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正>引言自80年代以来,教师课堂行为效能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焦点(Gage,1985,BrophyandGood,1986).研究表明,家庭、学校、教师能力水平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中,学校和教师能力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而教师的能力水平又主要体现在课堂行为上.本研究试图从教师的认知、操作、监控三种能力来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干预训练,探讨提高教师课堂行为功效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教师课堂行为 中学数学教师 教师教学能力 控制组 课堂教学能力 认知能力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在中国翻译和修订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以便用于评价中国儿童对成人的依恋行为。来自中国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44名专家参加了本研究。他们根据自己对理想的中国儿童的理解,使用中文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进行了行为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中文翻译版分类卡片的再测信度是,r=0.96(p<0.01);中文和英文版的再测信度是r=0.97(p<0.01);英文原版和英文再译版的再测信度为r=0.91(p<0.01)。根据44名中国专家所做的行为分类平均数,我们建立了中国版的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这一指标与美国原版的儿童依恋行为安全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r=0.83(p<0.01)。研究结果表明,被广泛用来测量西方儿童依恋行为的沃特斯一迪因儿童依恋分类卡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文化差异的影响,相对有效地测量中国儿童对成人的依恋行为。本报告还初步探讨了中、英文版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中单项行为评分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 标签: 依恋 Q分类 儿童社会性发展
  • 简介:本研究对8~10个月婴儿的母亲进行实验室结构访谈,考察了婴儿社会情绪行为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8—10个月婴儿已经出现多种性质、较复杂的社会情绪行为,并且在频率上随年龄变化而增加;负性情绪行为的增长相对较明显,婴儿违反规定和分离焦虑行为在第九个月显著增多。(2)在8—10个月的婴儿中,具有不同社会情绪行为特征的婴儿的年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现出较强负性情绪行为的婴儿在第九个月中显著增多。(3)8—10个月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表现没有显著性别差异,但婴儿的社会情绪行为的发展趋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婴在分离焦虑、执拗表现频率的增加上高于女婴。

  • 标签: 8—10个月 婴儿 社会情绪行为 年龄特点 性别差异 交往策略
  • 简介:本研究从天津市五所高校中选取336名大学生和44名教师,对他们在SARS流行时期对SARS的危险性认知、恐惧心理、行为特征以及他们对与SARS相关的事件的态度进行评估。结果发现:(1)大多数师生具有正常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状态;(2)少数高校师生表现出一定的恐惧和忧虑。最后,根据本次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 标签: SARS 高校师生 心理和行为反应 天津市
  • 简介:保护性价值观(protectedvalues,PVs)是这样的一种观念:它拒绝与其他任何价值相互交易,尤其拒绝与经济价值进行交易[1].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保护性价值观及其对决策行为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考察和评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管理领域保护性价值观研究的设想.

  • 标签: 保护性价值观 决策 忽略偏差 框架效应
  • 简介: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以它自身的特点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国内外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该文从心理和行为两个维度阐述了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负面影响的对策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互联网 大学生 心理素质 网络文化
  • 简介: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倾向于回避中等水平的学业冒险活动,而选择稍稍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2.不同成就动机特点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也越高。3.从成就目标的影响看,定向于以强调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主的掌握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定向于成绩目标的学生则表现出回避学业冒险行为的倾向。4.反馈对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功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支配下的学生得到结果反馈后,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

  • 标签: 成就动机 成就目标 学业冒险行为 中等冒险水平 反馈
  • 简介:3-9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调查李俊北京市丰台区教育科研所一、目的攻击性行为是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者感兴趣的课题。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从为攻击性行为下定义、分析其生物起源、社会影响因素、情境变量到对攻击性行为的控制和改进技术的讨论,业已形成了几种影响颇...

  • 标签: 攻击性行为 儿童 影响因素 工具性攻击 同伴关系 主因素
  • 简介:对120名5~7岁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分享行为、捐献行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龄儿童的角色采择能力有显著差异;(2)幼儿的角色采择能力与其分享行为之间的相关没有显著意义;(3)角色采择能力与其捐献行为有一定相关,角色采择能力强的被试有更多的捐献行为

  • 标签: 角色采择能力 利他行为 分享 捐献 相关研究
  • 简介:采用自编问卷对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交往行为、道德行为进行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受到影响,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小学生面对面交流减少,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网络信息等新媒体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小学生利用好新媒体的策略和建议。

  • 标签: 新媒体 小学生 日常行为 问卷调查
  • 简介:人格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是以研究遗传和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的程度为目的。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该文以天性和教养为突破口,紧紧围绕行为遗传学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遗传力、环境、特定基因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关系。

