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词语的语义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语义色彩的偏移。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词语内部色彩的历史变化,对因组合而引起的词语色彩偏移的研究则比较少。本文简要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组合结构引起的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其中的中性词语,以图对词语色彩的研究有所贡献。
简介:本文将巴尔特的“中性”概念改造为“二元对立项的中间状态和消解方式”,并将这个概念运用于汉字符号的分析,指出汉字具有类符号、类文字的中性特征。本文还通过图文关系的“离心化”和“向心化”两种中性化类文字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释了汉字中隐含的与西方符号学不同的理论范式,并预示了这种“中性”符号学范式的现代意义。
简介:确山方言中的“多+A”在表示中性问与偏向问时存在形式对立,前者用“多A儿”,后者用“多+A”,而且用于中性问的“A儿”的性质与其他儿化现象有显著差异。另外,中性问与偏向问的否定形式和所使用的语气词也不同。普通话中能表示中性问的“多+A”也都可以表示偏向问,它们没有明确的形式差异,但该结构的多义性仍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由于中性问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大大超过偏向问,它们表示偏向问的事实经常被忽视。
中性词语的语义偏移综述
“中性”——汉字中所隐含的符号学范式
河南确山方言中的“(有)多A”与“(有)多A儿”——兼论普通话中被“中性问”掩盖了的“偏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