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氨磺必利以及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不同,将上述入选患者进一步划分为A组(阿立哌唑治疗,32例)、B组(氨磺必利治疗,32例)与C组(奥氮平治疗,31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糖脂代谢[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总胆固醇(TC)]、泌乳素(PRL)水平以及体重指数(BM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FBG、HDL-C、TG、LDL-C及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与B组患者HDL-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FBG、TG、TC水平低于B组、C组患者,差异圴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4周后HDL-C水平高于C组患者,而LDL-C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PRL水平均低于B组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BM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A组患者BMI值均低于B组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氨磺必利、奥氮平比较,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性激素水平与BMI的影响相对较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LE患者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因素,提升医务工作者对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认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9年9月1日我院收治的SLE住院患者的资料,分为2组,有消化系统病变的为消化系统受累组243例,随机抽取无消化系统病变的患者为对照组486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各项检查及治疗效果等,Logistic回归分析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影响因素。结果① 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患者共243例,发生率为6.4%(243/3 820),以消化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占20.2%(49/243),常见的原因依次为狼疮性肝炎52.3%(127/243),肠系膜血管炎(LMV) 35.0%(85/243),假性肠梗阻(IPO) 9.9%(24/243),狼疮相关性胰腺炎8.6%(21/243),蛋白丢失性肠病(PLE) 7.0%(17/243)。②与无消化系统受累的患者比较,消化系统受累组年龄较低[(38±14)岁和(32±15)岁,t=-2.47,P=0.014],中位病程短[12.0 (3.0,72.0)个月和5.0(1.1,24.8)个月,Z=-5.67,P<0.001],SLEDAI评分高[(10(6,28)分和16(9,37)分,Z=2.24,P<0.001],出现皮疹(38.7%和53.5%,χ2=14.46,P<0.001)、关节肿痛(36.4%和46.7%,χ2=7.12,P=0.008)、心包积液(43.0%和56.4%,χ2=11.53,P=0.001)、血小板下降[(216±111)×109/L和(175±114)×109/L,t=-4.69,P<0.001]、肾盂和输尿管积水(1.0%和12.8%,χ2=47.47,P<0.001)的发病率高,而肺动脉高压(PAH)(31.2%和10.7%,χ2=36.99,P<0.001)发病率较低;ALT[(17(10,29) U/L和59(16,127) U/L,Z=9.65,P<0.001]、AST [25.0(18.0,37.0) U/L和82.5(25.0,289.0) U/L,Z=10.57,P<0.001]、ALP[58(46,76) U/L和82(56,187) U/L,Z=8.42,P<0.001]、肌酸激酶(CK)[44.0(28.0,83.0) U/L和58.5(34.0,176.0) U/L,Z=4.46,P<0.001]、LDH[(309±206) U/L和(443±332) U/L,t=5.64,P<0.001]、空腹血糖(FBS)[(5.0±1.5) mmol/L和(5.3±1.7) mmol/L,t=2.16,P=0.031]、TG增高[(2.0±1.3) mmol/L和(2.7±2.2) mmol/L,t=4.55,P<0.001],白蛋白[(30±7) g/L和(27±7) g/L,t=5.87,P<0.001]和高密度脂蛋白(HDL)[(1.1±0.8) mmol/L和(0.9±0.5) mmol/L,t=-4.20,P<0.001]降低,抗SSB抗体阳性比率(16.0%和9.5%,χ2=5.60,P=0.018)降低。③随访90 d,203例合并消化系统受累的SLE患者缓解,30例(12.3%)死亡,对照组9例(1.8%)死亡,缓解组使用环磷酰胺95例(46.8%)比未缓解组5例(12.5%)明显增加( χ2=16.23,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无PAH、ESR、ALT、谷氨酰转肽酶(GGT)、间接胆红素和SLEDAI评分增多、肾盂和输尿管积水、白蛋白、HDL减少为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腹腔积液、FBS增高是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预后差的影响因素。结论SLE合并消化系统受累死亡率较无消化道系统受累高,常见狼疮性肝炎和LMV。肾盂输尿管积水,SLEDAI评分增高,肝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黄疸、FBS增高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使用环磷酰胺治疗是保护性因素。
