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期颁布的两个"证据规定"在许多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规定,对我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而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部门均对其做出高度评价并抱以极大的期望。然而这两个"证据规定"并非是毫无漏洞的,在一些内容上规定的不周全和不合理很可能使其最初立法目的难以得到充分实现。充分认识这两个"证据规定"的进步与不足,才能以其为基点,对刑事司法体系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完善。
简介:近年来,笔者在办案中经常发现有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有意隐瞒一些于己不利的证据。问其原因,一是认为隐瞒于己不利的证据可以避免在诉讼中陷于被动不利的局面,进而避免败诉的结果;二是认为隐瞒证据的行为即使被发现了也不会给自己带来诉讼上的不利后果,法院顶多只能按照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进行处理,而不能判其败诉。
简介:非法证据的排除是基于证据能力而非证明力的排除,应以此为基点厘清该规则的适用范围,将非法证据与证明力有缺陷的虚假证据区分开来;瑕疵证据不同于非法证据,二者有质的区别。应原则上排除重复供述,保障被追诉人供述的自愿性。非法证据排除范围的完善应从刑事诉讼程序的立法规定出发,以被追诉人基本权利的保障为核心审慎推进,应逐步实现非法证据认定的程序转向,发挥该规则制裁、预防程序违法的效力。
简介:证据开示(discovery),又称为证据展’示,是英美等国家实行的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庭审调查前双方当事人对自己获得的证据材料向对方公开的一种活动。正如美国法学家大卫·W·纽鲍尔所说,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是审判前在控诉方和辨护方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
简介:“关于刑事证据规则的调研”是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重点调研课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沈阳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的调研报告深入分析了当前刑事证据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证据规则提出了具体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简介: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近期发布的报告看,受国际毒潮和国内多种涉毒因素的影响,上海重大毒品案件仍呈上升趋势,毒品案件数量亦逐年上升。
简介:
简介:证据调查必要性问题所关注的是哪些证据应当进行调查、哪些证据不需要调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5条对不需要调查的证据首次进行了规定,但规定得较为模糊,难以指导审判实践,当事人在证据申请被驳回后也难以得到有效救济。明确证据调查之必要性,应先确立预断禁止原则及唯一证据原则这两大前提,在此基础上用程序性思维予以判断,同时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和处分权,进而分别采用不同的裁判方式。
简介:引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决定刑诉法再修改成败的重要支点。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研究,自世纪交替至今,已逾十载,近年的基本态势是日趋冷寂。纵览相关成果,可谓汗牛充栋、蔚为大观;各种方案设计,层出不穷、各有千秋。
简介:音像资料做为证明案件的一种证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司法实践,音像资料的审查和判断对准确打击犯罪、提高办案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简介: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突出.而我国有关证据的法律条文较少.而且过于原则和笼统.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不强。随着司法改革的开展与深入.证据立法的完善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本文就刑事证据立法完善的必要性、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关系、沉默权等三个热点问题加以论述。以期对推进我国刑事证据立法有所裨益。
简介:刑事被害人品格是指被害人的名声、在社区的威望以及过去具体的行为实例等,由于其证明效力低下、易引起认识偏见以及可能对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等原因,立法一般排除被害人品格证据的适用。但是被害人品格证据可以在故意伤害和性侵犯案件中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证明价值。所以,深入客观地分析美国联邦证据规则对被害人品格证据的规定,才能更好地为我国制定被害人品格证据规则提供理论支持。
简介:证据是指能够依照法定规则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在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刑事诉讼的中心地位.本文章将着重论述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实践中具体应用问题。
简介: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作了完善,但由于观念上和制度上的因素,有些原则、制度至今仍未确立。自由心证原则、证据先悉程序和证人宣誓制度即须建立完善。
简介:案名:方某受贿案[基本案情]2008年1月,开发商毛某购买了某市一块土地用于房地产开发,在工程建设中因擅自调整容积率需要补缴土地出让金,后毛某与该市分管城建、国土的副市长方某结识后,在方某的帮助下,毛某实际支付土地出让金远远低于正常应缴数额。
简介:技术侦查虽然在实践中大量存在,但中国现行法律无力制约技术侦查,其合法性一直颇受争议。因此,通过这些手段获得的材料是否具有证据能力就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中一个退退两难的问题。追严重妨碍了法院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制约了办案效率、影响当事人正当权益的实现。只有通过刑事诉讼立法明确技术侦查的合法性,进而解决其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问题,才是摆脱实践困难的最佳途径。
简介:盖然性理论在我国的立法与司法中并未得到普遍的承认,但为了适应高科技发展及我国民事诉讼程序之准确、及时、合法、公正的要求,本文尝试通过对视听资料、电子证据及盖然性理论的分析,希望得出在当今电子证据广泛运用以证明案情的民事诉讼中,高度盖然性理论适用的科学性与必然性。
简介:一、反思的缘由2010年'两个证据规定'[1]在规范层面对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进行了区分,由此推动学界对区别于非法证据的瑕疵证据展开研究。迅速形成的主流观点认为瑕疵证据存在三个基本特征:(1)瑕疵证据是存在轻微技术性违法的证据;(2)瑕疵证据是证据能力待定的证据;(3)瑕疵证据适用可补正的排除规则。[2]此后至今,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修改、新的司法解释出台、司法
简介:一、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传闻证据规则是英美证据法中的一项古老、重要的基本规则,起源于英国,与陪审团制度一起被认为是英国证据法最重要的特征。它产生的前提是陪审团制度的发展(由原来的陪审团成员既控告犯罪又证明犯罪事实,发展为证人和陪审团成员严格区分),确立的基础是诉讼职能的划分(调查职能和审判职能的分离)。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从先是禁止使用口头的传闻证据,继之以禁止使用书面证言,到大约1675年,反对传闻证据的规则逐渐定型。
关于两个“证据规定”的评析
当事人隐瞒证据会败诉吗?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范围探析
建立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法律思考
刑事证据规则若干问题提要
锁定每一克毒品的证据
论证据制度中的程序保障问题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与完善
民事证据调查必要性研究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阶段论”构想
浅谈音像资料证据的审查与判断
关于刑事证据立法的若干问题
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研究
论行政执法证据规则及应用
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立法完善
借贷利息型贿赂犯罪的证据审查
技术侦查所获材料的证据能力考察
论电子证据与高度盖然性理论
瑕疵证据理论的反思与重建
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与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