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不稳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椎间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²=-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 Ⅰ级椎间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²=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²=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椎间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的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MTLIF)和开放腰椎经椎间孔椎间融合(OTLI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北京医院骨科66例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不稳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行MTLIF(MTLIF组)、33例行OTLIF(OTLIF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发热,手术前、后腰与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4年相邻节段退变、内固定松动、椎间融合器塌陷情况。结果MTLIF组手术时间为(191.6±50.5)min、射线暴露次数为(15.5±6.4)次,均明显多于OTLIF组的(105.8±23.1)min和(7.2±1.4)次(t=17.210,t=10.850,均P<0.01);术中出血量为(150.4±70.4)ml、术后引流量为(90.4±30.7)ml,术后2周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4±0.7)和(24.5±3.7)分,均明显少于OTLIF组的(250.7±43.9)ml、(216.3±67.8)ml、(4.5±1.6)和(30.6±4.6)分(t=-12.830,t=-14.070,t=-6.890,t=-5.805,均P<0.01)。MTLIF组和OTLIF组术后发热[1例(3.3%)比4例(12.1%),χ²=-1.660,P=0.20]、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1.2±0.7)比(1.3±0.6)分,t=-0.628,P=0.53]、ODI评分[(14.2±2.7)比(14.7±2.5)分,t=-0.756,P=0.45]、Bridwell Ⅰ级椎间融合率[86.7%(26/30)比84.8%(28/33),χ²=0.042,P=0.84],术后4年随访相邻节段退变[0例(0)比1例(3.0%),χ²=0.924,P=0.34]、内固定松动[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椎间融合器塌陷[1例(3.3%)比1例(3.0%),χ²=0.005,P=0.9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OTLIF,MTLIF能达到充分减压、相同的融合率,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长期疗效满意,但手术时间较长、射线暴露次数较多。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骨质疏松对腰椎短节段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北京医院行腰椎内固定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手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75例、骨密度T≤-2.5,对照组(CO组)103例、骨密度T>-1.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以及术后随访临床评价结果。结果最终纳入178例老年患者其中腰椎间盘突出68例、腰椎管狭窄110例。术前OP组和CO组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7.35±1.30)分、(7.35±1.33)分,腿痛VAS评分(7.32±1.30)分、(7.22±1.40)分,两组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40、0.468,P=0.989、0.640);OP组的术后Cage(椎间融合器)塌陷比例70.7%(53/75)、术后螺钉松动比例37.3%(28/75),明显高于CO组22.3%(23/103)、14.6%(15/103)(χ2=41.440、12.280,均P=0.000);而OP组和CO组患者的术后1年、2年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89.3%(67/75)比91.3%(94/103)、χ2=0.187、P=0.666,术后2年:94.6%(71/75)比95.1%(98/103)、χ2=0.021、P=0.885]。OP组和CO组腰痛、腿痛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在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虽然存在Cage塌陷、内固定松动等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但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短节段TLIF手术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进行教学研究,探索本科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新方法。方法选择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5级两个本科班护生99名,随机分为实验组49名和对照组50名。实验组护生采用实践操作模块化与综合设计性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实验方案教学。比较两组护生技能、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技能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教学改革满意较高。结论在模块化实验中强调反复练习,将模块化实践的难点重点融入设计的演示方案中并承担方案中不同的角色,实验中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临床思维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实践能力。
简介:【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还可称为转子间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基底至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老年群体身体各项机能发生退化,抵抗能力较弱,极易发生此病,患者多表现为患肢短缩、外旋畸形、疼痛、肿胀等不良症状,对其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且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极易引起不良并发症,增加致残率与病死率,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极大痛苦,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认为,对于此病,治疗应以防止髋内翻畸形为主要目的,手术治疗为临床首选方法,但患者年龄较大,需要卧床时间较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因此,选取何种治疗方式,对患者创伤较更小、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为临床一热点话题。现就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进行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的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提供可靠性依据。
简介:摘要纤维软骨性间叶瘤(fibrocartilagenous mesenchymoma, FM)是一种罕见的骨内原发性交界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13岁男性,L3椎体肿物,组织形态学显示具有轻度不典型性的梭形细胞密集增生,软骨呈团巢状散在分布,部分似骺板样结构,局部有不规则新生骨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蛋白、结蛋白、CD34、上皮细胞膜抗原、p16及p53等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2%。分子表型:GNAS、IDH1和IDH2基因无突变,MDM2基因无扩增。患者术后108个月无复发及转移。诊断时应着重与纤维软骨性结构不良、去分化软骨肉瘤及低级别中心性骨肉瘤等鉴别。
简介:[摘要] 股骨转子间骨折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 IFF)大约50%的髋部骨折产生在转子间地区,以老年患者多见。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回首髓内固定医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干文献并阐发各类医治方式的临床应用、优势、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目的综述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针对间谐波污染严重的电网,为准确计量相应负荷实际消耗的电能量,减小电能计量误差,在传统电能计量方法基础上,有必要增加计及间谐波产生的电能损耗。首先分析了 3 种典型间谐波源(变频装置、波动负荷、感应电机)产生间谐波的物理过程,为计及间谐波电能损耗的必要性提供了支撑。进而,依据 IEEE 1459 标准,推导出了存在间谐波条件下的电能计算公式,并对公式中表征间谐波电能损耗的附加项进行理论分析,阐明了各类间谐波电能项的特征,进而通过忽略频率之差大于 5 Hz 的间谐波与谐波,简化电能计算模型,提高电能测算速度,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简化计算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含有间谐波的电压电流信号的数值仿真分析,证明了在间谐波污染严重的电网中,采用提出的计及间谐波的电能计量方法,将更加合理、准确、可靠。
简介:摘要:某电厂#2机组从2010年检修投运以后发现交流阻抗实验与出厂值相比一直在降低,震动监测到的值也在增加。对电气设备进行外部检查,未发现异常,经对机组运行工况及相关操作进行全面分析,基本排除机械原因导致震动加剧及交流阻抗降低,初步判定#2发电机有匝间短路。2012年发电机转子检修时,发现在端部线圈匝与匝之间的绝缘垫片已甩出,造成线圈匝间发生短路。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轧机二级程序的逻辑结构,以及程序之间使用基于CORBA服务的通讯过程。使用基于CORBA对象服务的通讯程序比一般的套接字网络程序性能更可靠,软件重用性较强,开发起来也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