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多样性护理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回顾分析于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多样性护理。统计患者血糖情况,统计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统计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开始护理前,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情况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过护理后,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统计数值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观察组护理后统计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分级中,患者评级主要集中在Ⅱ、Ⅲ与Ⅳ中,级情况所占比例较少。观察组主要集中在Ⅰ、Ⅱ与Ⅲ中,Ⅳ所占比例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多样性护理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中能实现较好的临床效果,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心脏功能评级较好,且治疗时间较短。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多样性护理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回顾式分析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4月份到8月份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传统的临床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多样性的临床护理策略,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程度等等方面指标进行观察、分析和记录。结果:观察组中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多样性护理效果显然更高,并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也是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选择上,多样性护理策略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后续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样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值,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情感、健康、生活满意度及SF-36总分,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样化护理能够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多样化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样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而且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实施多样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应用多样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把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一组是对照组,一组是研究组,每组的人数都是60人,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样化护理,最后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将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是优于对照组的,前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5.00%,后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0.00%,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样化护理的护理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所以这种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舟山海岛地区蜱类所携带的病原体多样性及其基因同源性。方法2020年4—11月,采用布旗法收集舟山海岛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征病例居住地周围环境中的游离蜱,采用畜体检查法采集家畜身上的寄生蜱。蜱样本提取RNA或DNA进行荧光RT-PCR检测,以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立克次体、查菲埃里克体、新型布尼亚病毒、汉坦病毒、汉城病毒、沃尔巴克体、山羊无形体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初筛。扩增序列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以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共采集蜱样本99只,其中游离蜱样本39只,寄生蜱样本60只。在蜱样本中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立克次体、沃尔巴克体和山羊无形体核酸阳性。此次检出的沃尔巴克体与日本报道的沃尔巴克体(AB025965)同源性为98.70%;立克次体与中国云南立克次体03(KY433580)、日本立克次体LA16同源性为99.83%;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有2个进化分支:一个进化分支与安徽桐城(MK045683)及韩国济州岛(GU064903)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同源性为100.00%,另一个进化分支与安徽金寨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MK045694)同源性为99.70%。结论舟山海岛地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山羊无形体和日本立克次体的自然疫源地,暴露居民存在感染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对大鼠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乙酸复合法对健康SD大鼠进行溃疡性结肠炎造模;运用CTAB—SDS法提取肠道微生物总DNA,通过PCR.DGGE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之间胃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差异。结果溃疡组、用药组和正常组大鼠的消化道中,不同部位细菌Shannon~数变化较大(1.64-3.05),结肠中Shannon指数最高,其次是胃,小肠最低。在结肠,不同组的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变化幅度不大,以用药组最高(3.05),其次溃疡组(2.98),正常组2.95,说明大鼠结肠在健康状态下细菌多样性最低,结肠炎后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发现病变后的大鼠胃中拟杆菌属、梭菌属、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等厌氧细菌增加,病变后的结肠中乳杆菌属细菌明显减少,紫单胞菌属和梭菌属细菌明显增加;病变后小肠中部分乳杆菌种类消失,同时梭菌属和紫单胞菌属等不常见菌群的出现。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胃、小肠、结肠中有益菌乳杆菌明显减少,普氏菌属、紫单胞菌属、梭菌属等明显增多,这些菌属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可能是造成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的解剖多样性及外科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7年7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9例新生儿TAPVC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15例,年龄1~29 d(中位数10 d),体质量2.0~4.5 kg(中位数3.23 kg)。TAPVC根据Darling分型:心上型26例,心内型12例,心下型17例,混合型4例。53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静脉回流受限:垂直静脉梗阻35例,限制型房间隔交通51例。35例因呼吸循环功能衰竭予呼吸机辅助治疗,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24例患儿行择期手术。59例患儿中,心上型、心下型及混合型共45例采用改良肺静脉共同腔与左心房切口、内膜对内膜的外翻缝合技术,12例心内型采用切除卵圆瓣及冠状静脉窦-左房间壁、心包片重建房间隔的方法,2例肺静脉共同腔细小(心上型、心下型各1例)采用Sutureless技术吻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及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术后肺静脉梗阻、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情况;并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吻合口血流速度及心功能情况。结果59例患儿中,15例延迟关胸,其余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59例患儿体外循环44~454 min(中位数97 min),主动脉阻断20~167 min(中位数35 min),辅助循环14~182 min(中位数38 min)。术中出血量40~90 mL(平均60 mL)。59例患儿住院11~75 d(中位数24 d),机械通气时间2~35 d(中位数5 min)。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1例,腹膜透析15例。术后死亡3例:1例心下型TAPVC合并左房三房心及左肺静脉发育不良患儿,术后死于心包填塞;1例心下型TAPVC患儿和1例心上型TAPVC患儿,因先天性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叶、段支气管狭窄软化,反复呼吸道感染死亡。56例患儿术后心肺功能稳定后顺利撤除呼吸机,伤口愈合良好,出院后随访31~112个月,平均57个月。随访期间3例患儿术后3个月~2年出现肺静脉梗阻,均暂未再次手术干预;其余53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长发育正常,定期复查超声提示无吻合口狭窄,心功能I级。结论新生儿TAPVC具有解剖多样性,需根据解剖变异、分型及肺静脉发育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术中注重切口的设计、内膜对内膜的缝合等操作要点,可以获得满意的近、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