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数字乳腺摄影结构扭曲征象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全数字乳腺摄影患者中,具有结构扭曲征象,并剔除证实因体位及加压因素所致乳腺内异常密度及合并典型恶性钙化,仅表现为乳腺结构扭曲、变形,共50例。回个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并对12例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术后改变8例,脂肪坏死伴间质纤维化1例,囊性增生9例,炎症6例,硬化性腺病3例,恶性病变23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粘液癌3例,Paget病2例。经四表格Fisher精确算法检验,病变区密度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5);而边缘征象在病变的良、恶性之间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边缘浸润征在恶性病变中具有显著意义(P=0.01),边缘模糊征象在良、恶性病变出现具有显著意义(P=0.014),星芒征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区结构消失在恶性病变出现具有显著意义(P=0.025),“病变区结构可见”征象在良恶性病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触诊病变质地在良恶性病变间及良性病变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P>0.05)。结论术前定位穿刺局部切除活检,是诊断以结构扭曲为主要征象乳腺癌的可靠手段;通过结构扭曲切除后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加深了对结构扭曲征象的认识,大大提高以结构扭曲为主要征象的乳癌的诊断符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弹簧圈定位在胸腔镜肺部孤立小结节切除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月的孤立肺结节12例,术前先在CT引导下使用弹簧圈定位,然后在透视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孤立肺结节。统计弹簧圈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并发症、透视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病灶时间等。结果弹簧圈定位成功率100.0%,弹簧圈定位时间(18.40±5.30)min,无严重定位并发症,无症状并发症发生率58.3%(7例),其中气胸4例(33.3%)、局部肺组织出血2例(16.7%),同时发生气胸和局部肺组织出血1例(8.3%)。透视辅助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病灶时间(15.71±4.25)min。结论孤立肺结节术前应用弹簧圈定位的准确率高,无严重并发症,弹簧圈很难出现移位脱落,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定位后透视下病灶位置容易辨认,是一种可行的术前定位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Fraxion放射治疗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Fraxion放射治疗定位系统对2例颅内肿瘤患者进行体位固定,完成放射治疗计划后在加速器下行位置验证,实施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启动加速器机载锥形束CT(CBCT)程序进行扫描获取治疗部位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进行比对。结果:应用Fraxion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系统进行颅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患者体位舒适,自动识别和抽吸口腔内的唾液;锥形束CT(CBCT)验证提示,X轴即患者的左右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1cm,均值为(0.08±0.04)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0.8°,均值为(0.53±0.30)°,Y轴方向上即患者的头脚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3cm,均值为(0.20±0.06)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1.5°,均值为(0.88±0.58)°,Z轴方向即患者的前后方向线性误差最大值为0.1cm,均值为(0.01±0.04)cm,旋转角度最大值为1.5°,均值为(1.08±0.44)°,三维影像与计划CT影像进行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t=4.92,t=10.18,t=4.25,t=1.90,t=6.91;P<0.05)。结论:应用Fraxion放射治疗体位固定系统进行头部颅内的放射治疗体位固定,能够满足放射治疗靶区的治疗精度和重复性,并可自动识别和抽吸口腔内唾液,保证了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背侧支血管在喉返神经定位中的效果。方法:以电脑盲选的方式抽选100例到本院实施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研究时间段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财务常规中间路径暴露喉返神经,观察组50例患者在术中经甲状腺背侧支血管定位喉返神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也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切除术的喉返神经定位中以甲状腺背侧支血管执行,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同时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精准治疗效果。方法:此次实验对象为经胸部CT确诊的肺小结节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20.01月至2021.07月,入选患者共62例患者为研究组,按照入组标准进行入组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症者,将实施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为2020年1月以前,已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小结节患者62例,术前未行人工智能三维重建技术,行传统美兰定位技术或术中行荧光染色技术的患者。对比两组的术中、术后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长与术中出血量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规划与术中肺结节位置的符合率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肺小结节患者,采取人工智能三维重建肺小结节定位+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有利于节省手术时间与减少手术出血量,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重症加强病房(CCU)床旁安置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的可行性实践。