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本实验旨在从周期抗屈试验方面证实磷酸钙骨水泥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强化作用.方法在一组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的一侧直接置入椎弓根螺钉作为对照,另一侧填入磷酸钙骨水泥后再置入椎弓根螺钉作强化固定,12h后进行周期抗屈试验.然后用磷酸钙骨水泥固定松动后的椎弓根螺钉并进行周期抗屈试验.在另一组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重复以上试验步骤.结果第一组椎骨对照侧的螺钉松动率为91.3%,强化侧为33.3%,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75N和162.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对照侧的螺钉位移1.942mm,强化侧仅为0.403mm,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螺钉松动后重新固定,两侧的松动率均为41.7%,两侧螺钉均松动椎骨的最大负荷中位数分别为150N和175N,两侧均未松动的9号椎体中,螺钉位移均为0.411mm,与对照侧初始固定相比,均有显著性意义.第二组椎骨对照侧和强化侧的松动率均为100%.结论磷酸钙骨水泥能强化椎弓根螺钉在Ⅰ级和Ⅱ级骨质疏松椎骨上的周期抗屈能力,但在Ⅲ级和Ⅳ级骨质疏松椎骨上无效果.
简介:摘要2013年2月一2015年3月,我院采用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23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骨质疏松性和病理性椎体骨折安全有效的脊柱微创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而骨水泥渗漏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邻椎再骨折、肺脑栓塞及截瘫等严重后果。骨水泥可沿不同的路径渗至不同的部位、形成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对骨水泥渗漏进行完善的分型对研究其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骨水泥渗漏分型,并阐明了其临床意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无统一标准。因此,对各种骨水泥渗漏临床类型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评价其临床意义,可为进一步探索骨水泥渗漏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对正常骨密度和严重骨质疏松两种骨质动力髋螺钉固定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将48对符合本试验要求的成年股骨上段标本分成正常骨密度组和严重骨质疏松组,每组各24对,均制成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固定。每对标本中,右侧骨水泥强化,左侧作为对照。标本进行弯曲强度试验、破坏试验及扭转强度试验。结果弯曲强度试验中正常骨密度组位移减少(0.3959±0.1311)mm,严重骨质疏松组位移减少(2.4134±0.1913)mm;破坏试验中2组负荷升高分别为(149.1935±105.1737)N和(910.5200±174.4108)N;扭转强度试验中标本顺时针方向扭转到8.8Nm,2组转角减少分别为(2.7189±0.1274)°和(4.4568±0.3816)°,3种实验数据显示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对骨质疏松骨折稳定性的影响要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的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 ~2018年 3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瘤病患 90例,共 165个椎体,所有病患均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病患术前术后的 VAS评分及 ECOG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 90例病患的术后 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病患未见死亡病例,本组病患的 ECOG分级均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其中有 65个病患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在脊柱转移瘤病患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能够有效减少椎体前路开放或者是置换手术对病患造成的创伤,同时更加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患者采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中,随机抽选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椎体成形术,实验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果:术后,实验组在VAS评分方面小于对照组,在椎体前缘高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在ODI评分方面,术后3d、术后30d、术后90d,实验组的O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骨水泥渗漏情况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17.30%,对照组总发生率34.61%,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中,应用骨水泥椎体成形术,其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效果更优,能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改善患者机体功能障碍的情况,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登记身份证信息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6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大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研究组患者接受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VAS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小(P>0.05)结论:给予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型术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方式治疗高龄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腰椎不稳症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心组(n=35)、空心组(n=30)。实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分级、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结果空心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实心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组坚强骨融合率(93.33%)与实心组(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实心组,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小于实心组(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VAS及ODI评分低于实心组,JOA评分高于实心组(P<0.05);术后1个月空心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实心组(P<0.05);空心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实心组(2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螺钉均骨融良好,术中失血量相当,但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可有效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腰椎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5年间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术开展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展回顾分析。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在35~78分钟,平均48分钟,术中出血150ml~450ml,平均出血250ml,1例输血300ml。术后随访2月~36月,平均21月。按Harris评分,优良89%。无感染,无假体松动,无再次骨折。术后2月部分或全部恢复了生活能自理。结论应用骨水泥人工关节置换术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30例行单侧PKP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病例(15例骨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侧分布)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术后椎体高度改变及术后腰痛缓解情况。方法总结我院2011、3~2013、3行单侧PKP治疗的胸12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术病例30例(其中15例骨水泥呈双侧分布,15例骨水泥呈单侧分布),按照术后影像学资料、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标准分别对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术后疼痛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术后2周、1年时,两组病例椎体前后缘高度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2周时双侧分布组与单侧分布组对比,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改变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时两组VAS评分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不同的骨水泥分布方式对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均有效,伤椎前缘高度的恢复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VAS评分的改善方面双侧分布组优于单侧分布组。对单侧PKP手术骨水泥呈单侧病例,可行对侧补充注射,以达到满意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调查研究以探讨脊柱外伤性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行骨水泥成形术的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患者21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为期1年的术后走访,计算各拟纳入的潜在危险因素(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数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渗漏)患者邻近椎体再发骨折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年龄40岁以上、BMI指数>28、多发骨折、骨水泥注入量>5cm、术中骨水泥椎间渗漏是导致脊柱外伤性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严格把握适应证,以获得最佳的愈后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万古霉素骨水泥对骨髓炎的治疗方法并对它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05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中收治的骨髓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对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方案,对实验组30例患者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的方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66.6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是90.00%,可见两组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将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可知,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治疗骨髓炎的方案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万古霉素骨水泥是一种在临床骨科上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对其分组治疗,一组单纯实施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常规组),一组实施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骨水泥强化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与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经比较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常规组相比,骨水泥强化组疼痛评分(2.76±0.59)明显更低,内固定物体稳定性(10.63±3.81)也相对更高(P<0.05)。结论将骨水泥强化椎弓根内固定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升内固定物体稳定性,值得应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水泥联合螺钉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2例患者,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为(101.44±4.15)°显著高于术前(62.31±6.02)°;HSS评分为(93.05±4.63)分显著高于术前(42.18±5.56)分;AKS评分为(91.05±5.63)分显著高于术前(43.36±4.96)分(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骨水泥联合螺钉,具有减轻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的优点,且并发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