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收集广州地区某三级甲等妇儿医院儿科急诊接诊108 591例次患儿情况,分析其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总结患儿流行病学变化的特点,为儿科急诊人力分配、物品统筹、工作流程设计等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儿科急诊接诊的患儿,包括夜急诊、留观患儿,按照入院日期、入院时间、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诊就诊患儿男多于女,比例为1.46∶1(64 480∶44 111例次),患儿年龄范围0~17岁,中位年龄11(23,48)个月,年龄分布以5岁以内为主,占84.14%(91 336/108 591)。全年以7月患儿最多,占10.53%(11 433/108 591),2月患儿最少,占6.04%(6 555/108 591)。全天最高就诊时间段为22~23时,占18.83%(20 443/108 591)。就诊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占53.83%(66 522/123 576诊断例次)。共接诊重症患儿1 057例次,占0.97%(1 057/108 591),共接诊意外伤害911例次,占0.84%(911/108 591)。所有诊断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4.47%(42 541/123 576诊断例次)。结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就诊患儿以5岁以内为主,全年7月份患儿最多,主要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及时更新疾病谱,为急诊抢救提供便利,提高服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急诊 疾病谱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出院病人年龄分布和疾病构成变化,为医院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地区儿童专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149318例出院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首先按年龄分组对不同年龄段的疾病构成进行分析;再以2015年疾病构成为基准,按单病种排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儿童医院出院病人不同年龄段疾病构成不同,排名前三的在新生儿期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早产儿;婴儿期和幼儿期相同,依次为肺炎、小儿肠炎、急性支气管炎;学龄前期依次为肺炎、急性支气管炎、鼾症;学龄期依次为肺炎、过敏性紫癜、癫痫。不同时间段疾病构成比也不同,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比最大,其中肺炎最多,急性支气管炎、新生儿肺炎、急性扁桃体炎发病率均较高;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第二,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早产儿;消化系统疾病排名第三,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结论 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应放在呼吸系统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疾病中,应针对疾病构成变化特点开展医疗服务项目和内容,提高技术水平,拓展医疗市场。

  • 标签: 住院病人 疾病构成 医疗市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卡氏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彝族人恒磨牙牙列的表达特点以及规律。方法:同时选择600例彝族人进行口腔实体检查研究(男300人,女300人),记录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的强度,并将其分为5个等级。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牙位、性别、左右侧牙尖的发生率。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表现为36.9%(男41.3%,女33%),上颌第二磨牙为2.2%(男2.8%,女1.5%);在上颌第一磨牙中,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卡氏尖 牙体解剖 牙体形态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农村地区传染病发病情况的特点,为农村地区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某农村地区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共出现990名传染病病例,回顾分析上述时间段传染病发病的相关资料。结果:990名患者中手足口病发生率最高,占比41.21%,其次为肺结核(包括未痰检),占比为24.75%。手足口病女性患儿略高于男性患儿,患儿年龄主要在2-4岁,患儿感染病原菌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肺结核患者男女患病无差异。结论:手足口病和肺结核是农村地区主要的传染病,需要积极采取综合预防管理措施,预防农村地区相关传染病的发生。

  • 标签: 农村地区 传染病病例 病例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 精神病学实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的初步构建建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校2016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名,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析实验组者和对照组学生患者的经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干预下,学生的学习情况。结果:两组学生学习依从性率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学生存在学习问题(8.89%),低于对照组(28.89%),(p<0.05)。结论:综上所述,精神病学实习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教师可通过改善教学模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质量。