方法回顾分析丽江市人民医院CCU在床旁彩超定位下床旁安置IABP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IABP安置操作时间、操作过程不良事件、置管成功率、反搏效果、留置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等指标,对床旁紧急安置IABP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3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操作,成功率为100%,平均操作时间为(11±5)min。操作过程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置管后床旁X线确认导管位置良好,反搏情况效果良好,平均留置时间为(5±3)d,无1例发生IABP相关的感染、出血、肢体缺血、肾缺血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IABP是CCU病房内救治严重心源性休克的重要手段,心脏彩超定位下床旁安置IABP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夹式心电导联线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腔内心电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 3个电极片分别贴于锁骨下( RA)、左锁骨下( LA)、左腋中线与左肋下缘连接处( LL),显示Ⅱ导联心电图并打印。按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的步骤进行操作,送管至预测长度差 2cm时 ,暂停送管,根据不同中心静脉导管类型分别继续以下其中一种操作步骤: a. 三向瓣膜式(末端开口) PICC、新生儿 1.9F无导丝 PICC,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 20ml,将针头 1/3段插入 PICC导管末端的肝素帽中。助手取下心电导联线 RA端,用无菌保护套套好递给术者,术者用心电导联线 C形夹子夹在注射器针头外露 2/3金属针梗处,缓慢匀速推注生理盐水; b. 前端开口式 PICC导管、胸壁输液港、手臂输液港,退出导管内导丝使导丝头端与导管头端平齐,将导丝末端缠绕在 RA电极片金属纽扣底座上,用心电导联 C形夹子将导丝与电极片金属纽扣底座一起夹紧。分别在送管至“预测长度 -2cm”、“预测长度”、“预测长度 +2cm”时停顿 15s,缓慢推注生理盐水观察 P波变化。结果 1998例患者使用夹式心电导联线实时心电定位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引出稳定心电图 1981例( 99.15%);术中发现导管异位例数 197( 9.86%),经调整后均出现特征性的高尖 P波;术后经胸片显示,导管尖端到达最佳位置 1948例( 97.5%)。结论 本研究利用临床广泛使用的心电监护仪的夹式心电导联线结合导丝或推注生理盐水的方法开展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心电定位,操作简单,出图率高,降低了患者费用,节约了医疗资源,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中心护士多元化角色定位在健康体检中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20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检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体检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护士进行多元化角色定位并应用于健康体检。对比两组体检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对护士的基本素质评分。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9%)高于对照组(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士的基本素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健康管理中心在体检过程中运用护士多元化角色定位,能够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提升护士的基本素质值。
简介:目的:研究头颅模体在不同CT扫描条件下模拟定位图像对射波刀(CK)G4系统六维颅骨追踪(6D-skull)技术相同图像引导条件下头部体位系统误差的影响。方法:使用头颅模体(Lucy)模拟患者,将CT的X射线管不同管电压分为80kV组、100kV组、120kV组及140kV组,在不同管电压、相同管电流(440mAs)下,模体相同扫描层厚1mm,分别获取CT模拟定位(CT-sim)图像。通过MultiPlan计划系统分别生成相应的两幅正交定位数字重建图像(DRR)。将头颅模体置于治疗床面,按照CT-sim中心点摆位,采用CK图像引导系统的两个正交X射线管同时曝光与分别曝光方式,且曝光参数相同,记录每组、每种曝光方式各采集100份的3个线性方向(X轴、Y轴和Z轴)和3个旋转方向(L-R旋转、UP-DOWN旋转和CW-CCW旋转)6个方向的体位误差数据。根据公式M=2.5Σ+0.7δ计算X轴、Y轴和Z轴3个线性方向的外扩边界。结果:每种图像引导曝光方式相同方向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9.133,F=235.431,F=234.349,F=31.638,F=289.814,F=515.825;P<0.01)。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组头部体位误差数据以120kV组头部体位误差绝对值数据分析中的标准差较小,头部体位误差较稳定。计算两种曝光方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3个线性方向中各类头部体位误差数据外放范围最大值为0.402mm,最小值为0.009mm,95%置信区间(95%CI)为0.17~0.27mm。结论:CT不同X射线管电压条件模拟定位图像,对相同条件图像引导产生的头部体位系统误差是有一定影响。在电压120kV,440mAs下的模拟定位图像对CK-G4系统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头部体位系统误差影响较小、系统误差的稳定性好,可提高CK-G4系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图像引导的精准度。
简介:摘要目的交流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定位及泪囊囊腔粘膜瓣的处理。方法回顾我院近十年来进行的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88例98眼,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在治疗泪道疾病的应用。结果98眼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后,随诊6~12个月,成功率98.91%,无效1眼,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泪道疾病的手术方式,较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更大实用范围和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展开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患者 80例,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随机抽选组中 40例,以立体定位放疗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疗效、 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