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炎和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36例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给予臭氧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炎治愈率为82.36%,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率为73.53%,总有效为85.29%,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为79.41%,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率为64.71%,总有效为82.35%,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显著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9%。结论臭氧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和滴虫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脓性滑囊炎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其病因,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和治疗,实施化脓性腱鞘炎切开引流术和化脓性滑囊炎切开引流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实施阑尾炎切除术并在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34例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之中,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34例患者分为基础治疗组(n=17)与综合治疗组(n=17),分别采用基础疗法和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达到100%,所有患者顺利恢复,但是综合治疗组在胃肠减压时间、胀痛消失时间、腹围恢复时间、排气恢复时间以及自主排便恢复时间均优于基础治疗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取综合疗法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该种措施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膝骨关节炎(KOA)是骨关节炎(OA)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随着人们对膝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不断深入的研究,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KOA主要促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等。促炎性因子使软骨代谢发生紊乱出现炎症,在膝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抗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通过抑制免疫活性抑制促炎性因子的释放,起到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目前,KOA临床治疗手段多样、效果明显,但并发症也日趋严重。目前,各种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新药。本文阐述KOA相关炎性因子及其与外泌体的关系,并介绍外泌体在免疫调节方面的优势,旨在为KO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等炎性指标诊断阑尾炎穿孔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年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阑尾炎是否穿孔分为穿孔组40例和未穿孔组40例。收集患者术前同一时间点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诊断阑尾炎穿孔的价值。结果穿孔组CRP水平高于未穿孔组,CRP>50mg/L时,诊断阑尾炎穿孔的灵敏度是78.8%,特异度是90.9%。穿孔组与未穿孔组老年人和中青年人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分数在术前无法准确诊断阑尾炎是否穿孔,但CRP可作为诊断急性阑尾炎是否穿孔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48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83%),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说明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治疗,能提高手术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并缓解患者抵抗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护理办法,分析护理的相关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办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康复指导,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及其家长的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及其家长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3%>81.4%,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护理当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患儿的生理、心理、家庭等多个方面出发,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简介:摘要为评价炎性活髓保存治疗年轻恒牙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疗效,本研究征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随访1年以上的炎性活髓保存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该技术对改善患牙临床症状及根尖周骨组织愈合的影响,并对患牙根尖孔直径及牙根长度改变数值进行统计,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9.9±1.4)岁,随访时间(26.5±6.8)个月(17~37个月)。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全部病例均实现临床症状改善,9例初诊时根尖阴影的患牙实现根尖阴影消退。术后3、6、12个月根尖孔直径缩小分别为(8.0±5.1)%、(24.1±9.1)%及(70.3±10.7)%,牙根长度增加分别为(11.4±9.8)%、(14.5±9.8)%及(27.4±14.2)%。术前与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根尖孔直径及牙根长度改变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随着时间的变化,根尖孔直径(F=18.80,P<0.001)及牙根长度(F=4.64,P=0.047)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炎性活髓保存技术可有效实现临床症状改善及促进牙根发育,可作为年轻恒牙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炎性活髓保存疗法治疗年轻恒牙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年收治的年轻恒牙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病例50例资料。均实施炎性活髓保存治疗。对比效果。结果:50例患者治疗3、6、12个月后患牙根尖孔直径缩小水平、牙根长度增加水平,分别对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50例患者治疗12个月后CRP水平、IL-6水平、疼痛评分,分别对比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50例患者,经炎性活髓保存治疗后,临床治疗成功49例,仅失败1例,后经根管治疗后,取得成功。结论:对年轻恒牙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可实施炎性活髓保存疗法治疗,能发挥良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