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外踝撕脱骨折合并外侧韧带损伤的患者,男4例,女8例,年龄16~45岁,平均30.3岁,外踝撕脱骨折块分别为0.5cm~1.5cm不等,平均0.8cm,均采用外侧弧形切口进入,暴露外踝及外侧韧带,较大骨块采用空心钉固定,较小的骨块予以去除并使用铆钉固定修复韧带。结果12例患者随访6~14月,平均8月,切口均无感染,复位骨块均骨性愈合。采用AOFAS评分(84.3±8.4)分。结论较大骨块的外踝撕脱骨折首选空心钉固定,可达到腱骨愈合,较小骨块无法采用内固定的韧带损伤修复后也可取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 标签: 外踝撕脱骨折 合并 外侧副韧带损伤 手术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物中毒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及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染菌率的调查提供手段。方法通过分析,最终选择tlh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Genebank进行中查找多条TLH基因序列,并利用DNAssi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选取相对保守区段,用BeaconDesigner软件自行设计引物和TaqManTM探针,并利用核酸提取试剂盒煮沸法制备基因组DNA,通过对TaqManTM实时荧光PCR缓冲液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溶血性弧菌的TaqManTM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选取的tlh基因同源性达到98.9%以上(13/1234),同源性好。通过对各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溶血性弧菌TaqManTM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结论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检测周期短,能提高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TaqManTM探针 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内侧的韧带损伤患者采取带线铆钉修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7例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带线铆钉修复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回顾。结果采用带线铆钉对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进行修复的效果满意。结论采取带线铆钉对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进行修复能够加强膝关节内侧的稳定。

  • 标签: 带线铆钉 膝关节 修复 副韧带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内、外侧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35例患者中已经有33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膝关节内 外侧副韧带损伤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外侧韧带的解剖结构及超声扫查技巧,评价分析超声在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位膝关节韧带正常者和9位膝关节外侧韧带韧带损伤者进行双侧膝关节外侧韧带高频超声扫查,总结正常外侧韧带的解剖结构、超声扫查技巧和损伤的超声表现。结果以股骨外侧髁解剖为标志,采用俯卧位快速、清晰显示膝关节外侧韧带(LCL)。对照组16位志愿者左侧、右侧LCL长径、厚径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32例韧带统计显示韧带LCL长径、厚径与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存在正相关。实验组LCL长径、厚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俯卧位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LCL的走行及形态结构。正常受检者双侧LCL长径、厚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均存在正相关。损伤者LCL长径、厚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是诊断LCL损伤的一种简便、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扫查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 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锚钉缝合术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中膝关节内侧韧带(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接受TKA的患者3 922例,确定术中MCL前束撕脱屈膝位不稳的病例48例(1.2%),所有患者接受锚钉缝合术。所有患者在术后6周内使用铰链式护膝,术后每次随访时,测量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在术后6周、3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接受1次X线检查,以评估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并以t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3 92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48例(1.2%)发生术中MCL损伤。其中,1例患者术后两年内死亡,2例患者失访,共有45例患者纳入了本研究。其中24例MCL中段撕裂,21例MCL附着点断裂。35例发生在十字韧带保留的TKA术中和10例发生在后稳定型TKA术中。患者末次随访时最大屈膝(111.2±18.8)°、最大伸膝(1.5±1.5)°以及活动范围(110.2±30.2)°明显高于治疗前(107.5±22.5)°、(5.5±4.5)°、(102.2±27.8)°(t = 2.822、5.026、3.670,均为P<0.05)。平均随访时间(99.2±5.7)个月,没有1例患者发生膝关节不稳定。其中5例患者因为膝关节僵硬而接受了干预(4例手法推拿和1例翻修术),2例患者因为人工膝关节无菌性松动接受了翻修术。结论TKA术中MCL前束撕脱可以通过锚钉缝合术修复治疗,然后进行铰链式护膝支撑。膝关节僵硬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内侧副韧带,膝 缝合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区脾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治疗经验,提高肾上腺区肿物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至2019年收集的2例左侧肾上腺区脾误诊为左侧肾上腺肿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患者术前肾上腺增强CT及超声等检查及检验。结果2例患者均为肾上腺区脾,均为术前考虑为左侧肾上腺区皮质腺瘤患者,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发现为肾上腺区脾。术中均未行脾脏切除术。结论左侧肾上腺区脾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病例,通过术前对患者肾上腺增强CT及相关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可以减少误诊的可能性。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副脾 肾上腺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部肾上腺外、脊柱节瘤CT、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例节瘤患者,所选病例病灶位置均在腹部肾上腺外、脊柱上,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CT、MRI诊断情况。结果①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肿瘤呈圆形、类圆形,16例患者肿瘤表面均可见纤维性包膜,2例包膜不完整,质地较硬,且可见囊变及坏死表现,12例大片出血;②CT表现10例平扫,呈不均匀稍低密度,可见不同程度囊变、坏死。6例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延迟强化,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表现,腹膜后病例均可见囊变及坏死表现;③MRI表现平扫呈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表现,且均匀强化,病灶内见均点、条状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均匀、明显强化。结论腹部肾上腺外、脊柱节瘤比较少见,诊断比较困难,CT、MRI表现均具有一定特性,增强扫描可进一步反映瘤体结构,诊断价值较高。

