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率的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和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简介:前期从自然界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SWU6菌株,为提高该菌株发酵产酶能力,本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该菌株产酶所需碳源、氮源、温度、pH值、装瓶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比较优化前后等量发酵上清液中CMCase酶活大小。结果表明:SWU6菌株产纤维素酶的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最适培养温度为50℃,培养基最适初始pH值为5.0,最适装瓶量为20%,最适接种量为2%;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SWU6菌株发酵上清液中的CMCase酶活达到454.69U/mL,明显高于优化前利用基础培养基发酵所产的CMCase酶活,且酶活提高约3倍。通过发酵条件优化后,SWU6菌株单位体积发酵液显示出了更强的纤维素酶活性。
简介: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对温度变化对长春花生物碱代谢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将60d龄长春花放在温箱内在30℃和40℃下培养,测定短期(小时)温度变化对长春花生物碱代谢的影响,在20℃、25℃和35℃温度下培养,测定长期(天)温度变化的影响。在短期的40℃胁迫过程中,文朵灵、长春质碱和长春碱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但经6h处理后文朵灵和长春质碱恢复至30℃培养条件下长春花的水平。40℃高温处理2小时后,长春花根部的长春质碱含量提高了近40%。较长时间的高温胁迫可以持续促进文朵灵和长春质碱的含量,且20℃下含量高于25℃条件下,35℃条件下积累的含量最高。对于较长时间的长春碱,培养的温度越高其含量出现的峰值越早,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而长春新碱在长时间处理过程中持续获得积累,并在35℃条件下积累的水平最高,到16天时其含量达到了0.027mg·g-1。这些结果表明,高温有利于长春花生物碱的积累,同时这种积累特点也与处理时间紧密相关。
简介:提高小麦产量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干旱是影响小麦产量最主要因素。分析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及选育携有高产抗旱性状的小麦近等基因系可为选育高产品种提供基础。本研究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ntrogressionline,IL)(鲁麦14×陕旱8675)×鲁麦14(BC3F5)群体及其亲本为材料,对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抗旱相关性状株高(PH)、穗长(SL)、单株有效分蘖(SNP)、抽穗期(DH)、穗下节长(FIL)、旗叶叶枕-穗基部长(LPSB)、相对穗下节长(RFIL)、相对旗叶叶枕-穗基部长(RLPSB)、结实小穗数(FNS)、上部不孕小穗数(SST)、下部不孕小穗数(SSB)、穗粒数(GNS)、单株产量(GWP)和千粒重(TGW)进行差异分析,揭示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如下:对160个导入系株系14个抗旱相关性状的分析表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性状变异系数在0.05%~225%之间,多数性状均值偏向受体亲本鲁麦14;从性状变异范围可以看出,回交导入系群体除WW条件下的结实小穗数,DS的有效分蘖、穗粒数和单株产量外,其它性状普遍表现超双亲,但是所有性状表现均超受体亲本鲁麦14,这是从陕旱8675导入的染色体片段作用的结果。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各性状的表型值除SST外均有明显差异。该群体适合进行抗旱相关性状数量遗传研究。
简介:为探讨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菌丝营养价值,以深入研发和应用姬松茸等食用菌富硒菌丝产品,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富硒菌丝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装富硒液体发酵培养基装量80mL(250mL三角瓶),硒浓度15μg/mL,摇床转速80r/min,培养时间10d。在此条件下制得的菌丝干重和富硒率分别为2.05g/100mL和5.78%;测定分析了姬松茸富硒发酵菌丝体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初步确定姬松茸富硒液体发酵菌丝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考虑作为一种补硒保健品。
简介:系统研究了敏感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L.羽化后不同天数其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比活力、敏感度以及酶源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缓冲液pH值对家蝇头部AChE比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家蝇初羽化至羽化后第15d,其头部AChE的比活力逐渐升高[0.4483±0.0104~0.7769±0.0189μmol/(mg·min)],而酶源蛋白质的含量逐渐下降(187.0222±9.0213~83.0222±7.1111μg/头).羽化后2~4d,其头部AChE的敏感度最高;初羽化和羽化后第15d,敌敌畏的I50分别是羽化后第3d的1.4倍和2.1倍.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6.6~8.0),家蝇头部AChE的比活力随缓冲液pH值的升高而增大.本研究为利用家蝇头部AChE检测有机磷残留量探索了最佳条件.
简介:以莱特甜、曙光、华光和中油4号等四个新引种的油桃品种为试材,初步研究了在江南地区促成促成栽培条件下各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桃的光合特性差异明显:光补偿点38.86~146.16μmol·m^-2·s^-1;光饱和点500~1107μmol·m-2·s^-1;达到光饱和时的净光合速率(Pn)7.7-13.6CO2μmol·m^-3·s^-1;光量子利用效率(AQY)0.0357~0.0561;CO2补偿点在64.94-147.43μL·L^-1;CO2饱和点在1196~1680μL·L^-1;达到CO2饱和时的Pn值23.3~30.7CO2μmol·m^-2·s^-1;羧化效率0.0293-0.0538。同时还研究了各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设施内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规律等内容。
简介:研究光温条件和土壤湿度对栓皮栎幼苗叶片蒸腾的影响程度,以及太阳辐射、蒸腾和对流换热对叶温形成的贡献。用盆栽遮雨和称量法,控制土壤干旱胁迫水平(体积含水量)为轻度(12.5%-14.5%)、中度(9.5%-11.5%)和重度(5.5%-7.5%),并分别在自然和人工气候箱(温度控制在25-43℃)的环境下测定蒸腾速率和气象因子;用热量分析方法,定量确定各因子对叶温差的贡献。结果表明:1)轻度干旱下,蒸腾速率与正常土壤水分下相近,重度干旱胁迫下蒸腾速率降到1.5mmol/(m2·s)以下;2)晴天的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关系密切,呈正相关,不同土壤水分胁迫下的斜率不同,表明太阳辐射是蒸腾的主导因子;3)多云天时,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的线性关系明显下降,说明白天蒸腾一旦开始,蒸腾速率不因短时间的太阳辐射下降而降低;4)在3个土壤干旱水平下,气温都不是蒸腾的主导因子。人工气候箱试验条件下,蒸腾速率虽与气温线性关系明显,但蒸腾速率明显小于晴天自然条件下。同时也说明,轻度干旱不影响栓皮栎蒸腾;在静风条件下,太阳辐射是栓皮栎叶温变化的主导因子,可使叶温变化7℃左右,占叶温变化的50%-70%;蒸腾潜热和对流换热项可使叶温变化1-2℃左右,各占叶温变化的10%-20%。本研究为构建栓皮栎的WSI,以及用叶气温差诊断栓皮栎土壤水分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