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对切除偏一鞍结节脑膜瘤的解剖学基础、优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共收治15例偏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15例患者中7例选择对侧翼点入、6例对眶上外侧入、2例对眉弓入,其中2例肿瘤部分突入视神经管。采用电话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状态。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达到肿瘤全切除(Simpson II级)。术后随访6.5~36.0个月,无肿瘤复发,视力均较术前有所恢复。结论经对显微切除偏一鞍结节脑膜瘤,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减少手术操作对视神经的骚扰。

  • 标签: 脑膜瘤 鞍结节 对侧入路 显微切除术 神经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掌和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68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入方式将其分为掌组(34例)和背组(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内固定效果、术后1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背组(t=-10.274,P<0.05),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背组(t=-9.246、-6.858,P<0.05)。两组术后同时间点的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倾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378,P=0.123)。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8%, 2/34)低于背组(26.47%, 9/34), P<0.05。结论背与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但掌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更有利于手术预后。

  • 标签: 骨折 桡骨远端 掌侧入路 背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无内固定OLIF治疗的13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采用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影像学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使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或无力。随访时间为(17.7±8.3)个月(8~3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分别为(6.2±1.0)分和(2.0±1.1)分,P<0.001]和腿痛VAS[分别为(7.0±1.9)分和(1.0±0.9)分,P<0.001]均降低;ODI亦明显降低[分别为28.0±7.5和10.8±4.0,P<0.001]。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由术前的(9±2)mm增至(12±2)mm(P<0.001),中央椎管横截面积(CSA)由术前的(85±26)mm2增至(132±24)mm2(P<0.01),椎间孔高度由术前的(17±2)mm增至(21±3)mm(P<0.05),椎间孔CSA由术前的(95±25)mm2增至(155±36)mm2 (P<0.001)。13例患者中,2例发生Ⅰ度椎间融合器沉降。结论应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邻椎病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无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内固定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无内固定OLIF治疗的13例腰椎融合术后ASD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疗效采用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估。通过对比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影像学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使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术后无一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疼痛或无力。随访时间为(17.7±8.3)个月(8~33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分别为(6.2±1.0)分和(2.0±1.1)分,P<0.001]和腿痛VAS[分别为(7.0±1.9)分和(1.0±0.9)分,P<0.001]均降低;ODI亦明显降低[分别为28.0±7.5和10.8±4.0,P<0.001]。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由术前的(9±2)mm增至(12±2)mm(P<0.001),中央椎管横截面积(CSA)由术前的(85±26)mm2增至(132±24)mm2(P<0.01),椎间孔高度由术前的(17±2)mm增至(21±3)mm(P<0.05),椎间孔CSA由术前的(95±25)mm2增至(155±36)mm2 (P<0.001)。13例患者中,2例发生Ⅰ度椎间融合器沉降。结论应用无内固定O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ASD的效果可靠,并发症少。

  • 标签: 邻椎病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 无内固定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在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7年5月,行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42~102(74.6±19.7)个月后,发生ASD需再次手术的患者11例。发生ASD的节段均位于原融合节段上方,应用OLIF联合/不联合椎弓根钉行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疗效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摄腰椎标准正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及CT,测量手术前后椎间孔高度(IFH)、椎间隙背高度(DH)、椎间隙腹高度(VH)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7.7±6.8)个月,手术时间(87±35)min,单节段手术时间(64±8)min(不含内固定操作),术中出血量(74.2±28.8)mL,住院(6.7±1.9)d。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明显降低,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椎间隙VH、DH较术前分别增加(4.5±2.1)mm和(3.2±1.9)mm,IFH较术前增加(5.7±1.6)mm。2例(18.2%)患者在椎间隙处理过程中发生终板损伤,Cage下沉,术中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发生腹膜撕裂,术中请胃肠外科专家手术修复;1例出现交感神经链损伤致下肢症状,1例出现一过性术腰大肌无力,屈髋肌力3+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OLIF作为一种新的脊柱微创技术,为腰椎融合术后ASD提供了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获得良好的近期随访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椎间盘退行性变 手术后并发症 再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椎体恶性肿瘤的前方手术和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腰椎椎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方法回顾了2000年5月~2004年8月27例腰椎椎体的恶性肿瘤经前方入行椎体切除和重建的患者.结果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有神经压迫症状的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腰椎椎体恶性肿瘤经前方手术和重建可以有效治疗腰椎椎体恶性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标签: 腰椎 脊椎肿瘤 外科手术 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凸性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退行性腰椎凸并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治疗的17例病患的资料,从而对腰及腿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角、凸Cobb角的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对十七例的病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7~21个月,平均(13.47±2.69)月。术前患者平均VAS评分(6.78±0.93)分,ODI评分(68.84±7.14)%,Cobb角(21.51±9.49)°;术后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2.39±0.94)分,ODI评分(30.74±9.12)%,Cobb角(5.31±3.44)°,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改善优良率为82.35%。在随访期间,没有出现椎间隙高度丢失,融合器移位,内固定断裂情况,且植骨融合率100%。结论对退行性腰椎凸性椎管狭窄进行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以有效的治疗退行性腰椎凸。

  • 标签: 退行性腰椎侧凸 后路手术 椎管狭窄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采用椎板双开窗法减压,凿除关节突的内侧1/3部分。结论应用双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疗效。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采用双开窗法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3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年(0.5~3年)。疗效按Nakai评定标准优良率94.4%。结果应用双开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双侧开窗法 腰椎管狭窄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仍存在较高的再手术率和继发椎管狭窄现象。为此,笔者尝试了一种新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式单开窗联合对潜行减压。本文目的在于描述该术式的适应症、具体操作,并验证其优良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参加研究的病人来自于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的住院病人,筛选后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行单开窗结合对潜行减压术,同时行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两年,观察指标为VAS评价腰腿痛程度;生活质量评估采用ODI量表;腰背痛程度采用JOA评分表。全程详细记录所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标准,35名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年龄为64.5±10.6岁。术前及术后两年VAS评分、ODI评分及VOA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改变为(95%可信区间),腰痛VAS评分-6.1(-6.5,-5.6);腿痛-4.1(-4.5,-3.7);ODI评分-22.5(-24.4,-20.6);JOA评分12.8(-12.0,-14.8)。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腰椎不稳及再发椎管狭窄症状。术中2例出现脑脊液漏,术中减压不充分1例,术后3例出现尿路感染,随访过程中出现邻近节段椎管狭窄1例。结论单开窗结联合潜行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潜行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髓核摘除单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对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采用髓核摘除单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等腰椎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术后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手术疗效。文章对后入腰椎手术后疼痛的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腰椎手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和镇痛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后入路腰椎手术 术后镇痛 疼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在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有。方法临床治疗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中均采用椎旁肌间隙入。结果12例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切口无感染,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明显低于传统后正中入手术。结论椎旁肌间隙入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MI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1例的单肱骨干闭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范围。采用UCLA肩关节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出现。1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2~24,平均14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12~20周愈合,平均13.4周。肩关节外展90°,前屈150°~160°;肘关节屈曲130°~140°,伸直0~5°。根据UCLA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优10例,良1例;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11例患者肘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MIPO LCP 肱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