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创伤、感染缺损、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下肢创伤、感染缺损、不连患者85例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缺损大者视情况分别一期或二期植。结果伤口一期愈合72例,2例发生伤口感染,经再次清创、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9例发生钉道表浅感染,经伤口换药处置后逐渐好转。85例患者经16个月的随访,均达到骨折愈合。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创伤、感染缺损、不连是较好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外固定支架 骨缺损 骨不连
  •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放射骨坏死形成、发展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进行25Gy和28Gy一次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放射骨坏死部位死,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的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的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的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的观点不同。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小型猪 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开放植治疗严重胫骨感染不连缺损的效果。方法8例感染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清创,切除失活组织见创面出血,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植入自体髂骨条,敞开植创面,高渗盐水纱布换药。结果1例于术后6周行游离植皮闭合创面,7例于术后8~16周瘢痕自行愈合,8例骨折于术后平均8个月愈合,10个月去除外固定物。结论一期开放植术是治疗感染胫骨骨折不愈合和缺损的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植骨 感染 骨折 骨折不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镜手术治疗累及鼻颅底区域鼻腔鼻窦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鼻腔鼻窦良性肿瘤患者9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内镜组与传统组,每组49例。内镜组给予鼻镜联合柯-陆手术,传统组采用传统鼻侧切开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内镜组与传统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并治愈出院,经病理学检查均无恶性肿瘤患者。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分别为(30.5±6.7)min、(64.7±14.6)ml、(6.4±2.7)d,均少于传统组的(48.7±10.5)min、(108.4±23.8)ml、(9.8±3.6)d,P均<0.05。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2%(3/49),复发率为2.04%(1/49),均低于传统组的22.45%(11/49)、14.29%(7/49),P均<0.05。结论在鼻腔鼻窦肿瘤的治疗中,鼻镜治疗相对于传统开鼻手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与复发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鼻腔 鼻窦 鼻镜 良性肿瘤 疗效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在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连续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12月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1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股骨干缺损、不愈合或骨折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7.1±15.6)岁(范围7~49岁)。包括股骨干恶性肿瘤一期切除及缺损重建6例,股骨恶性肿瘤大段异体移植术后接骨端不愈合或异体骨折4例,大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放疗致股骨骨折1例。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联合大段异体或灭活移植进行重建:将腓骨放置于股骨和异体内侧,以钛缆固定(平行重建组);或将腓骨放置于异体或灭活的髓腔中,以接骨板和螺钉固定(同心圆重建组)。结果平行重建组5例,接骨端或骨折端7个;腓骨移植长度(15.0±4.3)cm(范围10~20 cm);随访时间(33.2±15.6)个月(范围20~53个月)。同心圆重建组6例,接骨端或骨折端10个;腓骨移植长度(15.5±2.3)cm(范围12~18 cm);随访时间(45.8±15.3)个月(范围22~6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208)。平行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100%(7/7),愈合时间(15.9±6.8)个月(范围3~22个月);同心圆重建组接骨端或骨折愈合率70%(7/10),愈合时间(18.9±6.4)个月(范围11~30个月);两组愈合率(P=0.228)、愈合时间(t=0.85,P=0.41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蒂腓骨平行重建钛缆固定和同心圆重建接骨板固定均为重建恶性肿瘤切除后股骨干连续的有效术式,两种重建方式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无差异。

  • 标签: 同种异体移植物 股骨 腓骨 修复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的伴有破样巨细胞的炎肌纤维母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并复习相关文献。肿块大小1.5 cm×1.0 cm×0.4 cm,切面灰白实性质中,无包膜。镜下观察,肿瘤由梭形细胞组成,背景中可见弥漫散在分布的炎细胞浸润并可见散在分布的破样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强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波形蛋白、结蛋白,Ki-67阳性指数1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示肿瘤存在ALK基因易位阳性。鼻咽部IMT临床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故确诊依赖病理学。其诊断需要与结节筋膜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平滑肌肉瘤等鉴别,可根据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发生部位和年龄等要素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在调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与正常BMSCs比较分析,探讨CCD患者BMSCs的体外增殖、分化、干性及衰老特征。方法:分离培养CCD患者及正常同龄人BMSCs;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其增殖能力;诱导后采用Westernblot及茜素红染色分析其能力;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及克隆形成,分析其干性能力;检测衰老调控关键基因p16、p21表达及通过β-gal衰老染色分析其衰老特征。结果:与正常BMSCs相比,BMSCs-CCD增殖活性低,且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G2的细胞比例较低;两组细胞诱导1、3、7d后,BMSCs-CCD组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诱导14d后,BMSCs-CCD组形成的钙化结节较正常组少;BMSCs-CCD组中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表达及克隆形成率均较正常组低;相反,BMSCs-CCD组中p16、p21等衰老标记分子表达及衰老细胞阳性染色比例均较正常组高。结论:同正常BMSCs比较,CCD患者BMSCs的增殖能力、能力、干性强度均较差,且更易衰老。这些特征可能是CCD患者易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 干性 衰老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病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基因表达、ALP活性及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兔BMSCs的增殖活性、分化能力及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