  • 标签: 腹部肾上腺 脊柱 副节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输入性腹泻发病原因,为今后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结果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x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性腹泻病例。结论境外食用带菌海产品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 标签: 口岸 副溶血性弧菌 感染 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溶血性弧菌检验》(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5-2012)等相关标准对72份样本进行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就诊的61例患者中,按病例定义认定为疑似病例者10人,可能病例10人,确诊病例25人,排除16人,主要症状为发热17.8%(8/45);腹痛91.1%(41/45);腹泻100%(45/45),腹泻次数最多11次/日;恶心46.7%(21/45);呕吐60.0%(27/45),头痛15.6%(7/45);头晕15.6%(7/45)。无危重症病例,所有现患病例经补液、抗菌和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现已全部出院。结论依据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认定本次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究神经系统肿瘤综合征的肌电图特点。方法择取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治疗PNS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择取同期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受检者,设为对照组。为两组研究对象给予神经电生理检查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以及胫神经的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神经感觉传导速度上均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NS患者的肌电图中其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慢于健康者,临床可以借此进行准确的诊断。

  • 标签: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肌电图特点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相关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53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韧带损伤患者,并对随访的50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结果分为A期和B期两个修复疗程。其中对照组25例,膝关节功能优13例,良10例,差2例;观察组25例,分为A期和B期两个修复阶段进行治疗,A期修复18例,B期修复7例,其中A期优16例,良2例,差0例;B期优4例,良2例,差1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侧韧带损伤A期修复效果较好。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侧副韧带损伤 修复疗程
  • 简介: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即冠状动脉开口解剖位置发生变异,是冠状动脉解剖变异较为常见的现象,其中右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报道不多。有研究报道,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右冠状动脉存在支的很少见-([1-3])。但我们在实际介入工作中发现,右冠状动脉存在解剖变异的并不少见。本研究重点分析冠状动脉造影中所见右冠状动脉存在单独开口右冠的情况,并分析该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4年1—10月,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解剖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的内侧韧带损伤针刺放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做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膝关节的内侧韧带损伤病患,分为对照组11例(电针针刺放血治疗)和观察组9例(温排针针刺放血治疗)两组,比对不同方式下两组病患的治疗结果。结果经研究比对,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以不同的针刺放血治疗后病患的病情状况全部得以好转,但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3.7%)显然低于观察组的8(87.4%),χ2=2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与温排针针刺放血对于治疗膝关节的内侧韧带损伤病患都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但温排针用于治疗膝关节的内侧韧带损伤病患的疗效更快速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 标签: 针刺放血疗法 临床效果 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韧带浅层治疗陈旧性膝内侧韧带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十堰市太和医院骨1科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8例陈旧性Ⅲ度膝关节内侧韧带损伤的患者,新鲜断裂的内侧韧带、Ⅰ度和Ⅱ度损伤患者排除。术前应力位拍X片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较健侧〉5mm,磁共振检查可见膝关节内侧韧带皱缩或断裂。手术方法为取自体同侧的半腱肌,编织缝合,编织好的肌腱从胫骨的内侧脊前方穿入,从脊的后方穿出。然后将肌腱的两个尾端用导引针穿入股骨隧道,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在可调支具保护下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12个月左右,拍摄膝关节内侧应力位片、应用Lyshlo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评判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术后Lyshlom评分(t=7.449)、IKDC评分(t=8.915)、膝内侧应力位片开口距离与健侧距离的差值(t=5.014)均改善,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膝内侧韧带浅层对治疗膝内侧韧带陈旧性损伤短期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侧副韧带 移植 自体
  • 简介:摘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强军梦战略目标的完成,本着更好的修理好飞机,保障飞行安全,来实现航修报国,建立强大的人民空军的愿望,本文关于设计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的发动机加力扩散器安装车架,以此来减少人为的因素差错的可能性,提高生产效率。  

  • 标签: 航修报国 加力扩散器 生产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由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检验室检测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结果从患者的肛拭子、厨房的涂抹拭子(刀、砧板、胶篓)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溶血性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系食用由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导致的事故。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