简介:摘要利用在原核生物中观察到的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与相关的Cas(CRISPR- associated proteins)蛋白构成CRISPR-Cas系统作为真核细胞中的基因编辑工具为近年研究热点。效应蛋白由多个Cas蛋白组成,包括两个大类五型系统。Cas蛋白结合特定的核酸序列,具有核酸酶的功能用于可编程基因组编辑和表观遗传调控,同时在疾病诊断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中Cas6是一种独立于金属的单转位酶,依附在crRNA裂解产物上,可识别并在crRNA转录前的重复序列中裂解单个磷酸二酯键。核糖核酸内切酶Cas9为RNA引导的DNA裂解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编辑工具,同时在感染性疾病检测、癌性病毒感染的消除或灭活、肿瘤免疫治疗、肿瘤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的调控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Cas12a具有两种不同的核酸酶活性,且该双重催化活性已被用于多重基因编辑。Cas12a的显著特性使其应用于目标DNA与RNA快速检测,成为CRISPR-Cas基因组编辑工具包的补充。RNA引导的RNA靶向核酸内切酶Cas13a是RNA引导、RNA激活的RNA酶,已被开发为RNA检测、RNA成像和RNA调控的强大工具,同时利用Cas13a构建高灵敏度及特异度的检测方法也可为感染性疾病在诊断过程中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展开对CRISPR-Cas系统相关的Cas蛋白的深入研究,同时对上述系统在不同疾病中的重要应用等进行阐述,有助于为各项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Sorsby眼底营养不良(SFD)的临床表现、治疗和相关致病基因。方法循证医学研究。以Sorsby眼底营养不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新生血管、TIMP3基因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和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4月。由两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排除重复、信息不完整或不相关文献以及综述性文献。采用SPSS26.0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95%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的估计值。统计并记录SFD的临床表现、治疗和相关致病基因。结果根据检索策略初步检索出157篇文献,最终纳入16篇文献的35例患者49只眼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13例,性别不明5例;左眼、右眼分别为16、19只眼,眼别不明14只眼。患者发病年龄(42.33±2.19)(28~59)岁。家族史阳性19例,总阳性率54.3%(19/35,95%CI 36%~72%)。基因变异31例,均为TIMP3基因变异;纳入文献中检测未发现变异、变异未报道位点分别为2、2例,总阳性率93.9%(31/33,95%CI 85%~100%)。基因变异的31例中,英国、德国、瑞士、中国人种分别为22、4、1、4例,检出率均为100%(22/22、4/4、1/1、4/4)。SF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眼底黄白色沉积物及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下降;随后沉积物向周边扩展、CNV进一步发展及周边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导致患者视力严重下降。SFD的治疗方式有光动力疗法以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糖皮质激素、维生素A等药物治疗,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为一线治疗方案,而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的预后疗效更好。结论TIMP3基因变异导致了SFD;其眼底特征性表现为黄白色沉积物及CNV,由中心向周边发展,导致患者视力进行性下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为一线方案,联合治疗比单一治疗的预后疗效更好。
简介:摘要防滑控制(WheelSlideProtection,简称WSP)就是为了避免车轮打滑而采取的控制技术,是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核心技术,也是制动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既有高速动车组主要还是引进国外车辆,制动防滑控制技术还由外方掌握,运用维护中防滑参数的调整还受外方限制。此外,国外防滑系统的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是依据该国黏着机理的研究成果来设计的,其适用于该国轮轨黏着特性。由于我国的铁路运用环境和轮轨黏着特性都与国外有明显差异,导致既有高速动车组在引进初期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轮对擦伤事故,这意味着国外防滑系统的控制参数和控制策略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轮轨黏着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