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无意视盲是指由于专注于某项任务而对视野中其他事物视而不见现象,它同时受意外刺激低水平物理特性、语义相关以及观察者自身因素影响。无意视盲是联系知觉、意识和注意重要桥梁。本文采用静态无意视盲范式,随机选取8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同时考察了意外刺激位置和意义对无意视盲影响。结果表明:(1)意外刺激呈现位置对无意视盲没有显著影响,呈现在外周和中央探测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无意视盲可能是受基于注意区域而不是基于注视点位置因素影响;(2)意外刺激意义对无意视盲有显著影响,相比于无意义刺激,有意义的卡通笑脸不管呈现在中央还是外周,都更易获得探测。

  • 标签: 大学生 无意视盲 意外刺激
  • 简介:探讨冲动、自我调节与手机依赖间关系,并检验手机使用在三者关系间中介作用。采用BIS-11冲动问卷、BIS/BAS自我调节测量问卷、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问卷和手机使用情况问卷对90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变量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高冲动正向影响手机依赖,自我调节负向影响手机依赖;(2)冲动人格特质、提升调节通过手机使用中介作用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结论:高冲动大学生易出现手机依赖行为,自我调节尤其是防御调节有利于降低手机依赖行为。

  • 标签: 冲动性 提升调节 防御调节 手机使用 手机依赖
  • 简介:面孔二态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发展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性别特征,男性化与女性化是这一维度两个水平。本研究探索面孔二态是否会对学龄前儿童信任行为产生影响,并从幼儿对二态面孔的人格标签角度来解释。实验1修订信任博弈任务(Trustgame),考察学前儿童信任行为是否会因搭档面孔二态(男性化和女性化)而不同,经历负反馈后被试在下轮游戏中信任选择率是否会下降;实验2让学前儿童选择人格形容词来描述不同性别化面孔,探讨幼儿对不同二态面孔是否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结果表明学前儿童对女性化面孔信任选择率最高;在遭遇负反馈后下一轮游戏中,幼儿对他人信任率显著下降;学前儿童认为女性化面孔更具有积极人格,而更多将男性化面孔与消极人格词汇匹配。由此,二态面孔影响学前儿童信任行为,在于他们对二态面孔已形成不同的人格标签。

  • 标签: 面孔二态性 人格标签 学前儿童 信任博弈
  • 简介: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北京儿童和568名农村儿童为被试,考察流动儿童流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关系。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城市流动和住房流动偏高,而学校流动性相对偏低;(2)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方面,流动儿童显著高于北京儿童和农村儿童;住房和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流动儿童;(3)流动儿童流动对其孤独感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而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预测系数为30.2%。流动儿童存在较高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孤独感。

  • 标签: 流动儿童 流动性 社交焦虑 孤独感
  • 简介:以往研究发现个体为自己和为他人创造表现存在差异,但研究结论不一致。另外,考虑到社会动机是影响“自我-他人”表现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2(社会动机:亲社会、利己)×2(“自我-他人”: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考察社会动机与“自我-他人”如何来影响创造表现。结果发现,亲社会组创造表现新颖、有效和总分均高于利己组,支持了动机信息加工理论。自我组在创造表现新颖和总分上高于他人组,这与解释水平理论观点不一致。矛盾原因可能是在东方“紧”文化背景下,人们按照社会认可价值体系来为他人创造时,人们对新颖态度是谨慎,因此为自我创造比为他人创造更加新颖。

  • 标签: 自我-他人 解释水平 社会动机 创造力
  • 简介:在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跨文化心理测量都是研究文化与行为间关系重要方法。文化有多种面相,包括:(1)文化地区内众人认同心理特征;(2)被广泛认定为在文化地区内十分普遍心理特征;(3)地区文化历史、制度、自然与人为生态。这些文化变量间只有松散联系。此外,研究者可以在个人和文化层次测量文化心理变量。文化内容各种面相和在不同层次测量文化变量经常发生互动,动态地影响行为。在本文中,我指出文化变量多样及其互动对跨文化心理测量在概念和方法上启示。

  • 标签: 跨文化测量 文化面相 多层次分析 文化与心理
  • 简介:本研究采用经典的人工语法范式,并引入迁移任务探讨在记忆和规则探索两种指导语条件下,被试所习得究竟是规则还是组块?同时采用结构知识主观测量方法,对内隐学习习得知识无意识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记忆指导语条件下被试能成功区分合法串和非法串,即出现语法学习效应,但规则探索指导语条件下被试并没有表现出语法或组块学习效应,结构知识主观测量发现这种内隐学习优势效应主要来自无意识结构知识贡献:在迁移研究中发现附带学习组和有意学习组均在迁移任务上表现出语法学习效应,这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所获得语法规则是抽象和可迁移

  • 标签: 人工语法范式 规则 组块 结构知识
  • 简介:采用眼动追踪法考察面孔部件相似判断中.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平均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做出“很不相似”判断平均总注视时间:(2)判断目标部件相似时,被试对目标部件注视不一定显著多于对其他部件注视:(3)目标部件相似判断中.被试对其他部件注视在相似加工中期阶段更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1)做出“很相似”判断和“一般相似”判断加工过程比做出“很不相似”判断加工过程更复杂;(2)面孔部件相似判断中,其他部件会影响目标部件判断:(3)其他部件对目标部件相似判断影响主要发生在相似加工中、晚期阶段。

