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益肾降糖汤对糖尿病肾病 (DN)早期损害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血清胱抑素 C(Cys- C)、 β2- 微球蛋白 (β2- MG)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 )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DN早期损害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 92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 组各 46 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研究 组在常规基础上 加服自拟益肾降糖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 血清 Cys- C、 β2- MG及尿 UAER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3.4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8.26% ( 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β2-MG 、 Cys-C 、 UAER 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 )。研究组治疗后 β2-MG 、 Cys-C 、 UAER 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 P<0.05 )。 结论 益肾降糖汤治疗 DN早期损害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 ,能有效降低血清 Cys- C、 β2- MG,保护肾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益肾降糖汤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损害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DN早期损害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上加服自拟益肾降糖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Cys-C、β2-MG及尿UAER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β2-MG、Cys-C、UAE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β2-MG、Cys-C、UAER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益肾降糖汤治疗DN早期损害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Cys-C、β2-MG,保护肾功能。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标准纳入在我院门诊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60例,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抗感冒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口服抗感冒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干预。在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2天、治疗3天根据症状进行总体疗效评定,比较两组风寒夹湿感冒病患者干预后对其各项指标的影响,通过临床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干预3天后,两组总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 侗族姜茶循经涂擦法对风寒夹湿型感冒病患者的治疗比传统方法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通过评价改良型四段式教学方法在妇科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发现该教学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比较传统教学方法和改良型四段式教学方法的差异,分析学生的反馈和学习表现,评估该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技能提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良型四段式教学方法在妇科护理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然而,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教学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应用传统外固定器材和改良型外固定支具救治院前急性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为院前创伤急救探求一种新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急救中心自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救治的195例急性创伤患者,将其分为传统外固定器材组(n=98)和改良型外固定支具组(n=97),分别在救治现场和转运途中,对两组的一般资料、现场外固定所需时间、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和外固定牢靠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结果改良型外固定支具组的现场外固定所需时间[(143±27)s]、疼痛评分[(1.8±0.4)分]、患者满意度(100%)、外固定牢靠度(100%)均优于传统外固定器材组[(301±32)s、(2.8±0.8)分、57%、80.6%,均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急性创伤患者时,选用改良型外固定支具可明显缩短现场外固定操作所需时间,有效缓解疼痛,外固定牢靠,确保患者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伤情无加重,切实避免了因操作不当所致的人为伤害或二次损伤,从而提高急性创伤患者在院前救治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为后续院内救治赢得时间和奠定基础,同时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在院前急救急性创伤患者的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护理干预用于儿童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术前肠道准备的情况,以提高灌肠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需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改良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灌肠效果、灌肠效率、灌肠痛苦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灌肠优良率94.44%(34/36),高于对照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185,P<0.05);对照组灌肠时间(25.39 ± 5.24)min、灌肠液用量(3 628.11 ± 315.24)ml,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1.31 ± 3.94)min、(2 842.33 ± 266.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43,11.428,、均P<0.05);观察组患儿灌肠时VAS评分(3.39 ± 1.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8 ± 0.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76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7%(1/36),低于对照组16.67%(6/36),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532、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7.22%(35/36)高于对照组77.78%(28/3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581,P<0.05)。结论对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前肠道准备行改良护理,可显著提高灌肠效果,改善灌肠效率,降低灌肠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儿家属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采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17%,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探讨复合型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86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按手术体位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改良截石位,观察组采用复合型截石位。观察两组体位摆放所耗费时间及体力强度;施术者满意度;体位摆放前后、体位恢复前后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位摆放耗费的时间(P〈0.05)及体力均减少,施术者满意度提高(P〈0.05),体位摆放前后及体位恢复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小(P〉0.05)。复合型改良截石位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中,因增强了术中体位摆放的稳定性、提高施术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且术中患者体位一直维持在水平功能位,从而避免了手术前后体位变动过大而造成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的临床疗效归结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选顺序进行排号,并随机平均分组,命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胃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血糖指标上,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空腹C肽(C-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除BMI之外均比参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进流质食物时间上,研究组均比参照组显著更短(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胃癌根治术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简介:[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M- EMR) 在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 传统EMR 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的改良 EMR 技术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方面, 改良EMR组明显低于 ESD 组;在息肉残余方面,改良 EMR 组 比ESD 组略低。结论:改良 EMR 技术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易于操作,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 摘 要] 目的 :探讨改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M- EMR) (又称为Hybrid-ESD)在肠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传统EMR技术的基础上,使用圈套器尖端弧形切开息肉基底部边缘切除广基息肉,并与传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 治疗方法对比分析。结果 :因样本量较少,2组患者的年龄、息肉大小、息肉残余、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具有可比性。M-EMR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三项明显低于ESD 组(均P<0.05) 。结论:对于直径<15mm的广基肠息肉M-EMR术可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治疗费用,易于操作,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采用特色中医护理、改良艾灸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病例均为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病例数60例,研究时间跨度为两年,具体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改良艾灸加中医特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进行中医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后的排便评分远远差于实验组排便评分(P<0.05)。两组患者在首次排便时间和痊愈出院时间、排尿时间对比中,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联合改良艾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下外后基底段(S9+10)切除治疗儿童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中进行段间平面确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胸腔镜进行S9+10切除的12例CPA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50~11.50个月;体质量为6.5~11.5 kg。术中均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平面(S9+10处于膨胀状态,余肺处于萎陷状态)后进行S9+10切除,对其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的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病例。11例患儿成功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准确判定段间平面后完成肺段切除,其中右S9+10切除8例,左S9+10切除3例。1例患儿在采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判定段间平面过程中,麻醉医师鼓肺至全肺膨胀后手术者需夹闭结扎夹,因操作不够稳定导致结扎夹脱落没有夹住S9+10,出现操作失败,然后改为传统"膨胀萎陷法"进行操作,又误断基底段支气管,被迫行右基底段切除。手术时间为85~205 min,中位数为149 min;术中出血量为5~15 mL,中位数为10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4 d,中位数为3 d;术后住院时间为5~8 d,中位数为6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型4例,2型6例,3型2例。术后单纯皮下气肿2例,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28个月,中位数为15个月,复查患儿胸部CT均未见残余病灶、患侧胸腔无残腔。结论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进行段间平面确定适用于胸腔空间狭小的CPAM患儿,且操作简单、有效,在S9+10切除中使用该法相对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