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正>昨夜我临睡要服睡药,但失手把药瓶掉了,只听得"咯噔"一声,药瓶不见了。我想瓶子是圆形,会滚,忙下床遍寻,还用手电筒照着找,但不见踪迹,只好闹醒阿姨,问她要了一板睡药。她已经灭灯睡了,特为我开了灯,找出我要的药,然后又灭了灯再睡。我卧房门原是虚掩着的,这时却开了一大角,我把门拉上,忽见门后站着个狰狞的鬼,吓了一大跳,但是我认识那是魔鬼,立即镇静了。

  • 标签: 杨绛 要服 下地狱 老来 九十九 道高一尺
  • 简介:<正>古人大约是感伤得紧,在我读过素的这首诗之后,作如是想。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落花入户飞,细草当街积。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素:《山斋独坐赠薛内史》

  • 标签: 怀人 风望 盈樽 薛道衡 酬范记室云 内史舍人
  • 简介:显惠是当代“边地”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家。他的新作《甘南纪事》突破了千篇一律的“边地”叙事圈套,以“在场”的态度冷静地叙述他看到的、听到的有关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生活细节,以期在一个“无信”的社会中建立起“有信”的故事。从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人性、人情以及对文明的深刻反思——而这恰好接上了20世纪沈从文“边地”书写的精神传统。

  • 标签: 杨显惠 边地书写 文化批评
  • 简介:《悖立与整合:中西比较诗学》(以下简称《悖立与整合》)是一部理论体系构建严谨且宏大的学术专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这部厚重的中西比较诗学读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乃乔教授至今为止撰写的惟一一部专著,共72万字;在这部专著的《后记》中,他曾陈述了自己思考、书写、修订及最终完成这部专著所经历的三个重要学术阶段:“1992年至199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立论,形成了初步体系性的架构;1995至1997年,在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完成了理论体系上的规模性构成;2006年至2017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就文献的使用、校对及理论逻辑的自洽化、深度化再度做出大规模的修订。”

  • 标签: 中西比较诗学 整合 悖立 学术专著 北京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 简介:中学时偷师“画宝像”要说跟绘画结缘,还要从宏富的中学时代讲起。那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代,申城大街小巷的空墙上大多写着毛主席语录或绘有毛主席的画像。一些喜爱画画的人虽然是业余水平,但也都以能“画宝像”为荣。那时的宏富还不会画画,但他很羡慕这些人,于是,他就向学校、里弄请战,

  • 标签: 杨宏 领袖人物 中学时代 毛主席 画画 学校
  • 简介:钱锺书先生最早写日记、读日记、评日记可以追溯到他读中学的时候。在桃坞中学上初中时,钱锺书就常被校报约稿,情急之中就以自己的读书笔记应付。这是钱锺书一生常用的写作方式,这里还不知道他有没有形成写日札的习惯。就目前所知,《〈复堂日记续录〉序》恐怕是钱锺书最早有关日记的文章。写作此文时,他方从辅仁中学毕业,考取清华,尚未北游。

  • 标签: 钱锺书 日记 札记 杨绛 写作方式 读书笔记
  • 简介: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工作,更是影响巨大。令人遗憾的是,他们这个特有的贡献并没受到学界、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足够重视。本文对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对中国古典文学英译工作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现实意义及学术意义予以详细阐发,对二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基本理论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以引起学界对中国文学英译工作的普遍重视。

  • 标签: 杨宪益 戴乃迭 翻译文学
  • 简介: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感谢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傅光明先生、王秀涛先生给我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能在这里向诸位朋友汇报并一起探讨、交流、学习与阅读钱锺书、绛两位先生作品的心得和体会。

  • 标签: 钱锺书 杨绛 中国现代文学馆 哲人 超然 傅光明
  • 简介:20世纪40年代初期,张爱玲以《金锁记》名震上海文坛。作品既有《红楼梦》《金瓶梅》等中国古典小说的遗风,又兼有西方某些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具有独特的叙事风格。下面笔者将立足义《中国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金锁记》文本的结构艺术。

  • 标签: 《金锁记》 叙事空间 双结构 组合艺术
  • 简介: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因其丰富的内涵,成了翻译难点。本文以鲁迅作品中民俗文化的翻译为例,比较了两个鲁迅作品英译本,并尝试总结适合文学作品民俗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 标签: 民俗文化 文化负载词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