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鲁迅在早期论文《破恶声论》中提出"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观点,一方面批判了近代唯科学主义的偏至,另一方面则肯定了民俗存在的价值,提出了独特的民俗观。它的形成根源可以追溯到鲁迅儿童时代参与民俗活动的经验与记忆,其中既有温暖明亮的一面,也有幽暗深沉的一面。绍兴地方戏中"无常"和"女吊"的形象在鲁迅的精神发展历程中不断生长、升华,成为最能概括其思想内核的象征物。虽然经过西方新学洗礼后成长为启蒙者,但是鲁迅仍将自己置于旧时代过来人的位置上,在文学创作中着力描绘他所熟稔的故乡风俗与底层人物,展示了启蒙理想难以实现的时代困境。在面向未来的文化建设、民俗革新的问题上,鲁迅采取开放的"拿来主义"态度。

  • 标签: 鲁迅 民俗 童年经验 《破恶声论》
  • 简介:民歌艺术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富于意蕴的民俗书写。民歌与民俗是水乳交融的关系,二者统一于特定区域内民众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活动。民歌创作要通过民俗书写最大程度地激发其审美潜能。民歌的民俗书写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以情感为统摄,民俗描写要包蕴丰厚的情感;二是着力描写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民俗风物,形成富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民俗意象,深化民歌意蕴。

  • 标签: 民歌 民俗 艺术作品 情感 风物
  • 简介:中国饮食民俗一般具有人类共通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地方性、传承性、变异性、集中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多层面地反映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 标签: 中国 饮食民俗 特点 文化内涵
  • 简介:花儿是产生并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这一地区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裕固以及部分蒙古族、藏族群众用当地的汉语方言演唱的一种以情歌为主的山歌。但在新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语境中发生了变形,被生活利用和改造,刘意地赋予了新的形态、内容、意义和功能。花儿从乡间田野走向网络媒体,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花儿”,对花儿这种传统的地城性民歌来说,无疑是空前的、巨大的变化。应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花儿 网络花儿 民俗主义
  • 简介:辰河高腔是江西弋阳腔传入沅水流域及湘鄂渝黔边邻地区后同本地佛教、道教音乐结合的产物,同时也受到本地其他姊妹戏曲的影响,使它从一开始就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拥有丰富的剧目,完整的唱腔模式,成熟的表演行当,以及广泛的观众基础。

  • 标签: 民俗审美 高腔 辰河 湘鄂渝黔边 沅水流域 道教音乐
  • 简介:<正>民俗学(Volkskunde)是关于“传统的制度中的生活(列奥坡尔德·施米特)”的科学,这也就是说关于那些在不同的社团组合中接受过来、又延续下去的行为规范及表现形象的科学。民俗学所从事的是关于高度文明的民族的底层的文化形式和生活形式的研究,就

  • 标签: 民俗学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奥地利 地图集 德国 年鉴
  • 简介:摘要民俗信仰中的许多文字遗迹,在它们被书写出来或者镌刻出来的起始,这些书写形态就未被人重视,也没有人想要记住它们。这种非名家的书写遗迹历来有之。就书法的视角来说,它们包涵较多的“不正”、“不成熟之作,这也许是不被重视的主要原因。然而,其中又不乏精美之作,也同样饱受诟病。清代碑学兴起以来,我们很自然的接受“穷乡儿女造像”的北朝石刻,以及敦煌文书类似“穷乡儿女”的书写遗迹等,并视为经典的范本来临摹学习。相反,对于当下民间的书写遗迹却置若罔闻。

  • 标签: 民俗信仰 书写形态
  • 简介:徐沟背棍太原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社火表演,当数徐沟背棍了。民间有赞语曰:"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背棍,亦称"背阁"、"扛装",起源于原徐沟县。相传由雨后谢神活动演变而来,根据人的多少可分为单人棍、双人棍、三人棍以及独具特色的跑马棍,结构上又分为直顶式、旁挂式和活心式三种。

  • 标签: 山西 民俗 地方特色 太原地区
  • 简介:在西藏农区,节日与民俗活动主要是春耕节和望果节。在藏族集体记忆活动中,节日是重要的载体,也是信仰与民俗互动最为频繁的时日和场域。

  • 标签: 民俗活动 西藏 传承 农耕 集体记忆 节日
  • 简介:刘勰论民间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民间文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兴起,便开始有人探讨《文心雕龙》中的民间文学思想问题。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复兴和繁荣,刘勰的民间文学论也得到了新一轮热烈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刘勰不仅肯定了神话、歌谣、谐辞、隐语、谚语等民间文体,而且进一步揭示了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斗争性.