  • 标签: 行为遗传学 人格 遗传 环境 基因
  • 简介:运用自编的包括奉献帮助、爱心助人、分享合作、友善慷慨四个维度17个项目的小学生利他行为倾向问卷对750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利他行为倾向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女生利他行为倾向水平高于男生;县镇和农村学生利他行为倾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是学生利他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利他行为倾向 调查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三所中学的4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在中等水平。存在年级的差异,初二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般生活经历及其评价均与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学校活动和同学交往两个因子可以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5%的变异;对学校活动的感觉、对家务劳动的感觉和对社会实践的感觉三个因子共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8%的变异。结论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预测最佳。

  • 标签: 青少年 生活经历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不良社会适应行为
  • 简介:通过开放式问卷,自我评价等方法对小学、初中儿童心目中的友好行为及其年龄发展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关系的纳入在儿童儿目中的友好行为中占主导地位,达54.14%,通常意义上的亲社会行为只占20.24%,将友好行为与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区分开来是非常必要的。友好行为的年龄发展趋势:从4年级到6年级,三类友好行为的自评分数均呈上升趋势,从6年级到8年级呈下降趋势。

  • 标签: 儿童 友好行为 亲社会行为 儿童 关系纳入 年龄发展趋势
  • 简介:<正>人的一生几乎都在这样或那样的集体中生活、学习和工作。所谓集体意指一群人(至少两个以上)在共同的规范和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在任何集体中,各个成员所发生的影响并不是同等的;我们经常看到,其间某一个人往往比其他成员肩负着更多和更大的诸如组织、协调、规划与决策等方面的责任。所以,"领导人"这一术语最常用的定义是"集体中对其他集体成员最有影响的一员。"从这个观点出发,某

  • 标签: 领导人物 领导作风 集体 情境 领导行为 有效能
  • 简介:教师对课堂信息的知觉和加工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专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有关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知觉和注意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主观报告和定性分析等研究方式,不仅缺乏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客观量化的分析,对教师如何加工课堂场景中学生行为也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11名专家、9名经验教师和17名新手,让其观看一段时长约15秒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视频,并记录其观看过程中的眼动信息。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课堂典型行为的注视次数和注视次数比率多于问题行为;相对于专家和经验教师,新手对学生的典型课堂行为注视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比率更大;就学生的典型行为而言,新手比专家和经验教师注视的次数更多、总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的比率也更大。结论认为,教学经验会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场景中学生行为信息的知觉,新手对突显的典型行为关注要多于问题行为,而专家和经验教师则在典型行为和问题行为上平均分配注意资源。

  • 标签: 专家 新手 学生课堂行为 眼动 知觉
  • 简介:为考察不同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下的个体在Iowa赌博任务反应模式下的决策行为.本研究采用人格问卷与行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人格、冲动和行为决策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激活系统三个维度与行为决策存在显著负相关.行为激活系统低分组的IGT得分较高.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的IGT得分较低.而冲动特征与IGT得分相关不显著:(2)行为激活系统高、低分者在IGT任务上差异显著,且行为激活系统高分组者在收益~风险并存情境中表现出“即时收益优先”的决策模式。结果提示。在收益一风险并存情境中,高行为激活的人格特征者倾向风险决策模式.

  • 标签: 人格 行为激活系统/行为抑制系统 冲动性 Iowa赌博任务
  • 简介:以131名3—6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层次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厦其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的表情识别、情绪解码和二级情绪理解能力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在总体上,儿童的情绪解码能力和亲社会行为能显著地预测其同伴接纳;情绪理解和亲社会行为对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年龄效应,情绪解码能力是年幼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亲社会行为则是年长儿童同伴接纳的最佳预测变量。

  • 标签: 情绪理解 亲社会行为 同伴接纳
  • 简介:在《伦理学纲要》中,李泽厚阐明了他的"新人性观"。作为对人性问题的一个哲学假定,他提出人性结构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经由人类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他将人性结构划分为三个部分: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其中,人性能力是理性主宰,人性情感是感性动力,善恶观念是理性和感性在应用中的心理表现形式。以人性情感作为动力,经由善恶观念的知性裁定,再由人性能力执行之,这构成了人类的伦理道德行为

  • 标签: 李泽厚 新人性观 历史 积淀 道德行为
  • 简介:本研究以文化水平较低的男性民工、文化水平较高的男性公司职员和未工作的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影响利用权力进行性骚扰行为的若干因素进行测查。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男性都表现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达到接近女性的目的的倾向;个体的性格特点、文化教育水平、发生性骚扰行为后给个体造成的损失及在示爱过程中所受的挫折程度都会影响个体利用权力进行性骚扰的行为倾向。

  • 标签: 性骚扰行为 权力 文化教育水平 性格特点 挫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