  • 标签: 精神病学 实习课堂教学质量 调查问卷 初步构建建议
  • 作者: 旦增仁青 苗恒 次旦央吉 德吉 赵明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眼病与视光医学研究所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医学部眼视光学院,北京 100044,西藏自治区藏医院 西藏自治区眼科中心,拉萨 850000,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医疗集团 8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居住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藏族初中学生角膜生物学参数。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20年5月采集长期居住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1 784名藏族初中生的性别、年龄、年级等基本信息及角膜生物学参数,采用电脑随机数字分配法随机选取每位受检者单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共有690名藏族初中生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66眼,女324眼;12~15岁461眼,16~20岁229眼;左、右眼各345眼。采用SIRIUS天狼星三维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受检者双眼角膜最薄点厚度(TCT)、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虹膜角膜夹角、模拟K1、模拟K2、角膜最薄点位置。采用直方图和Q-Q图法分析除角膜最薄点位置外的其他各角膜生物学连续变量的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眼别间各生物学参数的差异,并通过文献复习与其他民族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的藏族初中学生中右眼ACD为(3.31±0.27)mm,左眼为(3.26±0.26)mm,不同眼别间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5,P=0.012)。受检者中右眼TCT、CCT、虹膜角膜夹角、模拟K1、模拟K2分别为(504.99±30.73)μm、(509.10±35.82)μm、(47.45±5.70)°、(43.15±1.89)D、(44.16±2.29)D,左眼分别为(503.34±29.22)μm、(508.36±28.75)μm、(47.86±5.88)°、(43.06±1.40)D、(44.16±1.53)D,不同眼别间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ACD和虹膜角膜夹角值明显高于女性,模拟K1和模拟K2值低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间TCT和C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15岁组间与16~20岁组间各角膜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眼中右眼角膜最薄点主要分布于颞下象限内,左眼主要分布于颞上象限内。结论久居高海拔地区的藏族初中学生的部分角膜生物学参数可能与其他种族人群存在差异。眼科医生在对久居高海拔地区的藏族青少年进行角膜和屈光性疾病诊治时应据此做出适当调整。

  • 标签: 高海拔 藏族 角膜 生物学测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预措施实施前后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行为变化,为孕妇碘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3 - 12月,选取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庐江县庐城和泥河镇作为调查地点,依托乡镇卫生院选取产检的孕早期(≤12周)孕妇作为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长期随访。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采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含量;采集所抽取孕妇孕早期、孕中期(13 ~ 28周)和孕晚期(≥29周)上午随机尿样,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对孕早期孕妇开展基线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孕妇容易缺碘、孕妇缺碘的危害、孕妇适宜补碘方法和含碘量较高的食物),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基线调查结束后,在乡镇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推荐孕妇食用海带、紫菜等富碘食物补碘,干预活动持续6个月,并在孕晚期对孕妇开展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采集孕早期孕妇家庭食用盐128份,盐碘中位数为21.5 mg/kg,碘盐覆盖率为99.2%(127/128),碘盐合格率为98.4%(125/12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7%(125/128)。分别在孕早、中、晚期采集孕妇尿样129、95、70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9.0、185.5、189.7 μg/L,均处于碘适宜水平。干预前、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22.4%(28/125)、64.6%(82/1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538,P < 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孕妇缺碘的危害、孕妇适宜补碘方法和含碘量较高的食物知晓率均较高(P均< 0.01)。孕妇孕早、中、晚期食用海带和紫菜等其他富碘食物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3.170、102.373,P均< 0.01)。干预前57名(45.2%)孕妇没吃过海带,干预后下降到1名(0.8%);干预前72名(57.1%)孕妇没吃过紫菜等其他富碘食物,干预后下降到7名(5.5%)。结论干预后安徽省碘缺乏地区孕妇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和比例均明显提高,建议在孕早期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 标签: 孕妇 碘营养 知识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烟台地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C、c、E、e抗原分布规律及表型,为献血者招募提供思路,同时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保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烟台地区经初筛RhD阴性无偿献血者1314例,共获取外周血样本2243例,通过抗球蛋白试验对样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同时对经确认为RhD阴性的样本进行C、c、E、e抗原检测。统计分析烟台地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C、c、E、e抗原、表型及ABO血型分布频率。结果2243例经初筛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阴性确认率为99.06%(2222/2243);1314例确认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中献血1次914人,2次204人,3次72人,4次47人,5次26人,6次18人,7次16人,8次10人,9次5人,10次1人,11次1人;1314名RhD阴性献血者Rh血型C、c、E、e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3.49%(440/1314)、95.36%(1253/1314)、7.69%(101/1314)和99.39%(1306/1314);Rh血型表型分布频率为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dCCEE;RhD阴性无偿献血者ABO血型A∶B∶AB∶O为1.073∶1.590∶0.355∶1。结论获得烟台地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Rh血型C、c、E、e抗原及表型分布规律,建立RhD阴性血型库,为RhD阴性献血者招募及临床精准输血一定的提供依据。

