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4h动态血压检测(ABPM)在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8月收治的242例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患者,综合分析ABPM监测数据,从而评价其对高血压疾病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作用。结果ABPM监测数据分析,其中非勺型血压患者为84例(34.71%);勺型血压患者为158例(65.29%);有32例患者血压处于正常范围的“白大衣”高血压,占总数的13.22%;210例符合24h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占总数的86.78%;血压负荷增重164例(78.10%)。结论通过笔者临床实践研究证实临床行ABPM能准确显示患者实际血压情况,这对于临床诊断高血压及评估病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129例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129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有心肌缺血者108例,检出率为83.72%,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28.70%(31/129),无症状心肌缺血71.30%(77/129);缺血性ST段改变共计838阵,有症状者18.97%(159/838),无症状者81.03%(679/838);有症状者ST段下移幅度为(0.18±0.04)mV,无症状者ST段下移幅度为(0.20±0.10)mV,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常见表现形式,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ICP监护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监护组采用硬膜下ICP监护法,对术后ICP持续动态监护,观察术后ICP变化规律和波动特点,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指导脱水剂的应用;比较监测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监测组ICP越高,GCS评分越低,预后良好组的ICP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ICP值,ICP越高,预后越差。ICP监测可作为预警及时阻止脑危象的发生,监测组术后早期发现再出血5例。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监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动态ICP监测可反应脑水肿进程并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及时处理并控制病情和估计预后,有利于指导脱水剂的使用,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者进行阿托品试验。选择75例阿托品试验阳性者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做对照。结果75例阿托品试验阳性者动态心电图检测符合24h总心搏<80000次且24h最慢心率<40次/min、最快心率<90次/min者52例。而对照组无1例24h总心搏<80000次。部分并有窦性停搏(静止)、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心室停搏、交界性逸搏及逸搏心律、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结论动态心电图可全面了解患者的心律和心率的变化,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最可靠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动态血压对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术前进行评估及用药指导,对于围手术期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减少手术风险为目的。方法67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增高的血压监控。结果对67例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增高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波动曲线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针对我医院从2011年8月到2012年8月收治60例接受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采取常规血清学方法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方式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肝纤维化治疗的患者中,采用核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去评价患者的纤维化程度,不仅可以发现患者的MSI、MSD以及TIC都和自身的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还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肝纤维化血液流变学变化,是新型的影像学无创肝纤维化程度评价方法,安全性高,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