  • 简介:摘要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缺损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的回顾近年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途径及物质诱导分化及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10年至2018年文献,共检索到107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18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高的活性。在体内经不同的方式及诱导剂的诱导,可分化成成骨细胞而修复缺损区。目前尚无理想的诱导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探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组织工程 诱导
  • 简介:目前临床上修复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为解决大面积缺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通过将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复合物,从而达到修复或重建缺损的目的。文章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现状、种子细胞的研究现状、生长因子、血管化进行综述,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 标签: 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个不全家系的COL1A1基因致病变异位点,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5个不全家系的先证者进行225个骨病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分析,所检出的可疑变异经PCR扩增后进行Sanger测序,对5个家系的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和100名正常个体进行验证,确定致病变异后,对1个家系中的高危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5个家系的先证者分别携带COL1A1基因c.3226G>A(p.Gly1076Ser)杂合错义变异、c.579delT(p.Gly194Valfs*71)移码变异、c.2911_2912insAG(p.Gly971Glufs*138)插入变异、c.3037G>A(p.Gly1013Arg)杂合错义变异,以及c.642+5G>A杂合剪接变异;家系1胎儿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未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变异,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5个家系的父母均未携带相应的变异,均为新发变异。100名正常个体均未检出上述变异。其中COL1A1基因c.3037G>A(p.Gly1013Arg)、c.2911_2912insAG(p.Gly971Glufs*138)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COL1A1基因变异是5个不全家系的致病病因。本研究的结果丰富了COL1A1基因的变异谱,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成骨不全 COL1A1基因 基因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的过程中受到基因表达的精确调控。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在问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碱基配对导致其降解或翻译阻遏,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调控。本文就不同miRNA分子对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的双向调节功能及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MICRORNA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VI型胶原蛋白(collagenVI,CⅥ)对人后纵韧带细胞增殖和转化的影响.方法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手术切除的后纵韧带未骨化部分和非OPLL患者因外伤手术切除的正常后纵韧带,原代培养至第3代细胞,分别记作O细胞和N细胞;两种细胞均采用0、6.25、12.5、25、50、100g/mlCⅥ刺激;CCK8法测定刺激后两种细胞1~7天光密度(D)值,评价CⅥ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形态生成蛋白-2(BMP-2)对不同浓度CⅥ刺激的细胞进行诱导骨化,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成骨细胞转录因子-2(RunX2)、碱性磷酸酶(ALP)、钙素(OC)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Ⅵ对两种细胞的增殖均起促进作用,且随着CⅥ浓度增加,其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随之增强,但达到一定浓度后这种作用会保持不变或减弱,同一时间点内50g/mlCⅥ刺激时两种细胞的D值最大;BMP-2诱导后的两组细胞有CⅥ刺激的ALP、RunX2和OC的基因表达均高于无CⅥ刺激的对照组(P〈0.05);在无CⅥ刺激的情况下,O细胞的基因表达高于N细胞(P〈0.05).结论CⅥ能够促进人后纵韧带细胞的增殖和转化,而来自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细胞则更易被促进增殖和诱导骨化,CⅥ可能具有促进后纵韧带细胞的功能.

  • 标签: Ⅵ型胶原蛋白 后纵韧带骨化症 细胞增殖 成骨转化
  • 简介:摘要大段缺损的治疗是临床难题,组织工程学的出现为其带来了一种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是当下的研究热点。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组织工程学重要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是一种容易取材、来源广泛、增殖率高的多能干细胞。BMSCs可被多种方法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从而达到修复缺损的目的。目前常见的诱导BMSCs分化的方法包括活性因子、激素、生物材料、中药、物理刺激以及非编码RNA等。BMSCs的分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控,以维持平衡的代谢水平,主要有BMPs/Smad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开发和研究不同的可诱导BMSCs分化的活性因子和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学发展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信号通路,可揭示具体的分子调控机制,有利于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研发靶向治疗药物。但BMSCs的定向诱导分化、信号通路相互交错干扰、临床转化及个体化应用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颌面缺损或异常不仅会造成相应功能的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美观及心理健康。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谱系分化是组织发生与形成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稳态的重要因素。分化异常既与多种骨相关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也会对组织修复产生消极影响。长链非编码RNA作为近年来新发现的调控因子,在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阐述目前在分化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的lncRNA及其机制,并探讨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骨形成 分子机制
  • 简介:缺损的修复是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如何促进形成成为生物医学领域关注焦点。硫酸软骨素是结缔组织中蛋白聚糖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本文仅就硫酸软骨素在促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硫酸软骨素 糖胺聚糖 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