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是京剧人才培养的重镇,六十年来一直为世人瞩目。从1951年成立艺培戏校,后由政府接管,自郝寿臣担职首任校长以来,经马良,直到孙毓敏,历任校长都是极有成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无数京剧大家就是在这座学校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并且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与剧目基础,因此,北戏与当代其他任何…所戏曲教育机构相比,

  • 标签: 京剧表演艺术家 马连良 剧目 少年 成材 戏曲艺术
  • 简介:毛奇龄著有两种拟厢词,学界对这两种拟厢词的名称和归类多有混淆。本文根据毛奇龄拟厢词二种的文本和相关史料,得出毛奇龄所作的两种拟厢词正确名称应为《不卖嫁》、《不放偷》,而其种类则并非学界长期以来误认为的杂剧,而是介于诸宫调和元杂剧之间的一种表演形式。这种表演形式具有古歌舞"歌者不舞,舞者不歌"的重要特征。

  • 标签: 毛奇龄 拟连厢词 不卖嫁 不放偷 说唱
  • 简介:杂技界都知道我们成氏五兄妹的小武术,内行外行人都喜欢这个节目。新中国成立时,我们五兄妹风华正茂,又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先后到过英国、法国、印尼、日本等18个国家。拍过两部电影,一部叫《中国杂技艺术表演》,一部叫《欢天喜地》。我们还经常参加招待国外首脑的文艺演出。1957年在北京饭店亚非电影周茶话会上,我们兄妹演完了小武术,周总理叫我过去,亲手送我一枝红石榴花。他对我说:"一次比一次演得好,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再接再励"。这花虽然是给我个人的,但它是五兄妹的荣誉,我兴奋得一夜没睡。转眼三十多年过去,我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我们五兄妹小武术的成功,首

  • 标签: 小武术 不断创新 不断学习 新中国 北京饭店 艺术表演
  • 简介:由《白帝城》说慈禧看《营寨》丁汝芹五月中旬,中国京剧院青年团上演了《白帝城》一剧,刘备扮演者张建国的演唱委婉流畅,如泣如诉,表演沉静自然,颇有大家风范,继承了奚派表演风格,却又并非在舞台上刻意模仿前人,实为近年来剧坛不多见的上乘演出。现在上演《白帝...

  • 标签: 中国京剧院 表演风格 扮演者 谭鑫培 平署 周信芳
  • 简介:近日,重读马良先生的《〈海瑞罢官〉演出杂感》一文,结合王雁导演1995年末在上海为我复排此剧时归纳总结的“一字诀”,似有感悟,加深了我对马派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 标签: 《海瑞罢官》 马连良 心得 排演 归纳总结
  • 简介:在明代万历年间,安徽青阳腔流入赣北,盛行于湖口、都昌、彭泽、星子、瑞昌一带,并一直在农村中默默地延续着生命。当地群众把这一戏曲样式称为“高腔戏”.研究界有时候把它称为“都、湖高腔”,有时候又称为“江西青阳腔”、“赣剧青阳腔”。直至20世纪50年代,当地还有民间的业余演出,剧本则被群众辗转传抄,当作识字的课本,

  • 标签: 高腔 三国戏 台本 青阳腔 万历年间 50年代
  • 简介:民国时期,京剧盛行南北,京、津、沪等地戏院林立,夜夜笙歌。普通戏迷能在戏院一睹名伶风采,已心满意足了,要想获得名家亲炙,不啻难于上青天。近代宁波帮富商“五金大王”叶澄衷的曾孙叶惟德,缘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幼年便有幸结识“四大须生”之一的马良,并受到这位名满天下的京剧泰斗的当面指点。前不久,年过八句的叶惟德老先生在其上海寓所向笔者谈起这段往事时,依然兴奋异常。

  • 标签: 马连良 交往 民国时期 家庭背景 宁波帮 京剧
  • 简介:2012年10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推出了学院60华诞的献礼剧目——原创少儿京剧《少年马良》,并于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了两轮公演,得到了许多积极的评价,也凸显了对北戏老校长的怀念,

  • 标签: 马连良 少年 京剧 少儿 原创 北京长安大戏院
  • 简介:1948年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如火如荼,胜利曙光已经在望。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党的上海地下组织“文委”决定:在“文委”之下,建立一个“戏剧电影中心组”,由吴小佩、吕复和我组成,任务是统一联系剧影界的党员。实际上相当于建立剧影支部,我们三人等于支委。后来我们通称为“三人小组”。吴小佩是组长,她是代表“文委”的,吕复是演剧九队队长,刚刚率九队由无锡进驻上海,同时还在市立戏剧学校兼课;我则是在率上海观众演出公司旅行剧团由台湾回到上海后,由于剧团解散,没有具体职业,时间较空,因此除了九队和剧校的几个党员由吕复联系外,大多数分散的党员约20人都由我联系。在“文委”领导下,我们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 标签: 人民解放战争 上海 海地 纪念 协会 戏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