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本院选取收治的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对照组30例(常规保温)、观察组30例(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入室前体温(P>0.05),患者接受麻醉后0.5h、麻醉之后的1h、手术结束的时候观察组患者体温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数据低(P<0.05)。结论 舒适理论的体温管理应用效果较好,显著减少术后低体温的出现,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保温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1月前行剖宫产择期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2月后行剖宫产择期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的剖宫产护理,观察组产妇进行术中术后保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低体温寒颤的发生率及程度,出院前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对护士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的寒颤发生率为22%,观察组为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寒颤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为98%,对照组为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低体温寒颤的发生及减轻寒颤程度,增加产妇舒适度,提高产妇术后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体温与新生儿腹泻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并分析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腹泻且低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腹泻且低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止泻效果,并分析新生儿低体温与腹泻之间的联系。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腹泻且低体温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腹泻且低体温临床治疗效果,止泻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体温对成人麻醉恢复期的影响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1月 900例成人麻醉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姓氏拼音首字母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 4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强化保温处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率、恢复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率为 1.11%、 1.78%、 0.89%、 1.11%、 1.33%,低于对照组 4.22%、 4.44%、 3.78%、 4.67%、 4.22%, P<0.05;试验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8.00%高于对照组 91.11%(P<0.05)。结论:低体温会影响成人麻醉恢复情况,若控制不当会延迟苏醒,增加不良反应率,影响患者安全,开展有效保温措施更利于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内全身麻醉(全麻)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PACU内的10 341例全麻患者资料。根据在PACU期间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非低体温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年龄和性别后,纳入低体温组336例,非低体温组3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ACU期间发生低体温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PACU内发生低体温339例,发生率3.3%。低体温组年龄(54.1±17.1)岁,男156例,女180例;非低体温组年龄(53.1±16.0)岁,男156例,女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种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PACU期间非低体温组比较,低体温组患者体质指数(BMI)[(22.8±3.5)kg/m2比(24.7±4.2)kg/m2]、基线体温[(36.3±0.5)℃比(36.5±0.5)℃]较低,麻醉时间[(4.4±1.6)h比(3.2±1.5)h]、手术时间[(3.1±1.4)h比(2.1±1.3)h]较长,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较多(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大(L)(OR=5.361,95%CI:2.863~10.037,P<0.001)、俯卧位手术(OR=3.653,95%CI:2.104~6.342,P<0.001)、麻醉时间长(h)(OR=1.421,95%CI:1.227~1.646,P<0.001)、全身麻醉+神经阻滞(OR=1.708,95%CI:1.026~2.843,P=0.039)是PACU期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BMI(OR=0.849,95%CI:0.801~0.900,P<0.001)为独立保护因素。结论PACU期间全麻患者低体温仍较常见,需给予足够的重视,识别高危患者,针对低体温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全身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PACU内的全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有无低体温发生为依据分成甲组(n=100,非低体温)和乙组(n=100,低体温),对导致低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甲、乙组进行体重、BMI、基线体温、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仰卧位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ACU期间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麻醉时间、仰卧位、BMI、出血量。结论:全麻患者PACU期间容易出现低体温,需要高度关注和准确识别,明确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预防对策。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全身麻醉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PACU内的全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有无低体温发生为依据分成甲组(n=100,非低体温)和乙组(n=100,低体温),对导致低体温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甲、乙组进行体重、BMI、基线体温、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仰卧位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ACU期间低体温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麻醉时间、仰卧位、BMI、出血量。结论:全麻患者PACU期间容易出现低体温,需要高度关注和准确识别,明确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预防对策。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品管圈(QCC)在降低早产儿入院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早产儿70例,按照出生时间先后,1月~6月出生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共37例;7月~12月出生的纳入观察组,共33例。 对照组早产儿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QCC管理下的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早产儿低体温发生情况、体温恢复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共有16例早产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43.24%,观察组中共有6患儿发生低体温情况,发生率为18.18%,两组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4.38±1.85)h后恢复正常体温,观察组低体温早产儿平均(2.87±1.42)h后恢复正常体温。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所有低体温早产儿经治疗后体温均恢复正常,未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通过应用QCC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早产儿低体温情况的发生,保障早产儿健康发育成长,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中的预防价值。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12月收治的78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采取干预性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术中低体温、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分别为2.56%、2.56%,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20.51%,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与对照组的20.51%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手术室患者,采取干预性护理方法,可降低术中、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低体温的相关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研究起始阶段为2021年,结束时间节点为2022年,时间段均卡在当年3月份,研究开始前将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分析目标,从中选取有完整资料的90例患者,并使用计算机录入相关数据完成编号排列,参照组纳入单号患者,研究组纳入双数患者,分别使用常规保暖护理、针对性的保暖措施,各组获得的患者数量均为45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所发生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做好统计和记录,总结结果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统计两组拔管、苏醒时间以及复温速度、核心温度和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以此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恢复护理,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恢复患者的体温,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在护理中用低体温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参选患者均为腹腔镜直肠癌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就诊,选取参考病例的时间为2021年3月-2023年3月,随机选取患者为122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者人数为61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低体温手术室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尿量、清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低体温人数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鼻咽温度、心率、血压(SBP和DBP)等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各项指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采用低体温手术室护理效果更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泌尿外科高龄手术患者低体温预防的价值。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泌尿外科提供的样本进行分析,共计100例高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2组,抽签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联用全方位的低体温预防措施。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相关指标数据以及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体温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次数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泌尿外科高龄患者手术中,落实低体温预防效果显著,可减少手术风险,减轻免疫功能的损伤,利于术后康复,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