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以洛阳市某三甲医院康复医学科入院的5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病例研究进行调查分析,来研究肩胛带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康复的影响等。比较两组在三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上肢肌张力、手部的精细运动能力的恢复状况以及患者治疗后的生活水平的改善,进行分析讨论早期对肩胛带的保护性训练的疗效。
简介:摘要:探讨肩胛带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后肩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7月-2020年7月入我院住院偏瘫后肩痛患者80名,随即将80名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偏瘫患侧上肢常规康复治疗,包括:1.偏瘫上肢的运动治疗;2.中频电疗;3.针刺治疗;4.中药熏洗;治疗前后4周对2组患者的上肢进行评估,用Fug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主观意识疼痛评估量表(VAS)及改良Bathel量表进行评价,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30),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5%(34);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瓣在电烧伤后肩周肌力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3例伴有肩周严重损伤的电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9~55岁,对其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受伤肢体为左上肢8例、右上肢5例,均为Ⅲ~Ⅳ度焦痂创面,其中伴有肱二头肌缺损6例、三角肌缺损3例、肱三头肌缺损2例、肩周多条肌肉复合缺损2例。手术分2个阶段进行,Ⅰ期行肩周电烧伤创面清创探查,在保证全身状况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局部组织、保存肢体。最后1次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0 cm×6 cm~40 cm×15 cm,肌肉缺损面积为8 cm×4 cm~19 cm×12 cm,7例患者伴有肱骨外露。Ⅱ期根据残留肢体缺损程度,采用背阔肌肌瓣行肩周肌力重建,背阔肌肌瓣切取面积为15 cm×6 cm~20 cm×18 cm,剩余创面采用自体头部刃厚皮修复,肌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观察术后肌瓣成活和创面封闭情况及随访时供受区外观。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参照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系统,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肩部外观及功能恢复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例患者肩周肌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皮片移植区域残余创面,其中1例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1例患者换药后再次行自体头部刃厚皮移植后愈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患者肩周肌瓣外形饱满、不臃肿,修复区域萎缩性瘢痕质地柔软,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接近。肌瓣供区遗留线性缝合瘢痕,不影响整体外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主动外展活动度60~90°,上举120~180°,肌力恢复Ⅳ级以上8例、Ⅲ级5例;肩关节功能评定为优8例、良5例;10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非常满意,3例患者对肩周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瓣的应用为肩周电烧伤后肌力重建提供了一种较佳选择,术区外形好,上肢功能预后较佳。
简介:结蛋白肌病(desminmyopathy)为一种罕见的肌病,由Editrom于1980年首先报告。家族性病例多见,亦可见散发性病例,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现将本病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可见骨骼肌无力,以远端明显。也可出现心肌传导阻滞,心律失常,限制性心肌病心衰。Vajsar等报告2例首先出现心肌病,数年后出现缓慢进行性肌无力。心脏异常可见心律失常如奔马律、心肌肥厚、充血性心衰。某些病人可见发声困难、吞咽困难或心肌病,还可有肠道吸收不良、肠麻痹、小肠蠕动性降低等。血清酶学检查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正常。心电图可见T波倒置、房室传导阻滞等。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收缩力下降。胸部B超或CT检查可见心脏扩大。EMG示肌原性损害。
简介:目的应用MRI测量腰椎各椎间盘平面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2年4月—2013年1月行腰椎MRI检查的200例患者,测量腰椎MRI各椎间盘平面双侧肌间隙入口与中线的距离(D),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节段间差异,t检验比较左右两侧及不同性别的差异,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节段D间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节段D与患者年龄、身高、BMI的相关性。结果腰椎各椎间盘平面肌间D从L1/2水平至L5/S1水平逐渐增大,不同节段间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3614.84,P=0.00;右侧:F=3411.34,P=0.00),但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仅与D2间存在相关性,而D2~D5间则两两正相关。男性与女性患者仅L4/5节段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P<0.01),其他节段D男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节段D与患者的年龄均无相关性。男性患者D1双侧均与身高呈正相关,女性患者D1L、D1R及D2L与BMI正相关,而D4双侧与身高呈正相关。结论腰椎多裂肌-最长肌间隙入口位置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BMI等关系不大。在L1-3水平,肌间隙距离正中线较近,适合作单个正中切口;在L4~S1水平则应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应用双侧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