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喜鹊神话在我国广为流传,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喜鹊在天河架起桥梁,使牛郎织女这对隔河相望的夫妻得以暂时团聚。飞禽走兽,千流百品,为什么在这则神话中由喜鹊担当起使夫妻团圆的义务呢?对此,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喜鹊形象加以分析,这既能解开牛郎织女神话之谜,又可窥见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特征。喜鹊在上古时简称鹊,是在我国分布很广的留鸟,从内陆到沿海,几乎各地都可以见到它。喜鹊巢居,大多营巢于村舍高树间,它的巢既大且牢,特别引人注目。正因为如此,古人在提到喜鹊时,首先想到的是它善于筑巢的特点,并通过长期观察,对喜鹊筑巢的时间有
简介: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国民大革命,不仅催生了革命文学,而且吸引了不少女作家投身其中。1929年、1930年上海春潮书局先后推出谢冰莹的《从军日记》和陆晶清的诗集《低诉》,两部文集以不同风格展示了大革命期间特别是北伐战争期间妇女参加革命的经历。虽然同为大革命时期的作品,但不同的文体和迥异的写作风格,加之出版策划、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部书稿的不同命运。前者成为革命文学的典范;后者则反响平平,即便再版时经过精心策划,却因强调爱情元素而脱离革命文学的范畴,以至于渐趋隐没。两部作品体现了革命文学发展初期个性化的文学话语与集体性的政治话语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同时凸显出革命文学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向左转”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