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12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9%(62/64)、(47.5±1.5)min、4.7%(3/64)与对照组87.5%(56/64)、(65.8±3.0)min、15.6%(10/64)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患者,其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其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对高三尖彬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方案(HAG方案)进行阐述[1],探讨HAG预激方案治疗高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选择2009年2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HAG方案化疗患者,以及20例CAG方案化疗的初次诊断MD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为HAG组、CAG组,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HAG预激方案治疗的患者,其缓解的有效率为80%,完全缓解率为65%;经过CAG方案治疗的患者,缓解有效率为90%,完全缓解有效率仅有50%,证明HAG预激方案在治疗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具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在接受HAG预激方案治疗后,完全缓解有效率较高,应持续性治疗,避免早期复发。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宫颈冷刀锥切术(CKC)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病变复发率、高危HPV持续感染率、术后宫颈形态恢复效果、术后恢复期时间上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过程中,LEEP术式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的优势,CKC术式具有术后宫颈形态恢复效果好、术后病变复发率低、高危HPV持续感染率低以及术后恢复期较短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对于年龄在45-50岁之间,坚决不愿保留子宫的5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示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先行宫颈锥切术排除浸润癌,后行子宫全切术,其中40例行宫腔镜宫颈锥切术(TCRC组),40例常规冷刀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锥切手术时间、出血量、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两种锥切术后CIN残留率。结果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15-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15ml,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术后CINI残留率(2/40×100%=5%);CKC组平均手术时间25-30min,平均出血量20-30ml,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术后CINI残留率(3/40×100%=7.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两种锥切术后CIN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宫颈锥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术中出血少,耗时短,定位准确,术后病理CINIII残留率相当,可运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III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前后CA125变化对上皮性卵巢癌疗效、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诊断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共100例。根据10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2个疗程后CA125下降(%)分为3组A组CA125下降>75%,B组(CA125下降50%~75%);C组(CA125下降小于50%)。比较三组之间的生存时间。比较A组、B组和C组生存时间。结果A组、B组和C组生存时间分别为45.8±12.6天、32.6±8.9天、26.8±7.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化疗后CA125下降比例越大说明患者预后生存时间越久。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APRI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等检测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CAPRI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DNA、T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结果接受CAPRI细胞治疗的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LT(p<0.05)和乙肝病毒DNA(p<0.01)均明显降低;外周血T淋巴细胞(p<0.05)、CD4+T细胞(p<0.05)、CD8+T细胞(p<0.01)数目均明显增加,CD4+/CD8+由1.28±0.08降至0.98±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APRI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降低乙肝病毒DNA水平,改善肝功能;CD8+T淋巴细胞在CAPRI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发挥主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U937巨噬细胞与肾结石晶体相互作用的钙盐沉积程度。方法分组羟基磷灰石(HAP)组、一水草酸钙组(COM)、混合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茜素红S—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钙盐半定量测定晶体-细胞反应后细胞基质的钙盐沉积程度。结果HAP+COM混合实验组与其它组在相同时段细胞基质的钙盐沉积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4小时组的程度最高;HAP组与其它组在相同时段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COM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与COM组在相同时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各晶体实验组12小时组与24小时组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小时组分别与另外两个时段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实验组不同时段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HAP可能存在诱导巨噬细胞增强吞噬HAP和COM的作用;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吞噬HAP后启动吞噬COM。
简介:摘要脂肪母细胞瘤(lipoblastoma)和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为少见的儿童软组织良性肿瘤。Jaffe于1924年首先使用。lipoblastoma描述为未成熟脂肪细胞的肿瘤。Vellios等人于1958年使用lipoblastomatosis描述新生儿脂肪组织内良性新生物。其后陆续有个案报道,并总结出其生物学行为特征。肿瘤局限于局部者称脂肪母细胞瘤;病变弥漫且向周围组织或肌肉浸润者称脂肪母细胞瘤病(lipoblastomatosis)1。本文报道脂肪母细胞瘤2例,通过探讨其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学表型以及鉴别诊断,进而促进对此种少见肿瘤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
简介:据LooseM2014年1月2日[NatCellBiol,2014,16(1):38-46.]报道,德国科学家(Biophysics,BIOTEC,DresdenUnivemityofTechnology,Dresden,Germany)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菌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骨架发生的动力学变化。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蛋白可以聚合形成自组织结构.甚至在水溶液中也是如此;然而为了形成更为复杂的动力学结构,比如像单纤维的滑动或旋转.许多动力蛋白和辅因子就需要参与进来,与细胞骨架蛋白一起形成较为复杂的动力学结构。最古老的细菌蛋白质肌动蛋白FtsA和微管蛋白DsZ,在细胞骨架结构Z环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例特点,以降低基地细胞癌的临床误诊率。方法选取2006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疑似为基底细胞癌的患者120例,其中确诊82例,对其手术后的癌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结果从发病的部位来比较其误诊率,统计数据显示,不同部位的误诊率差异比较小(P>0.05),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的误诊率来看,60岁之前误诊率高,与总的误诊率比较有差异(P<0.05),且差异有意义,结论基底细胞癌在临床上的诊断很容易发生误诊,但是对容易误诊的疾病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掌握,做好临床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基底细胞癌的确诊率,及早确诊,及早对症治疗,减少此病的并发症和致残率。
简介:报告1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女,40岁,左手拇指伸侧肿物10年,无自觉不适。皮损组织病理示:可见大量组织细胞,胞核呈泡状,大多数胞浆见含铁血黄素或脂质。可见特征性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分布于纤维化区域内。诊断:腱鞘巨细胞瘤。治疗: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