼此不完全相同。我国汉族地区所说的都是汉语,但不同地域的人们所说的话有些是大不样的。北京人把“叫”读做[tεiau^51],广州人却读成[kiu^33],北京人把“气”读做[tci^51],广州人却读成[hei^33];北京人说“客人”,广州人和客家人都说成“人客”;北京人说“再等下”,客家人说“等下掭”;北京话说“棵树”,广州话说“坡树”,厦门话说“丛树”,而客家则说“头树”。诸如此类因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变体就叫做“地域方言”,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般就是指这种地域方言。

  • 标签: 客家话 韩江流域 语言学理论 地域方言 社会发展进程 北京人
  • 简介:张光宇《闽客方言史稿》(1996:243)中指出,畲种克里欧化(creolized)了的汉语方言,在第个阶段先被“客家化”,随着之后族人四处流徙,又再各自经历“当地化”后方才产生。游文良《论畲语》(1995)则指同,若是符合现代壮侗、苗瑶说法的,就视之为底层,亦即古代畲语;如符合客家话说法的,视为近代畲语;和现居地汉语方言致的,视为现代畲语。这古代——近代——现代

  • 标签: 闽东畲话 客家化 当地化 方言点 切韵 声母
  • 简介:吴冠中先生匆匆地走完了九十一年的人生。他是位融合中西美术而自成风貌的大家,是位作画勤奋、作品丰厚,在拍卖行总可以以高价拍出作品(近年来共拍出17.8亿元),且还是捐赠作品众多的画家。

  • 标签: 吴冠中 思绪 作品 作画 画家
  • 简介:生小孩是客家人生活中的件大事,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传宗接代之事,更关系到客家族群的存续和发展兴旺。旧时,“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客家地区非常普遍。不管生活再苦再累,孕龄夫妇都定会想方设法生下儿子。人们常常会看到有些家庭里有八九个孩子,那是因为之前生的都是女儿,所以不断地生再生,直到生下儿子为止。在客家人看来,儿子不仅能传宗接代、延续自家香火,而且有儿子的家庭和家族才不会受到他人的轻视和欺负。这些观念都是在当时较为落后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

  • 标签: 小孩 客家话 词语 生活条件 传宗接代 客家族群
  • 简介:台中东势客家的归属,以往有过许多争议。董忠司(1987)认为是“中部四县”,罗肇锦(1990)归入饶平,洪惟仁(1992)则说“声调上是四县类型,而潮州饶平味道甚浓。”直到1997年,台中县大甲河客家协会探访广东大埔县后,即对外声称东势是大埔

  • 标签: 客家话 中东 起源 大埔县 声调
  • 简介:各种文论史、文学批评史都比较注意对诗话、词话、曲的研究。其实从南北宋之际起,还出现种四六,如王銍《四六》、谢伋的《四六谈麈》、洪迈的《容斋四六丛谈》、杨囦道的《云庄四六馀》之类,也对文论和文学批评提出了不少重要观点,值得我们给予必要的重视。本文拟对此略作论述,希望引起文论史家和文学批评史家的重视。任何文论和文学批评,都是对文学创作的总结。宋代四六的出现,正是四代四六文发达的产物。宋初前八十年,骈骊之风盛行,但大体未脱唐人窠臼(所谓'犹沿于古意')。唐代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运动,并未能取代骈文,相反,在晚唐、五代及宋初,骈风复盛,太祖、太宗、

  • 标签: 四六话 容斋四六丛谈 文学批评史 文论史 古文运动 杨囦道
  • 简介:在首届修志任务全面完成之际,省、市人民政府分别以陕政办发[2000]131号和咸政办发[2001]36号文件,要求各地继续认真开展地方志续修工作,以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在21世纪健康、顺利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6147号)中“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次”的规定,结合《成阳市地方志工作12年规划纲要(1999-2010))的安排,现就我县续修地方志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 标签: 地方志工作 续修工作 修志 地方志事业 编纂工作 成阳市
  • 简介:忌讳是人类社会中普遍的文化现象,最早的忌讳,是在原始人的无知与支配下产生的,表现为神秘型的禁忌。而趋吉避凶更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若是此心理反映在语言上,这时各国或各地方言的言语禁忌或委婉表达便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本文透过英语、汉语、客方言中的语言禁忌现象,了解其异同之处,以及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 标签: 语言禁忌 客家话 人类社会 原因与影响 文化现象 社会心理
  • 简介:<正>有清代,正规的满语教学,持续二百数十年之久,故留下大量《条子》,皆为手抄本,无部是出版的。清代官方多编辞典之类,罕见有语法、会话等教材成为大空白。这个空白,由塾师的努力而补上了。民间塾师授课,无日不在编写教材,这就是《条子》,类似现在的会话,并将语法、句型、熟语、成语等熔为体。学生终日读诵《条子》,背熟,练习口语,并有助于写成文章。因满语没有类似汉语言文

  • 标签: 条子 手抄本 咸丰 文书 满语 背熟
  • 简介:属粤中片的客家地区(惠州市、河源市、新丰县),除客家外,内部还有种“蛇”(或称“蛇声”,“蛇”为地方文献用字)。最早介绍它的是周日健先生^[1],他在《新丰方言志》中说:“新丰方言有客家和水源两种,后者又称蛇声。《长宁县志》卷八提及‘开建之始祖,自福建而来则为客家音,

  • 标签: 粤中地区 客家地区 “蛇话” 性质 得名缘由 心理意识
  • 简介: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注重感悟、体验的直观式的认知态度为特征,这就孕育了中华民族情感丰富、细腻旷远的艺术心灵。人们习惯于用鲜活而情绪化的审美方式去观照自然万物,以求达到心灵与自然相互感应、浑然体的境界,超越具象的物质形态和时空界限,从中体验到宇宙本原之美。司空图在《诗品》中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命题,就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对这种传统的审美观照方式和主体应该保持的特定审美心境的认识。

  • 标签: 超以象外 文艺美学 审美心境 《诗品》 审美观照 环中
  • 简介:这是个让人爱恨交加的群体。有时,它们是美好的象征,如春天翩跹的蝴蝶,夏日亭亭的蜻蜒,夜晚纷飞的萤火虫以及年四季勤劳的蜜蜂,是它们,带给人们个更加美丽而丰富的大自然;有时,它们又是肮脏和丑陋的代名词,那总也赶不走的苍蝇蚊子,那没完没了的蟑螂蝗虫,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昆虫幼虫,从来在人们的心中就没有什么好印象。无论美丽还是丑陋,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它们有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这种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物群体,散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无处不在。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了解它们,相信你即使没有喜欢上它们,也会因佩服而欣赏它们。

  • 标签: 昆虫 变迁 密码 萤火虫 大自然 代名词
  • 简介:延续一百余年的盘古神话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因而也得出不同的结论。关于盘古神话的原产地、族属,学界直有南方说、中原说、西北说以及外来说。盘古神话产生的时间是本土说与外来说之争的重要立论依据;南方说与中原说均充分运用古籍文献、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资料、口头传承与民俗传承进行多重论证,各持其说。在这些论争中牵涉了学界对盘古与盘瓠、盘古与伏羲关系的不同探究。反思盘古神话研究,我们从研究方法上得到很大启示。对于还没有终结的盘古文化研究,我们倡导打破各自为阵的僵局,进行学术对话。

  • 标签: 盘古神话 外来说 南方说 中原说 盘瓠 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