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多功能理疗仪足穴低频电脉冲对偏瘫早期肢体功能的临床影响状况。方法:我院在 2016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共计 4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号方式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针灸方式;观察组则实施多功能理疗仪足穴低频电脉冲方式治疗。对比患者临床上症状改善效果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通过实施多功能理疗仪治疗后,患者整体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显著,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差异。结论:针对当前阶段患者所出现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采用多功能理疗仪足穴低频电脉冲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对于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治疗效益,未来可进行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神经缺损程度、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MMSE评分和M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综合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为93.33%,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病人使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产生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使用随机筛选的方法,针对某时间段内进入我院进行脑卒中疾病治疗的60例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并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超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首先从良渚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常规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84.44%,研究者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是97.78%,从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护理前的差距较小,护理之后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从运动功能质量评分分析,则表现为研究者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结论:嗯,为脑卒中病人开展临床护理操作时,使用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够很好的改善病人存在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在病毒性脑炎中早期康复护理对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护理的病毒性脑炎且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60人,按照患儿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患儿32人,对照组中有患儿28人,为实验组中的患儿提供早期康复护理,为对照组中的患儿提供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中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应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80例全麻大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常规组,各40例。乌司他丁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手术过程中持续静脉泵入乌司他丁;常规组未给予乌司他丁。术前,术后1、3d检测外周静脉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前,术后1、3、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测试患者神经精神功能;比较POCD发生情况。结果乌司他丁组和常规组CRP水平术后1d分别为(143.2±10.7)、(358.3±15.4)mg/L,术后3d分别为(58.1±9.6)、(107.4±11.5)mg/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术后1d分别为(26.5±1.0)、(23.5±1.3)分,术后3d分别为(27.2±0.9)、(26.6±1.2)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1周内POCD发生率为10.0%,低于常规组的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有效降低了老年患者全麻术后1周内POCD发生率,可能与其抑制炎症进而减轻脑损伤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到2019年1月的80例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组施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的天数;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结果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组护理满意度、吞咽功能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住院的天数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改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年人凝血功能障碍早期的特点及适时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近2年住院治疗的58例诊断成年人早期凝血功能障碍病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和血小板(Plt)计数进行检测,对其中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肝素钠20~30U/kg.次,每6小时1次,另外28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川芎嗪8mg/kg.d,加入葡萄糖静脉滴入,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及其他综合治疗、酌情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等辅助治疗,并进行干预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和临床结局的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Fib,D-dimer,Plt值异常率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或P<0.01),经积极干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两组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或P<0.01)。对照组例中发展到晚期DIC2例,死亡3例;观察组中发展到晚期DIC1例,死亡2例,1例病情危重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成人凝血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甚为必要,早期积极干预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发生重度DIC的发生,中药川芎嗪对于早期成人凝血障碍的干预治疗与肝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证明中西医治疗在成人早期凝血障碍治疗中作用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6年 2月到 2019年 1月的 80例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组施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的天数;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结果: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组护理满意度、吞咽功能评分以及 SF-36生活质量、住院的天数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 P< 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改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到2019年1月的80例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予以常规护理,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组施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的天数;护理前后吞咽功能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结果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组护理满意度、吞咽功能评分以及SF-36生活质量、住院的天数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的康复训练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可改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重度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TBI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2),分别接受早期及晚期综合康复治疗,即分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 h和1个月后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电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指标,治疗结束后相关量表评分及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N20及P300波幅、N20及P300潜伏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N20及P300波幅均高于治疗前、N20及P300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N20及P300波幅差值、N20及P300潜伏期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血清CRP、NSE及PCT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TBI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早苏醒,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阴道顺产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分娩后7~8周120例初产妇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剖宫产组和阴道顺产组,每组60例,对比观察两组初产妇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底肌力等情况。结果阴道顺产组初产妇子宫脱垂率、阴道前壁脱垂率及阴道后壁脱垂率分别为33.3%、95.0%、75.0%,剖宫产组初产妇分别为13.3%、65.0%、25.0%,剖宫产组初产妇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明显优于阴道顺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与剖宫产组初产妇在孕期、产后随访1个月、6个月末的SU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顺产组初产妇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以及深层肌力受损率分别为48.3%、30.0%,剖宫产组初产妇分别为51.7%、31.7%,两组初产妇盆底肌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顺产及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对于初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肌力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剖宫产相对于阴道顺产而言,可有效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可改善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