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代永樂與宣德是兩個相鄰的朝代,所以許多青花瓷器的造型為兩朝所共有,如梅瓶、燭臺、儈帽壺、蓋罐、雙繫小罐、無擋尊、花澆等。青花纏枝花花澆是明景德鎮瓷藝匠師汲取了十五世紀伊朗地區的黃銅嵌銀龍柄杯的造型風格而創燒的一種新器型,為永宣青花瓷中的典型器物。由於使用相同的進口青料、年代相近,燒造工藝及修胎方法的因襲繼承,所以永樂時期和宣德時期的花澆在外觀上十分酷似。長期以來,人們對於留存於世的明初無款的青花花澆在斷代上常常搖擺於永宣之間,有時為了避免爭議,就統統將此類器物歸納為永宣青花,而沒有科學地、準確地區分具體年代。本文旨在藉肋於對永、宣青花花澆的對比,由點及面進一步挖掘出永宣青花瓷的不同。
简介: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醉耕堂刻本《评论出像水浒傅》七十五卷,附翻刻陈洪绶绘本《水浒叶子》。其后重刊《水浒传》,间有依此图像传刻者。相沿翻造,鲜有精品,故《水浒叶子》向称无善本。长乐郑振铎(西谛)先生获单刻本《水浒叶子》,初以为明季原刊本,收入郑氏所编《中国版画史图录》。吴县潘景郑(寄沤)先生别藏一本,书口以《千字文》'天地玄黄'至'寒来暑往'记叶码,凡二十叶,半叶一图像,共四十图像,朱武一图下书口处锲有'黄肇初刻'四字。两本图像相同,仅郑本无叶码,无刻本姓名为少异。后寄沤先生藏本旋归郑氏。经西谛先生对勘,谓以潘本为胜,其自藏本是清初翻刻,潘本为原刊云。事见郑著《劫中得书记》。其后郑氏重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