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三维测量CT的方法来研究成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髁突的形态及位置特征。方法对6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颅面部进行螺旋CT扫描,采集DICOM数据,利用Mimics17.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确定标志点及测量相关参考平面,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偏斜组两侧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偏斜组偏斜侧髁突冠状面-CP、髁突水平面-CP、髁突矢状面-FH大于非偏斜侧,髁突水平面-FH、髁突矢状面-MSP、髁突高度、髁突内外径、髁突外斜面长度小于非偏斜侧。结论骨性Ⅲ类偏颌患者的髁突形态与位置存在不对称。偏斜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后、内旋转,偏斜对侧髁突位置相对关节窝向前、外旋转。偏斜侧髁突高度、内外径和外斜面长度小于偏斜对侧。
简介:背景:相邻牙位牙槽嵴高度的不同导致植入各种植体的种植体平台位置存在高度差,国内外对种植体支持联冠修复的研究普遍将种植体植入同-水平高度,未模拟不同程度骨缺损时两种植体颈部冠根向位置的差异.目的:研究具有不同种植体平台位置的两个种植体采用联冠修复时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并对比单冠修复,分析何种修复方式更具有生物力学优势.方法:建立4种颌骨模型,每种模型含有2个相同种植体,4种模型种植体平台位置高度差分别为0,1,2,3mm(分别记为1,2,3,4组),每种模型中的2个种植体再分别采用单冠修复和联冠修复(分别记为A组、B组),共得到8组模型.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各模型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结果与结论:①在轴向载荷下,无论是A组或是B组,各模型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区域,应力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随着种植体平台位置高度差的增大,最大等效应力值并未呈现出增大趋势;对比A组与B组的最大等效应力值,A1组〈B1组,A2组〈B2组,A3组〉B3组,A4组〈B4组;②在侧向载荷下,A组和B组各模型的最大等效应力值均集中于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区域,应力分布情况无明显差异,随着种植体平台位置高度差的增大,最大等效应力值并未呈现出增大趋势;最大等效应力值对比,A1组〉B1组,A2组〉B2组,A3组〉B3组,A4组〉B4组;③结果表明在轴向载荷作用下,除种植体平台位置高度差相差2mm时联冠修复更佳外,种植体支持单冠修复的应力分布更优;在侧向载荷作用下,种植体支持联冠修复的应力分布较单冠修复更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与胎盘相对位置对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自然分娩的24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早断脐法,B组采取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与胎盘位于同一水平位上,C组采取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低于胎盘30cm的位置上。比较三组中第三产程时间及第三产程与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差异。结果A组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大于B组和C组,B组第三产程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大于C组。结论晚断脐结合新生儿出生时与胎盘的相对位置,即新生儿出生时位置低于胎盘位置,可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并减少产后出血量,可以有效管理第三产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PICC尖端定位运用静脉内ECG引导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PICC置管的新生儿10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运用传统方式在PICC置管后利用X线片对导管位置进行确定,观察组则是在心电图监护下置管,利用监护心电Ⅱ导联P波的情况对导管位置进行确定,之后固定导管,利用X线片对导管尖端位置进行确定。结果观察组中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实施PICC置管时运用ECG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d、14d实验组患者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实验组患者前庭症状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发生抗抑郁、抗焦虑作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够使BPPV复位后残余头晕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鉴于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