  • 标签: RhD阴性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表型 单倍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剥脱性青光眼(PEX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前节参数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总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治疗的PEX患者84例(114只眼)、PEXG患者70例(96只眼)、POAG患者72例(88只眼)以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对照,CON)80例(80只眼)进行研究,均为维吾尔族,分析各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水平曲率K1及垂直曲率K2)等眼前节参数的差异。结果CON、PEX、PEXG及POAG组患者性别比例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CON、PEX、PEXG及POAG组患者CCT分别为(545.52 ± 34.22)、(536.81 ± 42.64)、(516.74 ± 32.39)、(530.38 ± 28.72)μm,CON、PEX及POAG组患者均高于PEXG组(P均< 0.05),PEXG组CCT变薄;CON、PEX、PEXG及POAG组患者ACD分别为(3.05 ± 0.38)、(2.87 ± 0.36)、(2.77 ± 0.41)、(2.81 ± 0.32)mm,与CON组比较,PEX、PEXG及POAG组患者ACD均较低(P均< 0.05);各组患者间LT、AL、K1及K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PEX患者ACD较CON组更浅,但PEXG患者CCT较PEX患者更薄。

  • 标签: 假性剥脱综合征 剥脱性青光眼 白内障 角膜中央厚度 前房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西北地区某内陆厂址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选定厂址附近优势昆虫物种中华牛角螽(Damalacanthavaccasinica B.-Bienko)作为建立剂量学模型参考物种,将计算结果与电离辐射的环境危害:评价与管理(ERICA)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本次建立昆虫剂量学模型可行性。方法针对中华牛角螽,建立基于解剖学和几何学的简化解剖学模型和基于CT断层扫描获得中华牛角螽断层序列图像建立体素模型;结合蒙特卡罗粒子输运过程,得到放射性核素粒子在昆虫组织/器官中沉积能。根据经验公式,得到昆虫剂量系数(DCs),计算出90Sr、137Cs对中华牛角螽的剂量率。结果90Sr、137Cs对中华牛角螽简化解剖学模型整体平均内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8.58×10-2、4.25×10-3μGy/h;外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2.81×10-2、2.56×10-1μGy/h。90Sr、137Cs对中华牛角螽体素模型整体平均内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3.91×10-2、2.91×10-3μGy/h;外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1.18×10-2、1.12×10-1μGy/h。ERICA软件90Sr、137Cs对生物整体内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1.46×10-1、1.46×10-2μGy/h,外照射剂量率结果分别为5.79×10-2、2.58×10-1μGy/h。结论本次建立的昆虫剂量学模型计算结果与ERICA软件结果总体相当,证明本次建立的剂量学模型所得结果可靠。随着建立模型精确度提高,计算结果也更接近实际情况,说明本次建立的剂量学模型计算结果可信。

  • 标签: 中华牛角螽 简化解剖学模型 体素模型 剂量系数 剂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建立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20年10—11月至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成人1 019位,男505名,女514名,年龄(54.90±15.78)岁,年龄范围为20~79岁。检测参检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肌酐、葡萄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常规生化指标,并比较尿液α1-MG的检测结果在各组间的差异。应用Kolmogorov-Smirnov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并建立连云港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结果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分布呈非正态分布,男性组尿液α1-MG的浓度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成人尿液α1-MG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依据性别不同建立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为男性<16.6 mg/L,女性<11.9 mg/L。结论本研究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初步建立了连云港地区健康成人尿液α1-MG的参考区间,进而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进展监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尿液 α1-微球蛋白 参考区间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河南省低中度氟暴露地区成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4-5月选择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低中度氟暴露地区的成年男性村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获得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并收集晨尿样本。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使用超声波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以T值表示),利用偏相关分析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成年男性439名,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尿氟含量、T值分别为(47.99 ± 8.49)岁、(25.77 ± 3.23)kg/m2、(1.34 ± 0.74)mg/L、- 1.79 ± 0.79。偏相关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后T值和BMI呈正相关(r = 0.194,P < 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T值减小0.015(95%CI:- 0.024 ~-0.005,P < 0.05);BMI每增加1.0 kg/m2,T值增加0.034(95%CI:0.009 ~ 0.059,P < 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T值与超重(≥24.0 kg/m2)、不吸烟、饮茶和尿氟的交互作用密切相关[β(95%CI):0.134(0.001 ~ 0.269)、0.163(- 0.015 ~ 0.337)、0.215(- 0.006 ~ 0.436),P均< 0.10]。结论河南省低中度氟暴露地区,成年男性的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随BMI升高而升高。此外,低中度氟暴露更易损害吸烟人群的骨密度。

