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某二甲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112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额外实施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包括使用预热输液、加热床垫和暖风装置维持患者体温。通过监测患者入室前、手术中以及术后恢复室的体温变化情况来评估护理效果。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体温维持在36.5°C ± 0.5°C,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C ± 0.6°C(P < 0.05)。此外,在术后恢复阶段,实验组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比例为12.5%(7/56),而对照组这一比例为41.1%(2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间未发现与保温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及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的老年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方法 选择 2023年1~12 月于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178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老年患者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事件并采用倾向性评分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后按1∶ 1分组分为观察组(发生低体温事件,5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体温事件,50例)。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全麻老年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应对策略。 结果 1768例全麻老年手术患者中,低体温事件的发生率为 2.79% (50/1786)。 2组在手术室环境温度、麻醉时长、手术时长、输血量、输液量、年龄、BMI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 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温度 < 21 ℃、麻醉时间 > 2 h、手术时间 > 2 h、输血和输液量≥1 000 mL、年龄> 60岁、BMI≤24. 0 kg/ m 均为全麻老年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风险因素(P均< 0. 05)。结论 全麻下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温度、麻醉时长、手术时长、输血量、输液量、年龄、BMI,临床应给予老年手术患者保暖措施,以避免出现低体温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应用在肺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选择舟山医院2019年1-6月开展肺部手术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3月患者65例为对照组,2019年4-6月患者6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切皮后1 h体温为(36.72±0.12)℃,关闭胸腔前体温为(36.88±0.14)℃,术后0.5 h体温为(36.63±0.11)℃;对照组切皮后1h体温为(36.43±0.03)℃,关闭胸腔前体温为(36.01±0.02)℃,术后0.5 h体温为(35.78±0.01)℃,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12、4.551、4.874,均P<0.05);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为(22.89±2.27)min,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为(50.09±4.22)min;对照组麻醉拔管时间为(31.03±5.43)min,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为(63.13±6.31)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1、7.154,均P<0.05);观察组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54%(1/65),术后30 min寒战发生率为3.08%(2/65),术后30 min躁动发生率为4.62%(3/65);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低体温发生率为20.00%(13/65),术后30 min寒战发生率为15.38%(10/65),术后30 min躁动发生率为21.54%(14/6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15、5.881、7.224,均P<0.05)。结论术中综合保温护理模式应用在肺部手术中可缩短麻醉拔管时间和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有效的保证了围手术期患者体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患者648例,调查患者低体温发生情况,并根据患者恢复期是否发生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648例患者中有50例发生低体温,发生率为7.7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急诊/住院手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室温与发生低体温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18.5、开胸开腹手术、手术时间>4 h、麻醉时间>4 h、术中补液量≥2 000 ml、室温<22 ℃均是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高龄、BMI低、手术和麻醉时间长、开腹开胸手术、术中补液多、室温低均是影响全麻及椎管内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低体温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临床中应针对高危因素对加强对患者的保温管理,预防低体温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低体温与新生儿腹泻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并分析护理干预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腹泻且低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腹泻且低体温的新生儿,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止泻效果,并分析新生儿低体温与腹泻之间的联系。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腹泻且低体温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腹泻且低体温临床治疗效果,止泻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低体温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86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术中采用保温护理。观察两组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低温发生率、寒战发生率、苏醒延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血糖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保温能有效降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中低体温反应,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苏醒,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影响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与干预性护理研究。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行麻醉手术患者100例,按照术中是否出现低体温分为低体温组(n=40)及正常体温组(n=60)。统计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手术室温度等,统计围术期指标,包括麻醉时间、冲洗液体积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麻醉时间、静脉输入液体体积、BMI指数、手术室温度与手术室低体温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超过60岁、麻醉时间超过2h、静脉输入液体体积超过1000ml、BMI指数小于24kg/m2、手术室温度小于24℃是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超过60岁、麻醉时间超过2h、静脉输入液体体积超过1000ml、BMI指数小于24kg/m2、手术室温度小于24℃是手术室低体温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此进行有效干预护理减少术中发生低体温。
简介:摘要:目的 腹腔镜治疗直肠癌术中常发患者体温低下,为预防此类情况发生本研究探讨护理措施在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 2019.1至 2020.1我院确诊并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58 名纳入研究,作为患者总体样本,上述患者分成两个组别,并分别作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此次治疗方案的观察组,分组时应该严格按照随机设立对照的原则方法进行分组。两个患者研究组均包含 29 名随机分配的患者。 对照组主要为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 组则在手术室护理中加强低体温护理,比较不同时刻 2组鼻咽温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麻醉起、术中及术之后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结 论强化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室低温护理,可精确防治低温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在低体温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一年内我院收治的低体温新生患儿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体温复温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新生儿体温复温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应用于低体温新生儿的护理中,可显著提升护理效果加速新生儿体温恢复,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