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及InterTan系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苏州九龙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别采用PFNA及InterTan系统置入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随访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7.2个月。PFNA组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InterTan组少(P<0.05),两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效率及术后3个月大腿疼痛程度和术后髋关节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FNA和InterTan两种系统设计合理,但又各有优势。PFNA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更小,InterTan理论上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患者467例,依据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分组,急诊组患者160例,均为急诊剖宫产手术;择期组患者307例,为择期剖宫产手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合并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择期组患者术后并发生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比例、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少于急诊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剖宫手术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操作对患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增加手术复杂性,延长手术操作时间,因此对于不能够进行正常阴道分娩患者,应尽早开展剖宫产手术操作,减少急诊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安全隐患。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结果。方法收集2013年12月本院职工体检标本60例,采取新鲜抗凝全血,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CV检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离子交换层析法与靶值的平均偏倚分别为0.05%,酶法检测为0.04%,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测定离子交换层析法结果均值为(5.24±0.71)%,酶法测定均值为(5.72±0.6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离子交换层析法法与酶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其精密度较高,检测方法结果差异性不显著,均能完足临床的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2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加压空心钉组(加压组)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FNA组),每组各56例患者。然后对术中情况、术后愈合、并发症及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加压组和PFNA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压组切口长度短于PFNA组(P<0.05);加压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PFNA组(P<0.05)。加压组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加压组和PF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空心钉及PFNA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切确。各种类型股骨颈骨折,特别是身体基础条件较差的股骨颈患者优选空心加压空心钉治疗,但对于需要早活动、靠近基底型的骨折患者可将PFNA作为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将所有患儿按照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分为对照组(30例患儿)与实验组(30例患儿),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给予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80.00%),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具有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氧化锆瓷基台和常规钛基台在前牙区种植修复中的临床使用,探讨其在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3年间采用瑞典procera个性化氧化锆瓷基台和钛基台在前牙区种植修复的187例病例187枚基台,其中采用瓷基台69例,采用钛基台118例,所有种植修复均采用单冠修复。平均观察2年,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StatedsPublicHealthService,USPHS)标准评价两者的美观效果,并在观察期间测量种植体周围的牙龈出血指数和骨吸收量,根据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瓷基台和钛基台在前牙区种植修复后,在观察期内牙龈出血指数及牙槽骨吸收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锆瓷基台和钛基台在牙种植修复中都可取得理想的美观效果,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无显著不良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180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90例,常规组90例。给常规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给实验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A、B型骨折的复位优良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C型骨折的复位优良率96.67%明显优于常规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后内固定的方法应用在治疗C型骨折中具有非常好的疗效,手术切开复位后T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或闭合手法复位后短臂石膏夹板外固定方法应用在治疗A、B型骨折中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行镇痛联合镇静治疗,配合相关护理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人的疼痛及躯体不适感,减少不良刺激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有效进行。方法收集93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65例患者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照组28例的患者未采用镇静和镇痛治疗,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54例顺利脱机拔管,44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7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死亡4例。28例患者中11例顺利脱机拔管,5例无明显疼痛不适及不良恶性记忆,自动出院9例,发生肺部感染15例,死亡8例。结论采用镇痛联合镇静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患者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提高诊疗水平,剂量比单用减少75%以上;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监护,妥善处理复发性躁动不安的患者,避免患者由于各种反应减弱发生意外,提高监护质量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外支抗与种植钉支抗在口腔矫正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治疗的80例患者,根据支抗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外支抗,观察组采用种植钉支抗,矫正治疗后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随访9个月,种植钉支抗的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倾角差显著大于口外支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磨牙位移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钉支抗患者满意度为95%,口外支抗患者满意度为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治疗中采用种植钉支抗,其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口外支抗,可减小非矫正牙的移位,有效控制磨牙,改善面型。
简介:摘要目的对带状疹药中西疱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比较。方法精心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的两年时间内,所接诊的100名带状疱疹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A组,使用中医治疗,一组为B组,使用西医治疗。参阅一些权威性的资料,结合带状疱疹疱中西治疗的实际方案以及临床药物学上的实际经验,准确的对药物经济学的应用方法以及临床上的地位进行诠释。结果药物经济学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多,可以有效地规范医院医生的用药上的行为,节省医疗费用有比较好的作用。结论在规范带状疱疹中西治疗方案上的用药以及控制药费的增长上,及时引入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方式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探索对比脑出血和脑肿瘤卒中的CT影像,分析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初至2013年12月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患者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最大出血量、平均出血量、最小出血量均远远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出血情况显然比对照组乐观。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PS、BV、BF等灌注参数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的灌注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CT检查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准确性高,避免将脑肿瘤卒中误诊为脑出血,大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已于我院检验科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资料,包括采血方式包括静脉血和末梢血,采血时间均为早7点,采血时均是空腹状态,采集血样后两组的血常规检验手段相同,每份血样分两次检验,通过静脉血组和末梢血组的两次血常规指标数值的统计学比较来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末梢血组的两次间组内比较发现其中WBC、RBC、HBG、MCV、MCHC、PLT6项指标的数值统计学比较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组的两次间组内比较发现8项检查指标数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性均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组之间各项对比同样存在差异性,且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组在检查过程中,波动数值小,更能准确反映血常规变化,临床建议多采用静脉血采血检查血常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预分娩孕妇90例,分为A组和B组,A组孕妇行无痛分娩,B组孕妇行常规分娩。结果A组孕妇镇痛总有效率与B组相比差异显著(χ2=31.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孕妇总产程较B组明显缩短(P<0.01);A组孕妇行经阴道产的分娩率明显高于B组且差异显著(χ2=5.07,P<0.05)。A、B两组孕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分娩临床疗效较好、镇痛效果较佳,可以使产程有效缩短并且能使剖腹产率下降,该法对母婴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