  • 标签: 氟化物 男性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藏地区穿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共收治39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2.0 cm~9.0 cm×13.0 cm,均行带蒂穿支皮瓣转移术,其中带蒂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9例,第一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指远端骨外露创面10例,第二掌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区缺损9例、示指近节骨外露创面11例。皮瓣供区植皮封闭创面。结果术后3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因血运障碍皮瓣发生缺血坏死4例,清创后再次行胸腹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部分坏死6例、边缘坏死8例,行局部换药、植皮及高压氧治疗后均愈合。感觉恢复至S4 23例、S3 12例,末节指腹两点分辨觉为8~12 mm。35例穿支皮瓣存活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优31例,良4例。结论穿支带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是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其色泽、质地与手部皮肤接近,皮瓣设计灵活,切取皮瓣不影响上肢主干血管,且局部感觉恢复快。早期高压氧治疗有助于提高高原穿支皮瓣成活率。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高原地区 创面修复 高压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广西玉林地区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方法对广西玉林地区1001例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西玉林地区高龄孕妇1001例行羊膜腔穿刺术,羊水细胞检查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63例,异常率为 6.29%,其中数目异常26例,占异常核型41.27%;结构异常22例,占异常核型34.92%;嵌合体9例,占异常核型14.29%;染色体多态6例,占异常核型9.52%;且随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比率增加,按孕妇年龄35-39岁、≥40岁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比较,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率上升。结论 高龄孕妇导致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机率增加,并且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胎儿染色体异常率逐渐增高,对高龄孕妇进行优生遗传咨询,行细胞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是减少染色体异常儿出生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高龄孕妇 胎儿染色体核型 羊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细菌培养检验结果。方法:从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者中抽选2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260份老年呼吸道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阳性菌株共有179份,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为68.85%,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00份(包括普通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占比55.87%;革兰阳性菌有63份(包括屎肠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占比35.19%;其他菌16份,占比8.94%。结论: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是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的致病性细菌,临床上需通过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来甄别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 病原体细菌培养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细菌培养检验结果。方法:从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道感染者中抽选2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本次研究所选的260份老年呼吸道感染者标本中,分离的阳性菌株共有179份,细菌培养检测阳性率为68.85%,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00份(包括普通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占比55.87%;革兰阳性菌有63份(包括屎肠球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占比35.19%;其他菌16份,占比8.94%。结论: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检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是大庆地区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的致病性细菌,临床上需通过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来甄别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致病菌,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呼吸道感染者 病原体细菌培养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遵义地区1.5-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20年10月1日到2021年9月30日期间遵义地区1-4岁的13685名儿童纳入研究范围,利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儿童生长发育问卷、教师提名策略等方式开展遵义地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调查筛选工作,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遵义地区孤独症谱系障碍总患病率为0.89%,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59%,女性患病率为0.26%;遵义地区1.5-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与患者父亲生育年龄、母亲生育年龄、母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孕期情绪波动较大等因素有关(P

  • 标签: 遵义地区 孤独症谱系障碍 患病率
  • 简介:【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管理模式,在校园内加强防控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知识和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遏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 标签: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校园 少数民族地区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流行病学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防控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管理模式,在校园内加强防控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知识和健康教育宣传,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讲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师生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遏制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发生、传播和蔓延。

  • 标签: 急性传染性结膜炎 校园 少数民族地区 防治策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