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更好地护理治疗重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的方式,来对重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方法:医护人员主要通过对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神经科接受护理治疗的100例颅脑严重损伤的患者为主要分析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对100例重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治疗过程中,首先需要对重颅脑损伤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患者患有其他疾病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治疗方案。本文主要通过将100例颅脑严重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治疗方案,从而有效的对比出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治疗方案下,护理治疗效果。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后效果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患者护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用于常规护理治疗的患者,无论是重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出现例数还是患者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都具有明显效果。结论:由此可见,医护人员在对重症脑肿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治疗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有利于患者进行恢复身体各项机能。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收治的 7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诱发因素,并制定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并发症分别为胃排空障碍、胃肠吻合口黏膜下出血、脾脏撕裂、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同时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值为( 8.3±0.7) d。结论 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受到术中操作影响容易发生早期并发症,对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能够夯实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的不同术式治疗早期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最大径<4cm,并行RLPN的肾癌患者127例。分为4组,传统组(n=44)以传统肾肿瘤剜除术治疗,假包膜组(n=35)为单纯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免打结组(n=39)为沿肿瘤假包膜切除肿瘤并采用免打结缝合修补肾脏组织缺损,选择性阻断组(n=9)在免打结技术的基础上对肾动脉选择性阻断并切断肿瘤血供。比较前3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输血率及术后尿漏发生率。结果3组的肾蒂血管阻断时间分别为(32.07±5.59)min、(30.20±5.84)min、(27.31±6.1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09.68±20.07)min、(106.20±16.32)min、(97.00±1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6.93±72.26)ml、(80.26±49.57)ml、(54.23±36.3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的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82±1.42)d、(6.31±1.69)d、(5.97±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组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3%(1/44)、0(0/35)及0(0/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尿漏发生率分别为0(0/44)、2.9%(1/35)及2.6%(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4~60个月,127例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较小的肾癌,沿包膜剜除肾肿瘤及术中免打结技术的应用明显缩短了肾动脉的阻断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时,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技术的应用将有望摆脱肾蒂阻断时间及热缺血时间的限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的生活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纳入减重代谢术后患者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7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7)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提炼38个主题,归纳成14个类别,形成4个研究结果,分别为回归正常、负性体验、控制、孤立恐惧感。结论减重患者术后生活体验复杂且具有个体性,各种体验互相交互,并非单一存在,提示医护人员术后应该多角度关注患者,建立多学科随访团队和多元化随访方式,解决患者多层次需求。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人群普遍易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且肥胖患者因自身免疫力降低并常伴有多种代谢相关疾病,增加了疫情流行期间感染,及感染后出现危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当前情势严峻,中央正举全国之力遏制此次疫情,在此大背景下减重代谢外科无疑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在疫情期间减少肥胖人群感染概率、避免在院患者交叉感染、正确安全处理减重代谢手术后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保护相关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都是摆在大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医学发展而言,重大疫情的发生既是灾难,也有效推动医学进步与革新。减重代谢外科在应对挑战之余,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对本学科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国家相关指南、最新文献和防疫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了COVID-19流行下减重代谢外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和发展方向,以期供同道参考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远程运动支持对肥胖青少年减重和维持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单纯肥胖青少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共6个月的常规门诊随访干预,试验组同样接受6个月的门诊干预,分为干预期3个月与维持期3个月,干预期3个月基于互联网,以便携式可穿戴设备设计运动方案,结合其配套手机APP监测系统进行远程运动支持;维持期3个月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方式。研究共持续6个月,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两组的体重变化及维持状况。结果两组在干预期(前3个月)的体重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维持期(后3个月)开始,两组体重均出现反弹,但试验组患者体重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干预期(前3个月)结束时,两组减重幅度>5%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减重幅度>10%及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持期(后3个月),试验组减重幅度>5%、减重幅度>10%、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远程运动支持可以帮助肥胖青少年进一步减轻体重,并能延缓体重反弹。
简介:摘要偏瘫在临床上大多是由于突发脑血管疾病(亦称为“中风”、“脑卒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而导致患者身体一侧的运动、感觉暂时性或永久性障碍的疾病。患者在发生偏瘫后不仅会使得其日常生活受限、生活质量降低,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性情绪和极端行为,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目前临床对于偏瘫患者的治疗多采取药物治疗、积极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以期待患者能够重建其神经运动功能,确保患者能够维持基本的下肢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减重步态干预在治疗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上建树颇丰,成为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明确减重步态干预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重建的治疗效果和意义,本研究从神经运动学机制方面对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的发病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基于此病症病程长、治愈难度大且易诱发一系列恶性并发症等特征,导致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据相关报道显示,肥胖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多主张通过服用降糖药物和减肥药物并结合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来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但是,临床普遍存在因依从性差而导致血糖控制效果差强人意的现象。近几年,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者经实践后发现,减重代谢手术的实施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状的好转以及正常血糖水平的维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鉴于此,本文就该手术干预措施在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