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线的医疗人员、被确诊和隔离的患者、高度警惕的普通大众,都有可能陷入到心理危机,出现心理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疫情初期就部署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互联网 +心理咨询”服务紧急上线,在避免社会情绪失稳、群体心态失衡、个人行为失控中发挥了明显作用。

  • 标签: 互联网 心理危机干预 建设
  • 简介:摘要作为一项新兴的正畸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近年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同时也引起更多关注。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材料需要革新,技术需要更新,如何引导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规范、健康地发展尤为重要;如何探究其内在矫治机制,提升矫治效能,引导技术创新是此技术未来发展和应用的方向。本文基于近年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我国应用和发展的实际,从制定规范、关注患者健康和安全、提升矫治效能、鼓励创新等角度进行阐述,旨在倡导正畸学界能以科学、严谨、开放的态度关注、引导、推进这项技术在我国规范、健康和合理地应用,提升我国正畸的临床技术和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对 PICC进行维护以保持其通畅。方法 回顾性总结为 76例置管的患者维护过程。结果通过住院期间祥细的宣教,精心的护理,及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均已达到保持通畅的目的。结论只要规范维护 PICC导管,讲宣教落实到位,并进行正确的的冲封管,就能保证导管通畅,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

  • 标签: PICC 导管 正常维护 保持畅通
  • 简介:摘要骨肿瘤高度的异质性使新型分子靶向疗法的发展受到一定局限,但另一方面也提示基因组多样性的共同表达调控通路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至关重要的线索。相比点突变为主的癌,骨与软组织肉瘤在遗传学上以染色体改变为特征,产生的特异蛋白多是核心转录因子,驱动异常的转录调节进程,从而主导骨肿瘤的发生、发展。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维持依赖转录的持续高水平活化,因此针对转录失调过程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开发靶向药物可能是骨肿瘤治疗的前景方向。已证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yclin-dependent kinase-7,CDK7)是肿瘤异常转录调控的枢纽性节点,其通过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影响细胞生长、增殖、转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关键因子CDK7的精细调控决定着肿瘤特征性的转录依赖,靶向抑制CDK7是阻遏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尤其是特定遗传背景的肿瘤类型对CDK7的干预高度敏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K7与骨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骨肿瘤治疗的潜力靶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进行梳理,搭建和确立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关键问题清单,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首先,根据WHO指南制订流程定义循证指南,对符合该定义的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其次,结合循证指南的制订流程,形成初步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问卷;最后,邀请临床、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等多领域专家,通过Delphi法形成适用于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结果Delphi专家论证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专家权威系数为0.81,权威程度较高;问卷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满分比均>75%,变异系数<0.3。经论证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分为流行病学问题、人群风险分类、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实施相关情况、专家组成员选择6个维度共计20个详细条目,基本涵盖了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结论本研究所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可指导未来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工作,同时,该框架也可为其他癌症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筛查 指南 Delphi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肝癌中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3个肝癌微阵列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并取其交集。利用DAVID数据库对18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及筛选关键基因。利用GEPIA、GSCALite数据库进行关键基因通路、表达验证及预后分析。结果获得185个3个数据集交集的DEGs,包括54个上调基因和131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生物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主要参与细胞周期、DNA复制、Rap1信号通路的调节。在PPI网络中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分别为胸苷激酶1(TK1)、细胞分裂周期相关5(CDCA5)、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体13(TRIP13)、着丝粒蛋白M(CENPM)、异常纺锤形微管组件(ASPM)、着丝粒蛋白F(CENPF)、微型染色体维护复合体组件49(MCM4)、霍利迪连接体识别蛋白(HJURP)、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非染色体结构维护凝缩蛋白Ⅰ复合体G亚基(NCAPG)。关键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除UBE2C外,关键基因高表达与肝癌患者总生存率低相关。结论关键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肝癌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补铁治疗及其相关护理关键思路。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的肾性贫血患者 8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40例。均接受静脉补铁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重点做好静脉补铁期间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蛋白对比无明显差异( P>.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治疗患者静脉补铁治疗,并做好相关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应用。

  • 标签: 肾性贫血 血液透析 静脉补铁 护理重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olf-Hirschhorn syndrome,WH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型特征,并分析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tardation,FGR)表型的关键区域。方法回顾2262例产前超声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总结WH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型特征及其4p缺失片段的差异,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孤立性4p缺失的WHS病例,分析4p缺失片段的最小重叠区域(smallest region of overlap,SRO),以确定FGR表型的关键区域。结果在2262例超声异常胎儿中,共检出10例4p缺失的WHS。这10例胎儿均表现出FGR。结合文献报道的8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WHS最常见的产前超声表型为FGR,占76.7%。对于FGR相关SRO的定位分析提示,4p16.3区1.32~1.74 Mb的位置存在一个SRO,其大小约419 kb,包含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TACC3、SLBP、TMEM129、FAM53A、MAEA、UVSSA及CRIPAK。结论WHS胎儿最常见的产前超声表型为FGR。4p16.3区1.32~1.74 Mb的位置可能是FGR表型的关键区域,所包含的TACC3和SLBP可能是FGR的候选基因。

