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心灵阵地的守护者,家长带着望子成龙的厚望把学生送到学校,当然班主任就成为学生的第一责任人,挑起这份重担,学生的发展就成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一般来说,一个心理正常的高中生可塑性还是很强的,经过三年的个人努力与人格重塑,是可以成为有用之才的。但那些心理有缺憾,灵魂有创伤的同学,往往容易产生贫困现象,成为学习上的弱势群体。结果高中三年不但学业无成,而且心理有了严重的障碍。家长对此会大惑不解:我的孩子比谁的孩子都要聪明,为什么有这样的结局?大有方仲永“泯然众人”的悲凉,有“龙变虫”的无奈。分析原因,大多数人认为:虫能成龙,龙同样可以变成虫。这如同猴子变成人,而恐龙却在地球上不见踪影是一样的正常。我想着仅仅是一种诙谐之辞。对待产生贫困心理学生现象,我们要理性探讨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为更多学子圆了大学梦。正是因为更多地学生不断进入高校,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在日益增多,贫困生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生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因此,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分析与探讨,对这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一、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1987年以来,教育部(国家教委),财政部就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奖,贷,助,补,减。”等五项内容。2005年,教育部专门成立了国家学生资助中心,重点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各项政策,对全国各个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进行了规范指导。近几年,国家还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陆续实行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要求将高校学费的10%用于助学基金,各个高校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若干勤工助学岗位等等,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资助体系。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并大力贯彻落实,目前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的工作目标,切实保障了广大贫困学子“学有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