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老年患者标准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标准化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老年患者中采取标准化心理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cy、hs-CRP联合检验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25例急性脑梗死(观察组)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25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Hcy、hs-CRP联合检验,分析Hcy、hs-CRP联合检验在两组患者中相关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Hcy、hs-CR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患者的Hcy、hs-CRP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联合检验Hcy和hs-CRP在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时应用MRI与CT检查的效果。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89例(均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入院治疗),均接受MRI与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1)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对发病至接受检查时间<24h和24-72h患者的检出率均更高(P<0.05);对于发病至接受检查时间>72h的患者而言,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MRI检查在平均病灶检出个数方面多于CT检查,在平均病灶检出大小方面要小于CT检查,在检查用时方面要比CT检查用时长(P<0.05);(3)MRI检查在额叶、基底节区及丘脑异常检出率方面均比CT检查的检出率高(P<0.05);其他各部位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总体来讲,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时,MRI的应用价值要高于CT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临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将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对象,选取的患者病例数为60例,要求住院时间是2017年10月到2019年2月,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配组别。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30例患者编排为对照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另外3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差于实施综合护理的实验组,而其致残指数却高于实验组,P<0.05可以证明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取得的效果较好,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通痹活络汤治疗在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采取通痹活络汤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36例中,对于通痹活络汤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总有效3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7.22%;对照组36例中,无效5例,总有效3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86.1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IHSS、ADL分值对比经14d的治疗后,研究组NIHSS和ADL分值皆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将通痹活络汤治疗模式运用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治疗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模式应用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时间定位在2020年阶段,把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医学观察范围,均匀划分一般组与实践组,对一般组患者实施一般干预方式、对实践组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方式,研究两组人员疾病治疗情况。结果:实践组人员生活能力分数评估为(16.40±4.12)、神经功能分数评估为(20.96±3.51)、精神状态分数评估为(19.77±6.20),高于一般组人员,一般组人员生活能力分数评估为(20.53±3.18)、神经功能分数评估为(24.89±5.32)、精神状态分数评估为(22.17±3.41),多个数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