  • 标签: 民间文学 刘勰 民俗 《文心雕龙》 六十年代 思想问题
  • 简介:曾经,这里因1300多年的九顶塔和神秘的秦琼故事传说而闻名,现在这里却因一个集文化、艺术、娱乐各种元素的综合文化生态旅游区而盛名。漫步在植被茂密的山从中,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缎华泉、金鸡窝、石炕、一线天等名胜依次呈现,九天大瀑布、黄果树大瀑布、桂林山水、秀水谷,大自然的美丽尽在眼前。依托山水自然的优势,苗族、傣族、壮族、蒙古族、布依族、哈尼族、朝鲜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村寨一个接一个,整个上午,这里的民俗表演也是一场接一场。游客可以足不出户领略祖国大江南北的人文、风俗,品尝到各地的美食、小吃,通过少数民族建筑、民俗、歌舞、服饰、手工艺、餐饮等各方面,近距离体验华夏各民族生活风貌。

  • 标签: 桂林山水 民俗 欢乐 少数民族村寨 生态旅游区 维吾尔族
  • 简介:佩长命锁求长命百岁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在旧时扬州,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百姓,都喜欢给子女佩金银锁饰,他们相信佩锁会给小孩带来平安、吉祥、富贵。小儿佩颈饰据传是从古荆楚人端午辟邪系丝线的习俗而来。江南古籍《留青日礼》记:“江南小儿周岁颈戴五色彩丝绳名‘百索’。”随着古人审美观念的演变,简单的“百索”点缀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于是将“索”引申为金属制的“锁”,古代认为,

  • 标签: 江南 金银 纹饰 民俗 审美观念 “索”
  • 简介:摘要特色小镇以产业为活力,文化为灵魂,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经济发展。每个特色小镇都有她独特的魅力。

  • 标签:
  • 简介:<正>《祝福》小说开篇,有一段浙江绍兴送灶的旧俗的描写:“旧历的年底毕竟最象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段精美的文字,展示出了一幅凝重、灰暗的民俗生活相的画卷。所谓“民俗”,是“指那些在民众群体中自行传承或流传的程式化的不成文的

  • 标签: 祥林嫂 民俗美 民俗文学 小说 民俗文化 鲁迅创作
  • 简介:迟子建从踏入文坛之日起,就一直深情地注视着"北国一片苍茫"的故乡大地以及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底层民众,以悲悯的情怀关照着故土人情.形成了鲜明的个体风格和个性特征.在其浓郁的故乡情结的表述中,迟子建用温润的情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恋,对故土民俗风情的礼赞是迟子建表达故土之爱的一扇窗口.

  • 标签: 迟子建 故乡 民俗
  • 简介:<正>任何社会事物和现象一经产生,便会不同程度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各族人民世代传承下来的,表现在各个生活领域中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在社会生活中,既有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好的民俗,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社会的,起消极作用的陋俗。了解民俗的社会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倡和弘扬优良民俗,使其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我们摒弃在社会中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的恶习陋俗。

  • 标签: 民俗事象 积极作用 社会作用 社会生活 生产习俗 少数民族地区
  • 简介:<正>文化是人类存在的一种标志,作为动物之一的人类,怎样区别于其他动物呢?或者说,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他的特征是什么呢?对此,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的社会,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有的学者着眼于人类的躯体的变化,认为人是直立的动物(由于不断劳动的结果)。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看法。近年来,有些文化人类学者,把“文化”作为人类存在的特征。因为即使是那些高级动物如猩猩、猴子之类,也不

  • 标签: 民俗学 习尚 人类存在 猩猩 高级动物 风俗文化
  • 简介:春节是中国旧历(农历)的新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通行农历的时代,这是全年最隆重的节日,各种民俗活动也最多。在当时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这时正是农事休闲时期,牛羊在圈,五谷归囤。人们借着各种庆祝活动,释放一下一年的辛劳压抑,同时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 标签: 民俗活动 春节 庆祝活动 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