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该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sVCAM-1)进行检测,分析其与中医舌色和患者年龄的关系,从黏附分子角度探求慢乙肝中医舌色的病理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肝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与150例健康人作为对比,观察患者的舌色并记录其他四诊信息,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VCAM-1水平,并记录患者肝功能、病毒指标和肝脏B超检查结果,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慢乙肝患者以黯、紫舌多见,随年龄增大、病程延长,黯、紫舌明显增多,50岁后,患者以紫舌为主,提示舌色与患者病程密切相关;紫舌患者较淡红舌、黯舌患者血清sVCAM-1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紫舌的形成机理与血清sVCAM-1增高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舌色有一定的演变规律,血清sVCAM-1的升高是形成慢乙肝紫舌的病理基础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45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尿素(Sur)和血肌酐(Scr)水平,并以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RBP、Sur和S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P<005);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阳性检出率为66%,高于RBP(53%,P>005),明显高于Sur(220%,P<005)Scr(140%,P<001)。结论血清CysC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地高辛中毒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诊断为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80例患者中CDGX为(3.40±1.05)ng/mL,血Cr(187.5±110)umol/L,133umol/L27人;BUN(16.5±9.2)mmol/L,大于7.1mmol/L者20人;血清钾(4.3±0.95)mmol/L,大于5.5mmol/L者15例;合并应用已知并能使CDGX升高药物者18人,其中1种12例,2种3例,3种以及3种以上3例。在出现地高辛中毒症状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46例,头痛16例,视力模糊18例;心电图检查:室性早搏32例,房颤35例,交界性逸搏心律13例。结论:地高辛中毒的原因和表现有很多种,表现为多因素性,因此在使用地高辛时,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尤其是老年地高辛中毒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跟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应及时调整用药浓度,分析并制定最佳用药方案。
简介:作者简介田志颖(19754-),民族,汉,籍贯河北省衡水市,学位硕士,学历,本科,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疾病。摘要目的通过对胃泌素的研究,旨在为探讨中药联合治疗Hp感染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或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共12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留取空腹血清,应用ELISA法检测2组病例根除幽门螺杆菌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中西医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组血清胃泌素下降较多,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不但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并且促进胃泌素的下降。
简介:目的:建立肝速康片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齐墩果酸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波长为548nm,测定肝速康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451x+0.0136,线性相关系数r=0.9997,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在3.36--16.8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其吸收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98.04%和1.3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均良好,可满足肝速康片质量控制的要求,可用于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简介:[目的]测定广西不同产地丢了棒中Pb、Cd、As、Hg、Cu5种重金属的含量,为控制和保障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检测.[结果]广西不同产地丢了棒根及根茎中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的含量均较低.[结论]本文测定结果可为制定丢了棒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