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年轻恒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施行氢化钙糊剂(CH)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而观察组施行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治疗前后患牙牙管壁厚度和根冠比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3.33%,要优于对照组的60.00%,治疗后观察组的患牙根管比比对照组的变化要小,牙管壁厚度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机三氧化物聚合体(MTA)用于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感染年轻恒牙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的牙根得到继续健康发育,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顶端移位术在镜影手畸形拇指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西京医院收治的5例镜影手畸形患儿,男3例,女2例,年龄1岁8个月至5岁10个月。采用将桡侧外形及功能较好手指的顶端,移位至掌骨位置适中手指近端的手术方式重建拇指。术后对患儿进行随访,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指再造功能评分标准(0~15分)评价再造拇指功能,Kapandji评分(0~10分)评价拇指对掌功能,测量重建拇指的虎口外展角度、拇指长度、对捏功能。采用SPSS 19.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例重建拇指均存活。术后随访1.5~5.0年,平均3.3年。末次随访重建拇指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前、后患手虎口外展角度分别为44.80°±4.02°及80.60°±8.02°,拇指长度分别为(9.02 ±1.56) cm及(5.86±0.86) cm,拇指对掌Kapandji评分分别为(3.20±0.84)分及(6.6±1.14)分,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拇指再造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2指,良3指,优良率100%。结论采用顶端移位术重建镜影手畸形拇指,外形及功能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简介:目的评估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16例(16膝)患者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PCL断裂。关节镜下对原PCL残端不做切除,采用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两切口法,单束重建PCL,采用悬吊钢板和生物可吸收挤压螺钉解剖复位固定重建韧带。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4~14个月,平均(7.4±2.1)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61.3±8.7)分,提高至随访时的(91.7±6.3)分(P〈0.05)。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异常(C级)9膝、显著异常(D级)7膝,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11膝、接近正常(B级)5膝。16例患者均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的PCL重建术对关节内干扰小,可能有利于重建韧带血供和神经支配的重新获得,手术操作简捷,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重建术在治疗髓外硬脊膜下肿瘤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7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23例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患者,均采取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椎板-棘突复合体,肿瘤切除后将回复并以微型钛合金异型接骨板固定,行椎管重建。术后卧床5~7天后带外固定支具下床活动。佩戴外固定支具3个月,并禁止手术节段脊柱的过伸或过屈运动。结果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术,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21例患者术后症状好转,6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颈段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上肢肌力下降,术后6月随访肌力恢复至3级,康复率为91.3%。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CT三维重建显示,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无还纳复合体塌陷、移位,无固定系统脱落,移位等。结论椎管重建术治疗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可使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达到最大化;恢复了脊柱后柱解剖结构,有效防止了术后脊柱不稳;重建了椎管内膜性及骨性结构,避免了硬膜外和椎管外软组织直接接触而形成局部瘢痕粘连及嵌入。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供区不适的防治方法。方法2004年10月至2009年8月,收治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30例,其中采用自体髌腱移植9例,余21例使用同种异体髌腱重建,均在关节镜下行ACL重建,术后予科学的康复训练。经随访3-26月,以临床检查(前抽屉试验、Lachman实验、轴移实验)IKDC评分、Lysholm评分来评估疗效。结果9例采用自体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经过术中髌腱供区植骨、与异体髌腱移植重建一致的康复训练,短、中期随访膝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差异。自体髌腱移植9例患者中出现2例膝部皮肤麻木,1例跪地疼痛,2例膝行疼痛,髌腱供区不适的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比明显降低。结论植骨修补髌腱供区表面缺损,结合康复锻炼可减少自体髌腱移植术供区的不适症状,尤其膝部疼痛明显减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开展价值与意义。方法:研究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交叉韧带损伤需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手术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Lysholm评分与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当天、出院当天Lysholm评分与增长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研究组术后1天、2天、3天V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疗效与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盆底重建术在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病例48例。于2020年5月-2023年6月研究。普通手术组(24例):传统阴式修补术。全盆底重建术组(24例):全盆底重建术。研究效果。结果:全盆底重建术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PISQ评分更高[95.83%、(65.25±4.36)分,同普通手术组的70.83%、(60.12±3.02)分比较](p<0.05)。全盆底重建术组治疗8周后的PFIQ-7评分、PFDI-20评分、随访12、18、24个月复发率均更低[(6.12±0.25)分、(4.11±0.23)分、0.00%、4.17%、4.16%,同普通手术组的(9.68±1.47)分、(7.69±0.45)分、25.00%、29.17%、37.50%比较](p<0.05)。结论:将全盆底重建术,用于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疗效更佳。
简介:摘要经胫骨隧道重建技术是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经典方法之一,然而该术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杀伤角”效应,即在经胫骨隧道技术中,胫骨隧道出口处具有较为锐利的隧道边缘,移植物在该边缘处存在较大的应力,从而导致移植物与隧道边缘的反复摩擦及移植失败。“杀伤角”效应会导致术后“残存松弛”现象,进而造成术后膝关节不稳,降低患者术后满意度,影响手术长期疗效。近年来,针对“杀伤角”效应,许多学者提出了一系列针对PCL重建术式改良的方法,主要包括采用胫骨端镶嵌技术和经胫骨隧道改良技术等。笔者就“杀伤角”效应的形成机制,以及消除或减小“杀伤角”效应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提高PCL重建效果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对胃癌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医治的70例因胃癌进行了全胃切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给予对照组患者利用食管空肠吻合以及空肠侧侧吻合的方法重建消化道,给予观察组患者利用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数据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形空肠袢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