  • 标签: 相似性判断 面孔部件 眼动
  • 简介:目的考察初中生抑郁状况及其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关系。方法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中文版对32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且对这些学生父亲或母亲施测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结果初中生整体抑郁水平较高,一半以上学生表现或可能表现出一定程度抑郁。初一和初二学生在抑郁上差异显著。初中生感受到家庭亲密度和适应与家长感受到不一致。初中生抑郁水平与其评定家庭适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初中生抑郁问题较为普遍,且与其感受到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关系密切。

  • 标签: 初中生 抑郁 家庭亲密度 适应性
  • 简介:采用修订COPE量表对53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及其在正、负压力情境下应对方式异同.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总体压力水平为中等,但承受着较大工作压力且负多于正;(2)中小学教师应对两类性质压力采用方式趋于一致,具有一定跨情境.但在应对负压力时,倾向于联合使用各种应对方式,且更倾向于采用精神寄托、行为解脱等非适应应对方式.

  • 标签: 中小学教师 情境性 中等 应对方式 倾向 压力
  • 简介: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exRoleInventory,BSRI)自1974年发表后,就被广泛应用于个体性别角色以及做与个体性别角色相关研究中,但是贝姆性别角色量表是否具有跨文化一致,论证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BSRI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印度和马来西亚以及西亚以色列等国家(地区)使用情况,以期为BSRI应用以及做与性别角色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BSRI 性别角色 跨文化一致性
  • 简介:随着我国司法形式发展完善,心理干预机制日益受到重视。在涉少刑事审判过程中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是一种较为新颖司法尝试,但其必要却尚未被详细加以论证。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原因、心理干预所能起到作用以及心理干预机制引入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证明将心理干预引入青少年司法过程必要,并对已经或将要遇到问题进行列举。

  • 标签: 涉少刑事审判 心理干预 心理咨询 青少年犯罪心理
  • 简介:学习判断是指对当前已经学习项目在以后测验中成绩预见性判断.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选取正向词对和反向词对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回忆任务下小学生学习判断准确及偏差。研究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即时学习判断准确受到词对类型和回忆任务影响:(1)小学生线索回忆任务下学习判断中,正向词对准确较好,反向词对出现了高估,表现出了学习判断预见偏差;(2)自由回忆任务下学习判断中.两种词对都出现了显著高估。研究结果丰富和细化了流畅假说对学习判断加工机制解释.并提出即时学习判断准确偏差是由于编码流畅和提取流畅差异造成

  • 标签: 小学生 回忆任务 学习判断 准确性
  • 简介:3-9岁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发展冉乃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前言国外对自我意识和社会发展研究,有较长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皮亚杰、科尔伯格对自我意识做了有价值探索;前苏联心理学家除对自我意识本质、结构进行研究外,对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 标签: 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自我认识 去自我中心化 自我情感 社会化过程
  • 简介:采用虚荣特性问卷、冲动购买行为量表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对63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虚荣特性(包括外表关怀和成就关怀)与大学生冲动购买行为关系,以及物质主义价值观(包括以财物定义成功和以获取财物为中心)在其中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外表关怀与冲动购买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成就关怀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显著正相关;(2)以财物定义成功部分中介外表关怀与冲动购买行为关系,但以获取财物为中心中介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大学生 虚荣特性 物质主义 冲动性购买行为
  • 简介: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发展关系。让355名2岁儿童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社会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关系随儿童交际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社会发展影响随着儿童气质不同而不同。

  • 标签: 父亲 养育方式 气质 社会性发展
  • 简介:采用父亲忽视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自我同一量表,对521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情绪调节为中介,研究父亲忽视对青少年自我同一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情感距离和认知重评对高中生同一有较强预测力,认知重评在情感距离与同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认知重评在父亲参与与同一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父亲忽视 自我同一性 情绪调节 中介.
  • 简介: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采用状态社会创造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流畅和变通性等创造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适当、有效和冒险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交互作用,美国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 标签: 状态社会创造性 跨文化研究 儿童
  • 简介: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发展关颖,刘春芬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家庭因素是影响其社会化程度首要因素。而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为目的教育活动,在影响儿童发展家庭诸因素中,占...

  • 标签: 父母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 儿童社会性发展 宽容型 儿童发展 儿童行为
  • 简介:西方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同样是可行,这一点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色个体宗教心理发展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目前课题组进行了多项关于信仰基督教儿童和信仰天主教儿童宗教认知发展、宗教情感发展、宗教行为发展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主要考察任务、年龄、性别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一项战略任务。因此,如何挖掘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教义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有关实验研究,不仅对落实党十八大报告精神具有非常现实意义,而且对丰富中国文化背景下宗教心理学实验研究时代内涵具有重要学科建设价值。

  • 标签: 中国 宗教心理学 实验研究 可行性 重大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