  • 标签: Wolf-Hirschhorn综合征 4p缺失 胎儿生长受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 作者: 董智 1 徐赢 2 苏艳华 3 李梅 4 黄松涛 5 骆思君 6 张翔军 7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0-09-21
  • 出处:《系统医学》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二部医院 1 河北省 062552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油建医院 2 河北省 062550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深泽矿区医院 3 河北省 052560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二部医院 4 河北省 062552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深泽矿区医院 5 河北省 052560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二部医院 6 河北省 062552 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二部医院 7 河北省 06255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 A 酸乳膏不同用药次数治疗扁平疣的临床观察关键 。方法:从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扁平疣患者中随机选择 120 例参与本次研究,按照数字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各 60 例患者 。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 对照组扁平疣患者每日使用 1 次维 A 酸乳膏进行治疗 ,观察组扁平疣患者每日使用 2-4 次维 A 酸乳膏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扁平疣患者使用不同次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扁平疣患者的临床疗效为 71.7% ,观察组扁平疣患者的临床疗效为 93.3% ,两组扁平疣 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 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治疗扁平疣适当增加药物使用次数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皮肤快速愈合,减轻皮肤损伤,同时也不会引发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扁平疣 维 A 酸乳膏 不同用药次数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 46 例护理观察 , 整理 关键思路 。 方法: 将我院 2019.2-2020.1 内的 46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遵从护理模式差异分为对照组( 22 例),观察组( 24 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压改善情况。 结果: 护理 后观察组患者血糖各指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 P< 0.05。 护理 前两组血压指标水平相较, P > 0.05 ; 护理 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指标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高血压 护理观察 关键思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胸外科患者术前探访需求及护理对策。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胸外科患者术前探访需求。 结果 胸外科患者对手术目的、术式介绍、术中风险、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 疼痛和饮食指导需求比较强烈 ; 对戒烟、深呼吸、有效排痰、床上排便等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指导重视不够。 结论 术前教育需求的内容和方式应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和个体性。

  • 标签: 胸外科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学实习中应用产科模拟人教学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在产科实习的80名学生进行研究,根据教学方式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两组,其中对前40名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放学进行教学,并设为常规组,对后40名学生应用模拟人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并设为研究组,观察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结果:研究组学生理论分数及操作分数均更高,p

  • 标签: 产科教学 模拟人教学模式 考核成绩 传统教学
  • 简介:摘要:微生物制药是近年出现在临床上的新型制药技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使用微生物制药的方式进行微生物药物制备,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临床上的多种疾病都有了更加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医学的先进程度,以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微生物制药与微生物药物之间的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很多患者对这两种名词的概念存在混淆的情况,那么本文首先对其概念进行分析,并介绍微生物制药类型,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技术以及微生物药物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概念 类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新一轮医疗卫生深化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而贯彻公益性的重要方式和方法就是衡量公益度。开展医疗志愿服务工作,让青年医务工作者在内的医务人员全都参与进来,能够树立医院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在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公益事业中发挥引导示范作用,更能进一步促进医患沟通以及社会文明的建设,对文明社会的建设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公益事业 医务人员 作用 探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以适应眼科专科医院日间手术的大规模开展,并实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方法以患者为中心,以信息驱动流程,建立基于手术安全三级核查模式的围手术期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质量控制、手术安全管理。结果通过以围手术期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不断优化流程的过程中,实现了手术申请的全覆盖和手术核查的零错误。结论通过手术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眼科专科医院在较少投入的条件下,完成日间手术的流程改造,实现大规模日间手术的开展。

  • 标签: 眼科手术室 日间手术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适合体外缝合训练的模拟操作箱、入路平台(port)及缝合方式。方法由1位有单孔腹腔镜操作经验的手术医师采用改良腹腔镜模拟训练箱进行缝合操作。缝合方式包括单手法和双手法,缝合目标包括固定目标和活动目标。以不使用port作为对照,比较2种缝合方式在4种不同的port中缝合30针所需的时间。另5位有多孔、无单孔腹腔镜操作经验的医师接受缝合训练,采用无port缝合活动目标,每次训练缝合30针,每周1次,记录分析缝合时间。结果采用经改良的常规腹腔镜模拟箱可顺利完成缝合训练。缝合固定目标时,单手法耗时明显少于双手法(P<0.05)。缝合活动目标时,双手法耗时明显少于单手法(P<0.05)。较大port的缝合耗时较久。训练阶段缝合时间前3次逐步缩短[(16.5±0.2)s、(13.4±0.3)s、(12.0±0.1)s](P<0.05),第4、5次[(12.3±0.2)s、(12.3±0.2) s]与第3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常规腹腔镜模拟操作箱、无需port可完成单孔腹腔镜缝合训练。训练过程需强调单手操作,较大port不适合单孔下的训练,平均3次训练可完成体外缝合的学习曲线。

  • 标签: 单孔腹腔镜手术 缝合操作 训练模式
  • 简介:摘要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于2015年在烧伤科基础上筹建了烧伤与创面修复中心,并成立了山东省第1个地市级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同时针对慢性创面患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特点,开始了居家治疗,2017年在全国创面修复联盟专家团队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大布局课题资金支持下,建立了中国第1个创面修复移动工作站,启动了创面修复科与社区医疗机构、养老院、家庭多方联动开展慢性创面治疗及学科建设的探索。创面修复移动工作站经过3年的运营,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学术界及当地政府的广泛支持,给学科发展注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与困惑,如移动工作站车辆属性、配置标准、出诊人员资质、政策依据、安全问题、如何收费等。笔者对近3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创面修复移动工作站打通了创面修复"最后一公里"瓶颈,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但需要学术高层和相关政府部门协调、支持,并制定相关执行标准,以促进工作站健康、持续发展。

  • 标签: 伤口愈合 创伤和损伤 移动工作站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